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English needs higher priority, says Suen
發新帖
查看: 3034|回覆: 9
go

English needs higher priority, says Suen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84
1#
發表於 07-10-23 10: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SCMP
Joshua But
Oct 21, 2007

Chinese-medium schools should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the education chief said yesterday.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Michael Suen Ming-yeung said while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had been employed, the results had not met his expectation. He said it was "worth giving a second thought" to the mother-tongue policy to give secondary students more exposure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Hong Kong is an international city and we have to produce graduates who can master both our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 Mr Suen told Commercial Radio.
"I think it's important in secondary schools to cultivate an atmosphere and culture for more English-speaking."
He also said private universities would be the way of the future when it came to higher education.
"We know some groups are interested in setting up private universities, while some [public] universities have the qualities for privatisation," he said.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source of funding."
But Mr Suen said the government had nothing planned, saying it was "too early to talk about criteria" needed to become a private university.
   0    0    0    0

Rank: 3Rank: 3


169
2#
發表於 08-3-25 21:47 |只看該作者
I am worried that the atmosphere of English at CMI is not good at all!


原文章由 返工媽 於 07-10-23 10:17 發表
SCMP
Joshua But
Oct 21, 2007
Chinese-medium schools should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the education chief said yesterday.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Michael Suen Ming-yeung said ...

Rank: 5Rank: 5


1126
3#
發表於 08-3-31 16:59 |只看該作者
the language policy of EDB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CMI school students have less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原文章由 返工媽 於 07-10-23 10:17 發表
SCMP
Joshua But
Oct 21, 2007
Chinese-medium schools should give students more opportunities to speak English, the education chief said yesterday.
Secretary for Education Michael Suen Ming-yeung said ...

Rank: 5Rank: 5


3693
4#
發表於 08-4-2 18: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bbJP 的文章

他改變主二?
孫明揚稱英文教育仍有進步空間
(星島) 04月 02日 星期三 01:38PM

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上,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示,母語教學推行10年是成功的,在母語教學下,教學質素及內容都有提升。不過,在英文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進步空間。

至於小班教學,孫明揚表示,並非強制所有學校參加,視乎個別校網是否有能力推動小班教學,現階段談預算開支,有點脫離現實。另外,小班教學與三三四學制要分開處理,又指不能期望小班教學能解決殺校壓力問題。因應適齡入讀中學的人口下降,局方明年會提出方案,調低開班人數,及考慮限制每班人數上限,減低對中學帶來的震盪。預計會有少數中學收生不足,局方會考慮如何處理,而中學是否推行小班教學,要視乎小學的成效。

Rank: 5Rank: 5


3693
5#
發表於 08-4-2 18:4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mattsmum 的文章

這是official?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
張炳良﹕不一刀切,不走回頭路——論教學語言政策
(明報) 04月 02日 星期三 05:05AM

【明報專訊】正當教育局長孫明揚    表示會考    慮「微調」中學教學語文政策(即所謂「母語教學」政策)之際,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    上月初慨嘆﹕「支持母語教學的人,不知到哪裏去?」

問題問得好。母語教學今天形同負面,變成社會不滿的代罪羔羊,更有認為特區政府    在回歸後推行母語教學,乃出於政治正確的動機,為求討好北京    。

若然懷疑過去是「教育問題,政治考慮」的話,則今天反思整個母語教學政策時,尤須慎防另類的「教育問題,政治解決」。猶記得,1995至97年間,筆者當立法局議員時,曾在立法局會議上動議實施母語教學,得到近乎一面倒的跨黨派支持,社會上及教育界也多所迴響,但曾幾何時,輿論似乎作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其實,社會上對教學語言長期存在含混及矛盾的態度。正如1981年國際顧問團對香港教育制度的檢討報告中指出(第7.6段)﹕中學教學語言問題具高度爭議,產生「熱度」(指爭辯)多於「曙光」(即出路),教育界多認為過分使用英語會妨礙學子們的心智發展,不利於教學質素提升,但同樣強烈的反對意見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故英語教學無可避免,而家長寧取英語教學,其出於經濟多於教育理由。顧問團認同「在其他因素沒有分別的情下,母語是教與學的最佳語言。我們有正確的政治、文化及心理上的理由來支持這主張」(1982年11月報告書第3.1.14段),但是在意見紛紜中,它建議審慎行事,以免學校之間因語言問題造成對立,以致社會分化。不幸地,今天的情被它言中。

撇開政策取捨的問題,香港是否存在全面實行英語或母語教學的條件,也值得商榷。八九十年代爭論時,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很多學校雖聲稱「英中」(Anglo-Chinese),卻多以中英文夾雜授課,部分老師們缺乏使用英語教學的能力與信心,而很多學生先天條件不足,既要掌握英語,更要透過英語去學好各非語文學科,可謂難上加難,大大影響其學業進展。若全面母語教學,那麼升讀大學怎麼辦?如何培養英語人才?一刀切政策不行,維持混沌的現狀似也不可取,這是當年面對的困局。今天而言,同樣不可能一刀切,也不能走回頭路,但求政治正確,而漠視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效果。

