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讀名校.....
樓主: vjdma
go

讀名校..... [複製鏈接]


2479
41#
發表於 04-10-19 11:10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272
42#
發表於 04-10-19 11:31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judy 寫道:
stccmc,

我不讚成補習的理由相對簡單:Assume教師能有效的授課,學生只要上課留心,加上適當的課後功課,默書、測驗,學生自能吸收知識。如有疑難,可自己試着解决,不然,問老師去,這樣更能有效學習。


在我而言”補習”的定義可以是由家長或外聘老師或補習班負責,如情況許可,最好是家長親力親為.

妳所說的情況近乎是理想,如果下星期一要測驗了,但今星期五才教完�講完測驗範圍,那還有時間去問老師及慢慢吸收!?似乎”補習”�”預習”是必需的了.
~~~~~~~~~~~~~~~~~~~~
該用戶已被刪除

43#
發表於 04-10-19 12:03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4#
發表於 04-10-19 12:03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stccmc,ykwong.

請容許我不提及孩子的學校。我自己知自己事,平時在這里罵人,如公開了孩子的校名,一定會令其受到攻击的。而我的孩子愛他的學校愛得要命。一穿起校服,他一定是個規規矩矩的人。

提起訓練他自律,我想,最重要是要有原則,要讓他明白你的標准,我的標準是:用心做功課,一個半小時內一定能完成,如果真的做不完,或不會做,我回家一定帮助他,不用心焦。

其次,也要有耐心,小一的時候,孩子默書總是六、七十分。一天,他得到八十分,回家時,他興奮莫名,他對我說:"我發現老師最惜我了,我八十分,就有貼紙,阿某某,八十五分也沒有哩。"他測驗也老不過70,我要分數掉轉頭看才寬心一點,所以我常取笑他每次都得90多分。一次,星期天和他温習,看他都七七ハ八了,於是,我問他,"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高過96呢?",他點點頭,眼神坚定。結果呢,將分數掉轉頭看:"99"。

漸漸地,他成績慢慢上升,小二下學期,有一次,他成績很好,我雙手用力地捉着他的双肩,對他說:"你成績很好,我很開心,現在,爸媽都忙,我們不帮你温習,你自己行嗎?"他點點頭,眼神坚定。

自此,差不多所有的都是他自理了。

該用戶已被刪除

45#
發表於 04-10-19 12:09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6#
發表於 04-10-19 12:18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Philip,

在网上不要Disclose個人資料,是原則。如果我不守此守則,我又怎能要求孩子守此原則呢?

該用戶已被刪除

47#
發表於 04-10-19 13:27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58
48#
發表於 04-10-19 14:05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每人有不同看法,因面對是不同的小朋友.
我認為要按需要,補習令親子闕係和諧D,成績好左孩子自信可能多咗.
若成績ok(85以上)我又覺孩子可以做多D其他活動,reading,自由時間,語文進修和玩(最重要)!
小朋友會明白這個道理!成謮到玩多D,成謮唔到玩少D.
孩子告訴我他只有85分,我會說,咁叻,由1數到85,你估容易囉咩!他會笑笑!他低分我和他分析失分原因.我會扮不介意,我也常說,人有千千萬萬試要考,今次高分,下次低D,別太介懷,我叫孩子不要做分數奴隸,其實希望他有學習興趣!同學仔叻,作為参考,要同自己比賽,有進步便得!有能力考到名校,謮又何况,順其自然!補習是氣候,與名校無關.

Rank: 3Rank: 3


330
49#
發表於 04-10-19 14:06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judy 寫道:
Philip,
在网上不要Disclose個人資料,是原則。如果我不守此守則,我又怎能要求孩子守此原則呢?


