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新直資?!
樓主: moonmoon1228
go

新直資?!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267
61#
發表於 15-6-16 14:1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新直資?!

本帖最後由 hoeddie 於 15-6-16 16:24 編輯

仲有一編給参考
直資與津貼的攻防
http://www.bauhinia.org/analyses_content.php?id=45

引用部份內文.....
兩種資助模式 規限一鬆一緊
不過,傳統名校貴族化與否,關鍵未必在於直資制度的好壞。現存的問題,可能源於政府以兩種模式資助中小學教育,但對兩種營辦模式規管的鬆緊,卻有明顯的差異。

回顧資助教育的發展,政府於1970年代推行九年制免費教育,當時官立和資助學校的學位有限,當局要向私校買位,紓緩學額不足的問題。但這種做法令私校須依賴這個制度提供現金週轉,買位學校的教學質素,亦一直低於官立及資助學校的水平。[4] 1988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建議於2000年正式取消買位制,並首次提出「直接資助計劃」(即直資計劃)。最初的直資計劃,於1991年在中學推行,2000至2001學年起擴展至小學。由政府興建校舍,並以象徵式地價批地給辦學團體,直資學校可在收取學費的同時,獲得政府對每名學生的資助,但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之二」。計劃推出初期,吸引力並不大,只有五間傳統「左派」學校和四間國際學校成功加入。[5]

但隨着更多人發現直資學校可以免除很多津貼學校所需面對的限制,這種資助模式逐漸獲得注視。

母語教育 vs 教學語言自決
首先,回歸以後政府推出的《中學教學語言指引》,強制津貼中學自中一開始推行母語教學,令英文中學的數量跌至114所,約佔當時全港中學的兩成。學額減少,但部份家長依然青睞英文中學,他們把目光投向可以自由選擇教育語言的直資學校。某些學校亦因此轉為直資。

被收生 vs 自主收生
設計精密的收生機制,是另一個「趕客」因素。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開宗明義以「消除進入較受歡迎小學的激烈競爭對幼童帶來的壓力,及對幼稚園教育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為主要目的。在這個原則下,學校須交出部分學額作「統一派位」,以往是35%,後來擴大至一半。這個安排,大大削弱了學校自主收生的空間。

餘下的一半學額,雖稱作「自行分配學位」,但仍談不上自主,因為當中的60%,須預留給兄長或姊姊正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任職的學生;餘下的40%,校方亦須按照一套計分準則進行甄選。這些甄選準則,相當講求學生跟學校的「特殊關係」,例如父母是否該小學的校董,以及是否該小學營辦團體的成員。[6]

學校不能以其好惡選擇性收生,而在電腦抽籤面前,學生人人平等(除非他們有「特殊關係」)。如果全港小學都採取以上標準收生,轉投直資的學校或許較少。但由於直資小學毋須跟從「小一入學統籌辦法」,這無疑對渴望能夠自主收生的學校充滿吸引力。對缺乏「特殊關係」的家長而言,為子女報讀直資,亦不失為一個保險。一些聖士提反女中、附屬小學及幼稚園的家長,就因為現行小一收生制度不考慮學生成績,支持學校轉為直資辦學。[7]

其實在中一收生階段,也出現類似狀況。按照現行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津貼中學最多只可預留30%的中一學位作自行分配,直資中學則高至90%。再加上現時的「一條龍」政策規定,「結龍」的中小學必須使用相同的資助模式,由於許多的傳統名校小學,本為私校,若所屬辦學團體不改變中小學的營運模式,將意味中學部不可直接錄取小學部的學生。基於現實考慮,部份學校選擇轉為直資。

學費鬆綁
更為關鍵的是,教育局在2001年修訂計劃條款,將直資學校的學費上限,上調至「平均單位成本的二又三分之一」。舉例來說,今年高中學生單位成本為44,546元,那直資學校可收的學費上限,便是103,792元。將政府資助(44,546元)和學費上限(103,792元)相加,則為直資學校實際可用於每位學生的金額(148,338元),比津貼學校多了兩倍。[8]學費上限放寛,令學校少了轉投直資的財政憂慮。機制修訂後一年,聖保羅書院和聖保羅男女中學,率先宣佈轉為直資。

雖然政府認為,直資教育推行二十多年,只有21所資助中小學加入計劃,而且有11宗申請不成功,「數字不支持很多學校申請成為直資的趨勢」[9],但直資學校的數目,還包括那些一開始便是直資的學校。不容否認的是,直資學校的總數和提供的學額比例,近年連年增加,由初時9間學校增至2002年40間,提供3%的學額。其後更逐年上升,2006年升至64所(6%),2011年為74所,提供8.2%的學額。[10]2012至13學年,全港共有73所直資學校,約佔全港受公帑資助學校的9%。[11]



Rank: 6Rank: 6


5556
62#
發表於 15-6-16 14: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oundervolt 的帖子

>>理由係篩選學生有違耶穌會辨學精神及天主教教義

Salut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醒目開學勳章 王國長老


58871
63#
發表於 15-6-16 14:39 |只看該作者
凡事有give and take, 直資要收政府錢, 就要受政府監管, 如果想唔受監管自己話事, 咁就要放棄政府資助, 做到收支平衡家長又俾得高興 (先唔理賣點啦)

直資同津校資助都有分別, 正如私校, 直資都要有賣點至招到學生做到收支平衡,又係雞同旦嘅問題, 無賣點又點收到生, 要收生就要有賣點, 要有賣點就要多花錢 (要請多d好d老師, 唔駛錢嗎? 設施都係要錢, 始終唔係津校唔係樣樣有政府埋單, 年年冷氣地台維修都係自己俾架, 所以直資收兩邊錢時, 洗費亦高, 攪咩小班活動校本, 令老師多野做左, 要留人又係錢, 多左社工咩咩學家, 又係錢, 想培訓下老師, 亦要錢), 俗d講句錢唔係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 邊個生活離得開錢呢, 辦教育都係凡夫俗子, 要睇送食飯, 直資每年都要公開條數, 私校至唔駛, 亂fing錢的話, 一間學校幾百個家長, 唔可以亂黎的.....

Rank: 5Rank: 5


1449
64#
發表於 15-6-16 15:38 |只看該作者
睇哩個帖實在獲益良多!!

Rank: 8Rank: 8


15534
65#
發表於 15-6-16 22: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oonmoon1228 的帖子

點解唔直接問番個個朋友,人人新既定義唔同,有些..........








..............
甚至未真正了解直資,私校,津貼

Rank: 2


52
66#
發表於 15-6-17 19: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manmanchubb 的帖子

因為呢個朋友唔係太熟,而且唸住如果多d人知,可以收多d料。不過似乎唔係好多人知道



Rank: 5Rank: 5


4990
67#
發表於 15-6-17 22:49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覆+Soundervolt+的帖子 >>理由係篩選學

原帖由 notcool 於 15-06-16 發表
回覆 Soundervolt 的帖子

>>理由係篩選學生有違耶穌會辨學精神及天主教教義
salute too! 但 天主教學校中st paul's convent轉了, st paul's sec都想跟住轉,



點評

hkpapa852  仲有德望都係天主教  發表於 15-6-18 09:58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