解困﹕不把問題推向政治化

解決困局的第一步是不把問題推向政治化及絕對化——母語教學既不應看成民族大義、或對殖民地年代「重英輕中」的撥亂反正的工具,也不要動輒套入什麼破壞香港競爭力、或「一國兩制    」下香港另制的圖謀。過往一些前殖民地獨立後的國家,曾以政治去主導以至玩弄語文政策,致付出沉重的代價——例如馬來西亞    70年代起「貶英褒巫」,直至近年才驚覺國家失利,重新重視英文。香港實毋須經歷此苦,作為國際大都會,重視當今全球主要經濟及科學語言的英文,實屬無可厚非;且,《基本法    》已規定中英文為法定語文,故香港應確定走雙語社會的道路。

在缺乏完美條件下,任何方案都只能是眾多目的與利益間一個平衡妥協的結果。概念上香港既可走英語精英教育之路,也可一刀切以母語為公帑資助的中小學校強制教學語言(並任由中產家長把子女送往收費昂貴的國際學校),但兩者皆會招致強烈社會反應,製造階層對立、或令家長們否定主流教育制度。目前「英中」、「中中」分流,製造不必要的標籤效應,「英中」精英味道更濃,「中中」被視為二等,更不利於母語教學的地位,鞏固「重英輕中」,實屬始料未及。

歸根究柢,教學語言的關鍵有二﹕第一,讓學生們能在最佳的環境下學習——姑勿論是英語還是母語授課,都須確保學生有能力學,教師有能力教。在這方面,教育當局既有提供足夠支援、也有確保教學質素的雙重責任。對於使用混合語言,雖然不用過於教條視之,但當然也不應「掛羊頭賣狗肉」。課堂上在怎樣的條件和前提下適度使用混合語,可有利於促進教與學,值得語文教育的學者們多作研究探討。

第二,透過學校教育,培養新一代的中英文雙語能力。縱若學校使用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也須英語教得其所,又同時不忽略對中文的學習與重視;而使用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者,則如何兼顧教好英文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更是重大挑戰。強制學校分流,解決不了社會面對的全部問題。且,升上大學便主要使用英文,因此尤需做好接軌準備,而就算不升學者,也要加強其語文的競爭能力。

政府角色可限於配套支援質素監察

在強調「校本」的今天,政府的角色可限於配套支援與質素監察,選用主要教學語言的責任應交回學校按本身的條件自行承擔;而各校應因應學生能力與教師能力訂定適切的校內語文政策——對不同班級及不同科目可有所調節,毋須一刀切,務求做到因科因能施教。在有監察、有透明及有表現對照下,「市場」的力量會驅使家長們懂得如何選校,學校之間也當按照自我的「市場定位」去落實教與學的策略。「英中」、「中中」標韱除去,不表示不存在實質上校內語文政策對英或中有所傾斜,但這純是教學選擇上的結果,而非政府強制下的差別了。

Rank: 5Rank: 5


4747
6#
發表於 08-4-3 10:49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attsmum 於 08-4-2 18:43 發表
這是official?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
張炳良﹕不一刀切,不走回頭路——論教學語言政策
(明報) 04月 02日 星期三 05:05AM

【明報專訊】正當教育局長孫明揚    表示會考    慮「微調」中學教學語文政策(即所謂「母語教學 ...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and intend to change, just don't think that teachers' qualifications / language standard can be improved in a short time.  Besides, education is not just a matter of using which langauge.

[ 本文章最後由 WYmom 於 08-4-3 10:58 編輯 ]

Rank: 3Rank: 3


169
7#
發表於 08-4-6 10:36 |只看該作者
good point! don't move the attention from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o the use of languages!!!!!!!!!!!!!!!

原文章由 WYmom 於 08-4-3 10:49 發表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and intend to change, just don't think that teachers' qualifications / language standard can be improved in a short time.  Besides, education is not just a matter of using wh ...

Rank: 1


29
8#
發表於 08-5-3 22:21 |只看該作者
D官一個決定就玩殘D學生、家長,學生英文程度全面差晒!
最慘係D吾多識英文, 又信晒呢個教育制度, 又或無想過(或無錢)為仔女報直資或私校的父母, 簡直任人玩. D高官自己D仔女出國流學, 話知你!

Rank: 2


33
9#
發表於 08-7-24 13:53 |只看該作者
Can't agree more.   We should ask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have their kids attending the same local education system as we do, instead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 or studying overseas.

原文章由 chingyip 於 08-5-3 22:21 發表
D官一個決定就玩殘D學生、家長,學生英文程度全面差晒!
最慘係D吾多識英文, 又信晒呢個教育制度, 又或無想過(或無錢)為仔女報直資或私校的父母, 簡直任人玩. D高官自己D仔女出國流學, 話知你! ...

Rank: 2


30
10#
發表於 08-9-28 23:00 |只看該作者

I totally agre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