:  :  Yes yes. You are RIGHT.  :wink:
[img align=right]http://www.danasoft.com/sig/Bruceleehk.jpg[/img]
該用戶已被刪除

50#
發表於 04-10-19 14:36 |只看該作者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王國長老


5044
51#
發表於 04-10-19 14:43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philipwhau,
多謝你的推介,我會放工去搵下。
我同個仔都處於一個適應期,可幸是兒子是一個樂觀(或可說是厚面皮啊!)的小孩子,從小至今沒什麼是可令他十分低落!跟他解釋一下,再說說笑,他便忘了之前的不快事。
只是而家佢仲係有D怕爸爸,不過只係於學業上,如果無野related to呢樣野,佢倆係成日攬頭攬頸的。有時我都唔明,我老公係一個好好先生,相識20年從沒跟我大聲說過話,但他同我講唔知點解好唔想個仔咁,原來佢係會介意個仔表現唔好....可能我老公係一個對自己要求高的人,對兒子有一定寄望啩?!
跟老公傾過之後,佢都覺自己都有不對的地方,呢個星期好得多了,仔仔琴晚仲同個老豆一齊默中文,初時個仔都叫著找我,但最終兩父子和氣收場,我想由幼稚園上小一,大人細路都要大家適應下。

Rank: 5Rank: 5


3693
52#
發表於 04-10-19 15:15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小朋友有 70 幾 80分平均分都在班中考尾幾,無晒自信心。又不見學生水準因而提高,因為小朋友是被迫去學習,自願去學習的我覺得甚少"
agree, actually this issue very much depends on how parents would think when they face a 70 marks.

copied:
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我在臨床做十六年,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我們以為他笨,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

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的孩子,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他接觸,他只要看到穿白袍的人走近,就會狠狠的瞪著對方,有時甚至會無預警的搥對方,所以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很怕他。我大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可以跟他坐下來慢慢談,大概半年後他才能意識到我對他的關心。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去陪他下五子棋,也就是從這兒開始,讓我覺得很難過。我常在想:「一個這麼聰明的孩子,為什麼現在只能跟我坐在這兒下五子棋?」於是,我開始追尋他生命的歷程。

我從他身上發現兩個秘密:第一個令我驚訝的是──他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考過第二名。這讓我想到了金庸筆下的一個人──東方不敗,這時我才領悟到原來東方不敗指的就是一敗塗地。有人是東方不敗,但是只要一敗就會塗地,所以由中抽離出一個很重要的物質就叫做成功。有人十幾歲就成功,有人中年成功,也有人老年才成功,但是太早成功所代表的就是壓力重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靠第一名長大的,他要的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及學習歷程比學習結果重要,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在乎結果,不重視歷程,這樣一來,對孩子而言就是壓力。我們期望孩子成績好,永遠名列前茅,而孩子就會想辦法保持第一,壓力因此而來。在心理學來講這就是「高期望」,但是「高期望」=「高壓力」。沒有一個人能夠永遠得第一,有一個專家勞瑞爾曾說:「我是物理學專家,所謂的『專家』就是在我的領域裡我會,其它的領域我就叫白痴。」但是現在我們要求我們的孩子全會,全會也就代表了全不會。所以一個人要演活自己,何謂演活自己?就是一個人演一個自己才能全心全意的演好自己,如果一個人分兩顆心,就叫做半心半意,一個人要學三樣好,就叫三心兩意,一個人要多才多藝、四項全能就叫做分明找死。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會,如果什麼都會就不叫「專家」。

從這個孩子身上我又想到金庸筆下的另外一個人,叫做獨孤求敗,獨孤倒過來就叫做孤獨,獨孤求敗好孤獨,這意謂著人在高處不勝寒。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成績很好,考試第一名,但是我們忘記了孩子他好孤獨、好寒冷,也忘了他有壓力。所以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成績好應該很有自信,但是由研究中我們發現:成績好的孩子大多沒有自信,成績差的孩子大多數很自卑。
