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資優教育 認識資優兒童
發新帖
查看: 3399|回覆: 0
go

認識資優兒童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996
1#
發表於 12-6-29 02: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9015&langno=2


教育局

2012年6月22日


本期焦點



l   資優兒童知多少




認識資優兒童

總課程發展主任(資優教育)陳沛田

丘太:「當我知道兒子是資優兒時,感覺既驚且喜。我自問對『資優』的認識不多,只察覺到孩子好奇心很強,思考能力也高。不過,他個性直率,較敏感和主觀,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對自己和對別人的要求也很高,以致人際關係並不理想。我可以如何照顧他的學習和情緒需要,以協助他均衡發展和健康成長呢?」

丘太道出了很多資優兒童家長的矛盾心情,亦點出了資優兒常見的特質。一般而言,資優兒童的記憶力、語言能力和邏輯思 維能力都較同齡的孩子強。他們富創造力和幽黙感、愛尋根究底,並善於解決難題及處理抽象概念。他們還喜歡作領導,富理想,重公平。同時,他們往往對自己要求高,對他人的期望或批評非常敏感,以致容易氣餒和害怕失敗。然而,不是所有資優兒童都會顯露和擁有同樣的特質,家長要細心觀察,積極參與孩子日常各類活動,才能辨識資優兒童與同齡兒童的分別。

「智優」等同「資優」嗎?

有很多人會以為「智優」等同「資優」,其實兩者是有分別的。「智優」是指「智力特優」,即智力水平高於一般兒童,俗稱「IQ高」一類。香港一般採用的智力測驗有「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IV)、「史丹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雷文氏漸進式矩陣智力評估」(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等。就以「韋氏兒童智能量表─第四版」為例,適合6歲至16歲的學童測試,評估結果除了得出兒童的總智商(Full Scale IQ)外,還提供四個範疇的指數:言語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 Index)、知覺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 Index)、工作記憶(Processing Speed Index),以及處理速度(Working Memory Index),以測試兒童的不同能力。

然而,這些智力測驗範圍並不包括音樂、運動、藝術、創造力、個人及社交能力等,所以未能全面反映孩子的潛能。家長若決定為子女安排智力評估,應由具有認可專業資格的心理學家進行,並於測試後向心理學家詳盡了解測驗報告的內容。家長必須明白智力測驗的結果只可用作參考,應避免標籤孩子是否「智優」,或過度「催谷」子女,以免揠苗助長,影響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其實無論智商高或低,每個人都有他的強項或弱處。家長只要因應兒童的興趣和能力,提供適切的學習機會,鼓勵他們作多方面的嘗試,定能幫助發展他們的潛能。

認識「資優」

「資優」的定義較為寬廣,並較多元化。廣義來說,每個孩子都各有所長。資優兒童是指那些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l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

l
在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l
有獨創性思考,能夠提出很多創新和精闢的見解;

l
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具備天分;

l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能感染及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

l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上均有突出的表現。

由於資優生大多具有超常的認知能力,以致一般人認為資優生在學業上必有出色的表現。可是,有部分資優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學業表現並不相稱,他們的學業成績長期落後於同級同學的平均水平,缺乏學習動機,有些甚至在行為上、情緒上出現問題,以致他們的潛能完全不能發揮出來。我們稱這些資優學生為「潛能未展的資優生」。「潛能未展」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經過辨識後,我們可透過學生、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合作,幫助學生逆轉潛能未展的情況。

家長扮演的角色

        每個孩子都是珍貴和獨特的。他們各有所長,各具潛能。父母要了解子女有否具備優於同齡兒童的特質和潛能,可透過觀察孩子學習模式、遊戲和與朋輩互動相處,發掘他們的潛能,配合他們的個性和能力,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多元的學習機會,並照顧他們在情意上的需要,讓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

家長不宜過分著眼於子女的資優特質,對他們要求過高或過低,亦不宜因為孩子的過錯和失敗而表現得過分擔憂,也不應把資優兒童與其他孩童比較。否則,孩子可能會承受不必要的壓力,變得自尊感低、傾向逃避困難和害怕失敗,甚至出現其他負面的行為,繼而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表現。

其實,資優兒童與其他孩子一樣,都需要家長的關心、支持和愛護。家長宜多聆聽子女的感受,了解他們的需要及焦慮,加以認同,並調節家人對孩子,以及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家長更應鼓勵孩子作多方面的嘗試和勇於面對挑戰,培養堅毅的精神,追求卓越。家長宜引導孩子學習與他人分享和合作,欣賞別人的優點和接納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並透過日常的學習和相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創造力、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鼓勵他們成為一個懂分享、富自信和樂於學習的孩子。

家長宜與學校緊密合作,與校方建立互信的伙伴關係,合力支援資優兒童的學習和情意需要。家長可向校方提供子女特質和能力的資料,主動了解學校的校本資優教育政策,並與孩子的老師及學校社工保持聯絡,以掌握子女在校的情況。如發覺或懷疑子女在學習、情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家長便應立即與輔導老師或社工聯絡,尋求協助。

如家長希望進一步了解香港資優教育政策的理念和原則,以及獲得更多相關的資訊,請瀏覽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網頁(http://www.edb.gov.hk/cd/ge)

   2    0    0    0
小小媽咪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