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特殊教育 [FAM 教養] 博士媽媽﹕他能煮雲吞麵也不錯! - 蘇美智 ...
發新帖
查看: 1084|回覆: 3
go

[其他] [FAM 教養] 博士媽媽﹕他能煮雲吞麵也不錯! - 蘇美智 [複製鏈接]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版主


6802
1#
發表於 15-7-9 01: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李麗梅在大學持續教育學院講授的課,包括照顧學習差異兒童。像「整定」似的,她的兒子集合了自己專業範疇的「多元問題」︰高智商、過度活躍、書寫障礙、肌肉協調障礙。他做功課時躲進枱底嚎哭、默書近乎捧蛋,學校婉轉勸退。博士媽媽哭過怨過,茫然不知前面等著兒子的是甚麼。⋯⋯「雖然看書讀過幾百個這樣(熬出來)的成功人士,但他們不等如自己。」 直至某次,夫婦倆靈光一閃,「如果他煮得一手彈牙雲吞麵,有一技之長,客人又食得開心,也不錯。」兒子執筆寫字不靈光,但愛鑽廚房拿鑊鏟。
這從最初的自我安慰,變成後來的真心相信。漸漸地,兒子的信心回來了,兩口子眉頭也鬆開了。
然後事情出現有趣的變化。
潤桐今年十三歲,大個子,站在嬌小圓潤的李麗梅身旁,像巨人。媽媽有感而發,笑說︰「我不知其他阿媽是不是都會這樣,我常常覺得自己的兒子應該還是個BB。他比我高這麼多,感覺很奇怪。」
我還在猶疑該怎麼回應這樣奇特的感言,潤桐接上︰「這是因為我長高時你沒長高而已,你一齊長高便冇問題囉。」
說罷,巨人面有得色,巨人的媽媽差沒半點反白眼,我們旁觀的笑翻。
兩母子常常在戲謔中互動,李麗梅說自己︰「不太像媽媽。」潤桐也形容她︰「有時不像媽媽。」但他接著又說,媽媽有時特別像媽媽。當她為自己心痛時。
我的兒子不一樣
博士媽媽很早已經觀察到兒子的與眾不同─記性好、反應快,而且非常好奇。那時她還偷偷竊喜︰是個資優BB嗎?謎底在兒子升上小學後揭開─潤桐是獨特的,但並非媽媽想像的那種獨特。
開始時,他一做功課便躲到枱底哭,媽媽又拉又扯,還道他只是不喜歡中文字,後來發現他的英文串字也不成,數學運算更是一塌糊塗。
「我心想,即使不是特別叻,也不至於完全不懂啊。」但無論媽媽如何出力,潤桐的默書成績依然幾近捧蛋。七歲那年,同學笑他的字醜,回家後他失驚無神說︰「阿媽,點解我咁慘?」李麗梅聽著好心酸。
這樣聰明好奇的孩子,卻做事衝動、易發脾氣,而且不曉得控制力度。他走在街上橫衝直撞,會在地鐵上爭奪位子、在商店打碎貨品。跟在他屁股後面,媽媽受盡白眼,只能沿路賠不是。「但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搞對抗,只能待他情緒平復下來慢慢教。」
大路行不通,小路在哪裡?
很快,媽媽的專業背景便讓她認清狀況──大腦處理文字的路徑出了岔子,令兒子書寫困難,是一種學習障礙;至於衝動行事則是過度活躍症的表徵。然而,懂得不等如陣腳不亂。那陣子,李麗梅常常埋怨「個天玩我」,「我們兩公婆讀書都算叻,為甚麼兒子會這樣?」
但專業知識畢竟還是有用的,李麗梅比其他人更快站穩陣腳,用盡所知為兒子設計練習,但克服障礙則是長期作戰。很多個晚上,兩公婆促膝而談,主題離不開兒子的將來。「我們心知肚明,這樣的成績很難讀下去。主流的路行不通,不如轉彎行小路。但小路是甚麼?他協調困難運動不叻、唱歌和音樂又不成……我們想來想去,想不出有甚麼優勢。」
我的志願︰煮雲吞麵?
某個晚上,又在這樣的聊東聊西中,夫婦倆閃出一個念頭︰如果教曉兒子煮一碗好吃的雲吞麵,長大後經營一間麵館,也不錯!那時潤桐每逃避功課,便會躲進廚房給愛吃愛煮的爸爸幫忙。開始時,他大概發現這比躲枱底有效,因為媽媽多不罵,後來竟然躲出興趣,樂滋滋的把學廚當成遊戲,也不嫌爸爸嚴格。
然而,哪有人把「煮雲吞麵」寫成「我的志願」?連愛廚房的兒子也不以為然了。於是爸爸媽媽告訴他,煮得好吃很重要,因為街上有太多不好吃的雲吞麵。每逢吃到不好味的雲吞麵時,爸爸還會認真地跟阿仔說︰「你煮得好吃,才對得起人家。」
我看別人訪問李麗梅的報道,讀到「雲吞麵」這節時,冒出很多問題。一對高學歷父母,如此調整自己對兒子的期望,是妥協、自我安慰,還是從心而發的認同?
李麗梅想一想,說︰「幾個層次都有。先是妥協,因為好歹希望兒子能在社會立足。然後慢慢覺得,生命不該只為生存,於是把『煮雲吞麵』這事的重要性慢慢提升,令大家的感覺良好些。這也是一個說服自己的過程。」
難得夫婦倆目標一致,「我們只希望他做的每一件事,除了考慮自己外,也能考慮別人。所以不斷告訴他︰你能煮好東西給別人吃,讓吃的人快樂,便是樂事。」
「豆」的教育