我花很多時間在做研究、做實驗,所以我不可能背很多東西,「背」跟「思考」、「想像」、「創意」是有差別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背得多分數就高,但是你可有想過,有位禪師講過一句話:「這一分鐘你找到美好,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找到不美好」。而我的理解是:「這一分鐘你拿書來背,這一分鐘你就不會思考、不會想像、不會創意。」因為它同時進行,但是未來的世界是送給會想的人,不是送給會背的人。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叫費曼,他曾說過他爸爸送給他三個能力:會思考、會想像、有創意。從他爸爸的教育中他才知道,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個答案。宇宙是無限大,而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我們的孩子也許可以贏得全台灣、全亞洲,甚至全世界,但是他在宇宙中還是渺小的。很多事情以前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例如:飛機在以前不會飛是對的,現在卻是錯的。所以,我們的腦袋如果只是死記,我想孩子未來有的只是壓力,未來學歷並不難拿到,而未來徵才要的是會工作的孩子,不是會讀書的孩子。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未來有些東西是很重要的,例如:志氣要高、勇氣要足、骨氣要硬,我想這是一個孩子應該要俱備的。而這些是我在這個台大醫科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

另外一個秘密,就是他告訴我:「如果我學音樂,我現在會是一個快樂的音樂家。」換言之:如果他學音樂,他就不會住在精神病院,如果他沒有住在精神病院,他就會有人生。還有另外一個個案,原本應是孩子住進來,最後卻是媽媽住進來。一個孩子他的求學過程很辛苦也很順利,因為他媽媽對他的期望很高,而他也很順遂的考上托福出國留學,在他畢業拿到學位的當天,寫了封信寄回台灣給媽媽,之後便跳河自殺死亡。信中有句話非常刺痛人心,他說:「媽媽,妳的夢,我幫妳圓了,請妳放我一馬。」媽媽看完信之後受不了,住進了精神病院。

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每個孩子都有適合他的位置,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學家早已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論,意思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套不同的智慧結構,有些人長於音樂,有些人長於科學,有些人長於運動,會音樂的人學不成科學;會科學的孩子藝術並非頂尖;我們不要老想把孩子當做科學家來養,重要的是找出孩子擅長與眾不同的智慧。我們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情:行行有狀元,而且未來一定是每一行每一業都有狀元。當然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必定是跌跌撞撞,所以,我們要教孩子:這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路,不要因一時的跌倒而失志,人生是可以轉個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你是否記得當你的孩子小時候哭鬧時,你敏銳的聽聲音便能知道他是尿床還是肚子餓。我發現在孩子六歲以前,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像心理醫生,為什麼孩子長大以後,你就不像了呢?你以為孩子長大了嗎?還是你敏銳的特質不見了?還是有些東西去阻礙了你敏銳的特質?或者是你不夠用心呢?其實這些因素都包括,但是我認為不夠用心是最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請你記住,孩子的名字永遠叫『小孩』。」縱使是資優,他還是小孩。專制成性的中國父母最不會利用同理心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我們以為孩子自己生的,應該了解的;其實不然,孩子在每個年紀都有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使命,三歲的孩子與十一歲的孩子絕對不一樣,孩子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用心去了解。何謂了解?就是三歲時就把他當做三歲的孩子來看,五歲時就當做五歲來看,十歲時就當做十歲的孩子來看,這才是了解。

一個孩子的學習需要動機,動機是成就的原動力。例如:閱讀是一種動機,假若閱讀不是一種動機的時候,閱讀就是一種考試,如果閱讀是一種考試,那麼閱讀不會持久,也就不會有成就。因為人生是一輩子的事,閱讀也是一輩子的事,假如你唸完書就不再閱讀,那麼你就會變成草包。而做學問不是死記東西,是要知道它在哪裡。所以爸爸媽媽們對面孩子的詢問時,可以常常用「我不知道,我們一起來查書」來回答。「我不知道」表示人有進步的空間,如果全知道,就是全不知道,假若一個五歲的孩子全都知道,那就完了,表示他已經滿了。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在這個年紀不夠飽滿、不夠豐富,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也正因為他不夠,表示他正等待吸收很多東西。所以滿分哲學到底是對或錯?一個每一次都考滿分的孩子,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了,因為他沒有再進步的空間,也不能夠退步,那麼下一次的考試該怎麼辦呢?這時他的壓力就來嘍!所以我們應該要讓孩子有進步的空間,即使退步了,我們也要給孩子鼓勵使他有唸書的動力。

孩子專心的時間會因興趣而有變化,例如對數學有興趣的孩子,他的專心時間就會加長。若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並不表示他不夠聰明,因為在十歲以前的孩子腦袋裡頭只能專心做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想別的方法加強孩子對事情的專注,使他不容易忘記。例如:下雨天時,我們可以將雨傘掛在電梯門口,提醒孩子不要忘記帶雨傘。教育是可以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如果一種方法行不通,我們可以用二種、三種,甚至更多種,盡量少責備、多了解。

在做教育之前,我們要學會一件事: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愛別人。人生有四個要件,而這四個要件是做教育的準備:健康、快樂、時間、美好生活,若再加上一點金錢,就叫做富有的人。如果一個人只是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然後逼著孩子好好讀書未來努力工作、賺錢,那麼這就叫做有錢人。人生裡頭有二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一是努力得到我們想要的;二是享受我們得到的更為重要。我們常常盲目的生活、工作、賺錢,而賺錢的目的不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嗎?但是大多數的人卻不知道要享受我們得到的。我認為人生過四十之後一定要有兩個圓在交集,一個圓是「精神」、另一個圓是「物質」。四十歲之前我們可能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而每天工作、賺錢,假設人的一生能活八十歲,四十歲已是過半了,所以四十歲之後,我們不能永遠只想到工作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要擁有美好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之母,心理健康是家庭健康之母。沒有健康,教育便是虛假,所以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好心情,有好心情就不會對孩子亂發脾氣,也就能夠有耐心聽聽孩子說的話,相對的親子關係就會更融洽,家庭氣氛會更和諧。

另一個重要的要件便是快樂。現代的孩子普遍都不快樂,因為功課太多、壓力太大,所以如果孩子有機會開懷暢笑時,我們不要去嚇阻他,要尊重孩子的快樂。研究指出:快樂的人比不快樂的人學習效率多了1.76倍,假若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那麼他的學習≠壓力、學習≠高期望。我們甚至可以花點心思製造快樂,例如:每天找個時間全家坐在一起說說笑話。當孩子說笑話給我們聽時,即便不好笑,我們也要笑得很開心,孩子會說得更多,並且從中得到自信與快樂。

童年,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有些人甚至沒有美好的童年回憶,但我們別忘了,現在正是孩子的童年,我們有機會再過一次童年,陪著孩子一同成長、一同過童年。所以,我們要學習拒絕忙碌,錢是永遠賺不完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而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個,撥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了解孩子,親子關係才會建立,互動會更好。

Rank: 5Rank: 5


3693
53#
發表於 04-10-19 15:20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copied:
你希望培養出怎樣的子女?
若說父母的任務是在培育,那麼,我們期望培育的成果是甚麼呢?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子女,應具備那些質素?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些兒童發展的質素是有助個人的長遠適應。這包括孩子的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納、內在控制、應付問題等力等等。不同學者根據不同的學派,會推荐不同的質素。然而,在這連串術語的背後,我認為有五個質素,是值得父母重視的。

這五項質素包括「四自一他」。「四自」是指自在、自信、自律和自主,而「一他」則是為他人設想。這個當今流行的情緒智商或「EQ」的概念,有類似的地方。情緒智商包括五方面,即自知、自制、自發、為人設想和社交技巧,屬於個人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兩方面的元素。全面的兒童發展,除了情緒領域外,實須包括道德、認知和社交等的元素。

自在
在五項當中,我認為自在是最重要的。自在者,感到舒適、快樂、無慚也。雖然很多人也希望一生能活得自在,但明確認定此為理想質素的人卻不多。在我而這,沒有快樂自在的童年,管他有多大成就,也是一種遺憾!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的女兒只有九歲,已有一手超卓的鋼琴技巧。不單女兒自己獲得別人的欽羨,父母也感到相當光榮。有一次,在這小妹妹演奏一曲後,我問她是否因擁有這卓越技巧而自豪。她縐著眉,搖頭地說:「我想爸爸媽媽會較我為之興奮。雖然我有一手好琴藝,但我不可以像其他小朋友般玩他們喜歡的遊戲。我彈琴,只是為了讓爸媽一嘗他們的心願。」對於這個不就自己專長而感到自在的小妹妹,有多少孩子會真的感到羨慕?