李麗梅教書,喜歡用「豆」做譬喻。泥土裡的小豆,遇到適當土壤會長出新芽。可是有些小豆偏不夠運,在土裡埋得深,能力也藏得深,一時三刻長不出來。這時,大人的責任便是多鬆土,讓它的新芽有空間成長和伸展。最糟糕的是,泥土被踏得實蹦蹦,小豆未抽芽便被壓死了。
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便是鬆土。這也是李麗梅的博士論文主題,「我很相信自己那套,覺得甚麼都可以失去,但自信心不容有失。大人幫助孩子,最基本的,便是建立這種正面的價值觀。所以我刻意用很多方法讚賞孩子,告訴他︰你讀書雖然不叻,但其他很叻,譬如煮餸、譬如科學。」
李麗梅看到自信對整個人的好處,「孩子當然不會因為跑得快,直接令英文突然好起來。但他會出現自我良好的感覺,性格也變得開朗,於是對挫敗感沒那麼害怕,也更願意面對困難。敢於嘗試,多少都能做出成績。」
這還未算上,別人會因為孩子某些範疇的成功,而調整對他們整體表現的期望。譬如「你科學咁叻,無理由英文唔得既。」正面的期待,也是進步的動力泉源。正面的期待,也是進步的動力泉源。
就在兒子學曉一人煮好三餸一湯,一步一步建立自信的時候,一大個挫折掩面而來。潤桐當年唸的,是差不多穩取中學門券的「一條龍」直資學校,但六年級時,校長約見家長,要求潤桐留班。用李麗梅的說法,那是婉轉地請他走。
「外國很多大型研究都指出,絕大部分學障孩子都不會因為留班而進步,自信心反而大受打擊。試想想,人人都升班了,只剩自己留在原位,你有何感覺?」別忘了李麗梅的畢業論文,研究主題正是自信心︰「我熟悉學校的招數,他們無非擔心兒子升中後的公開試表現不佳,想趕他出校。」
自言個性「求求其其」的她,頓時變身母老虎,力拒學校的留班要求,甚至投訴到教育處去。但博士媽媽強悍起來,沒為事情帶來多少好處。「兒子很不開心地問,我是不是一定不能留在這裡。我摟著他大哭一場,很內疚自覺真沒用,在教學界多年,連兒子一個學位都搞不到。」那個暑假,成為李麗梅的人生低谷。
最後她還是替兒子退了學,把命運交到中央派位的「大抽獎」,「看個天幫不幫你了。」她對兒子說。結果他獲派到一間Band 3學校。
遇到合適的土壤
李麗梅的一子一女,都在沙田區一間名不經傳的學校就讀。但每次別人問起,博士媽媽都答得很樂,「那些發問的人,聽後一般會呆一呆,好像覺得我不該答得那樣開心才對。」
是這樣的︰有句老話叫柳暗花明又一邨。開始時,兒子對新環境很不適應,老覺得學校有很多規矩,一天到晚用圍牆封住自己獨個兒看書。但原來,他的土壤就在這裡。「這間學校收很多弱勢學生,他們功課上的字寫到鬼五馬六,在別的學校會被批上大交叉,但在這兒,老師會盡力看,像找滄海遺珠似的。」
他還遇上疼錫自己的老師,看出他的聰明,也看到他在科學和通識的潛能。這種改變的效果很明顯,第一次考試,潤桐的成績已經改進了。他還開始獲派參加比賽,得了獎,又接觸更闊的世界,自信心慢慢回來。「一次,他代表自己級別參加校內的社際通識問答比賽,得到冠軍,老師很高興,立即打電話給我。從前唸小學的時候,學校打來的電話都是投訴。」
「我感到很舒服,因為有人這樣關心我的兒子。」李麗梅語帶感激。「我對兒子說︰你要懂得感恩。」原來名校不名校不是關鍵,關鍵是辦教育的是否有心人。
三餸一湯的幸福
問潤桐長大後想做甚麼?他轉軚不煮雲吞麵了,最近迷上飛機,要做飛機師。但他依然熱愛廚房。
李麗梅記得年多前某個周日,兒子問媽媽︰「今晚想吃甚麼?」然後他買餸煮飯,一個初中生獨個兒做出一頓非常得體的晚餐,那三餸一湯包括蒸雞蒸蛋和青菜。
「我的兒子懂得關心人了,成為一個較像樣的孩子。」現在母子檔走在街上,媽媽不用金睛火眼擔心兒子又再得罪路人。她可以安然地讓兒子搭著自己的肩膊,還像小大人似的反過來照顧她。兒子才剛踏入青春期,用「守得雲開見月明」這幾隻字或者略嫌太早,但媽媽確實這樣說了,而且是幸福地。
誠如李麗梅所說︰別人的成功故事不等如自己。但我們也不妨從她的經歷中撿拾親職智慧︰「很多人都說自己能接受有障礙的小朋友,但表現卻非常忟憎,邊說邊哭。其實我們必須真心真意地,接受孩子是完整的人,才能移除壓力,安撫他也安撫自己,一起舒服地同行。」
「有時此路不通,但路還有很多,有些路難行,有些路易走些。別忘了世界變得很快,小朋友還有很多可能。我們在旁指點一下好了,最重要的,還是靠他自己摸索。」
"李麗梅「有時不像媽媽」,是母子倆的「共識」。"


   4    0    1    0

Rank: 5Rank: 5


1582
2#
發表於 15-7-9 12:57 |只看該作者
Very good.

Rank: 5Rank: 5


1203
3#
發表於 15-7-15 07:33 |只看該作者

回覆:貓大姐 的帖子

感人..... 謝謝分享



Rank: 5Rank: 5


4448
4#
發表於 15-7-17 13:47 |只看該作者
跟我地好相似呀, support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