早前傳媒亦報導過數宗青少年自殺的新聞。在這些令人唏噓的個案中,有些是向來品學兼優的年青人。為何他們會作這些愚蠢的行為?箇中原因當然不易為人知,但我可以肯定,若他們的父母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必定會寧願子女過?平凡但自在的生活。所謂自在,不是指物質上的,而是心靈上的。

各位家長,請讓你的孩子有個自在快樂的童年。不要單看表面的成就,而要照顧到他們的心靈。

自信
很多家長也明白到自信的重要。可是,以實際行動培養孩子自信的卻不多。曾經有位家長陳先生,他的孩子平日的功課一向均能獲得很高的分數,但到了考試時,成績卻往往強差人意。我留意他考導孩子做功課的方法。當孩子寫字略為不工整時,他便會說:「又出界了,擦了再寫過。」在做數學功課時,孩子若有差錯,他就立刻說:「蠢蛋,算錯了。擦去再算過。」在他的嚴密督促和校對下,孩子當然取得高分,但是,孩子的自信卻是被摧毀了。在考試時,他不肯定自己是否做錯,更害怕做錯後,會被父母責罵「蠢蛋」。

很多家長會和陳先生一樣,單是看重成果,疏忽了孩子的自信。他們以為可以藉批評和嘲笑,激勵孩子上進。可是,「你真沒用」、「你學隔離明仔喇」等順口言,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的程度,實在難以估計!


Rank: 5Rank: 5


3610
54#
發表於 04-10-19 15:32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mattsmum,

多謝您post出來, 叫我感動萬分.

Rank: 5Rank: 5


3693
55#
發表於 04-10-19 15:48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actually it is not an issue of "讀名校" but an issue of " child education" and "parent education".

copied:
孩子的功課問題
張兆球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 社會科學學部 首席講師)

孩子的功課問題,為很多家長帶來不少的煩惱。陳太也不例外。她七歲的孩子大明,在做功課時時常不專心,而且更十分粗心大意,功課中錯漏百出。「丙」、「C-」、20-30分的成績,已是司空見慣。陳太向我訴說:「在上次家長會中,老師要求我多督促大明的功課,其實我已盡了力,但他卻仍是這麼不對勁,教我怎麼辦?」可見陳太實在有苦難言,感到老師極不體諒。我深切明白,很多家長都十分關心子女的功課,只是不得其法。將孩子的問題完全歸咎家長,實在有點不公平!

我安排了一次機會,觀察陳太如何督促大明做功課。原來她十分緊張,每見孩子字體不端正,或計數出錯,便立刻直言指正。而大明則每每感到無奈,唯命是從地將錯處擦去,然後更正。

陳太說:「他就是這樣,總是要我看管著他,才可避免錯誤。我一旦不在旁督促他,功課便會一塌糊塗。」我明白陳太的苦況,也明白大明的功課為何會這樣不濟!

要孩子的功課做得好,信心和興趣是最重要的。沒有信心,便會處處猶疑;沒有興趣,便不能專心致志。父母過份干預,不單打擊孩子的信心和興趣,更會造成滋擾。

我向陳太提出這樣的建議: 父母為孩子訂立明確的功課時間表,讓他們在指定時間內自行完成功課,是最恰當的做法。

在預訂做功課的五分鐘前,提醒孩子開始要停止其他活動,收拾心情做功課。
在做功課期間,不要太多干預;但若然孩子有不明白,父母便給予引導。

孩子的功課中,有些地方會做得工整和正確,而有些則有錯漏。這是自然的事。父母在糾正孩子時,應先指出他們做得較好的地方,給予稱讚,然後才提醒他出錯之處。

在一個晚上,陳太對大明說:「媽媽從今天開始,嘗試由你自己做功課。如果你有不明之處,你當然可以問我,否則我只會間中看看你的情況,不會下下督促著你。你告訴我,每天甚麼時間做功課,是最為適當的?」大明感到有點奇怪,苛嚴的母親好像轉了性,但對母親的建議,他也是接受的。他同意每天下午二時三十分開始做功課。

陳太大致能按照計劃行事。在二時二十五分,她便要大明停止活動,準備在五分鐘後做功課。當大明在做功課時,她不會太多干預,只是間中到他身旁,說些鼓勵的話,例如:「這處寫得不錯。」「這題數做得正確,很好!」

陳太向我說,最困難的是要避免說些批評的話。以往「你看,這些字多難看」和「你真大意,這處又做錯了」的話,是她常掛在口邊的,但現在,她要學習欣賞孩子,說鼓勵的話,建立他的信心。

陳太也有她的疑問:「難道孩子做錯了,也不要求他改正?」這當然不是。但父母最好在孩子完成一項功課後,才要求他自行檢查。在他們檢查後,父母可以問:「你認為那處寫得不好?」「你看看這題數有沒有問題?」要讓孩子動腦筋,要讓他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再者,檢查功課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再者,父母也不應要求孩子大幅度重寫一些文字。父母應向孩子說:「這部份寫得頗好,如果你其他部份也寫得像這處一樣,那就很好了!」多讚賞孩子,只要求他們重寫一些太難看的地方,已是足夠了。

「如果不要求孩子重寫那些不端正的地方,功課便會很低分!」這也是很多父母的擔心。我提出疑問:「孩子的平時分,對他們的名次有沒有影響?在他的成績表內,有沒有登記他們平日的功課成績?」這是很多父母的盲點。孩子的平時分,對他們的名次其實只有輕微的影響。父母不用為此而過心憂心。當然,這並非容許孩子馬虎地做功課,而是要指出,孩子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是否感到自信和有趣,是否能重溫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分數不高,也不會有災難性的後果!

這也是做功課的意義:孩子做功課,不是為了顯示他的能力,而是要藉此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他們從中是否能重溫和鞏固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做功課過程中的學習得益,遠較所獲得的成績為重要!

陳太的計劃,並非立竿見影。但過了一個學期,她興高采烈地對我說:「大明這學期的成績進步了。我明白到,做功課,可以慢慢來,最重要的,是要他回想老師在課堂上教過的東西,將學習內容應用到功課中。做功課,其實是一個溫習的機會。」她的頓悟,我希望你也能體會到!

Rank: 5Rank: 5


3693
56#
發表於 04-10-19 15:57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親職教育經驗-http://personal.cityu.edu.hk/~scskc/articles.htm

親子無限分 -孩子的自信-打擊自信 - 「你好叻咩!」-
http://embhsc.hkedcity.net/chinese/childs/childs10.html

兒童期後期(又稱為兒童期中期)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family/parent021e.htm

孩子字寫得又慢又難看,該如何改善-http://www.konwen.com.tw/faq/category_01/#question_1_2

讀書的樂趣、習慣和方法 -http://www.jitsin-ind.edu.my/education/share/07.htm

parents have too many to learn




Rank: 5Rank: 5


1936
57#
發表於 04-10-19 16:04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parents have too many to learn



You are right!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Rank: 3Rank: 3


245
58#
發表於 04-10-19 16:30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多謝mattsmum。

其實很多人都心裏明白,不過知易行難。國際上及國內都是朝這些方向行,事實上香港教改也不正是同一大方向麼?看看幾時可以移山吧。

但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心魔,我的孩子要不輸人,人家補習我也要,有些幼稚園生也有補習老師,5、6歲的稚兒要學這學那,這時別國的小孩還在草地上翻筋斗。從來家教總比學校來得重要,所以很多「名校」面試總要見見家長。

Rank: 5Rank: 5


3693
59#
發表於 04-10-19 16:51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it is still worth trying for parents, learn to be qualified parents, if love our child, give them a happy childhood and built up their confidence.

Rank: 3Rank: 3


383
60#
發表於 04-10-19 17:18 |只看該作者

Re: 讀名校.....

Hi mattsmum

敬妳一杯。

上o左BK網o甘耐,終於找到同道中人。

我估各位媽咪最難過個關,就係自已o既心理關口!
Evelyn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