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蔡繼有和培僑書院小學
樓主: catnips
go

蔡繼有和培僑書院小學 [複製鏈接]

Rank: 1


20
61#
發表於 07-8-2 12:4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piggybank 於 07-8-1 10:54 發表
入了小一, 做每天的RETELLING功課時, 就教佢寫番佢講的內容出黎, 開頭就會用PHONICS砌D音出黎, 讀得出同樣的音, 但串法和原本的字不一樣, 但老師話唔駛咁急糾正佢, 等佢放膽寫先. 依家已經可以寫到好長的段落, 串字就仍然會好多時用PHONICS串, 未必串到原本個字出黎, 不過我覺得OK可接受啦)


Dear piggybank,

唔該可唔可以講多D RETELLING 的功課是要求什么,怎樣運作和做?

謝謝!

Rank: 3Rank: 3


218
62#
發表於 07-8-2 14:3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atnips 於 07-8-2 11:22 發表
4. 課程屬深屬淺也是見仁見智. 數學跟政府的進度, 中文跟內地水平, 比香港高兩個年級, 英文為校本課程, 小二默書還只是默單字.


培僑中文跟內地水平,那會用 簡體教材嗎?


學校是將國內的中文教材繁體化,所以小朋友是不用學簡體字的。個人很欣賞piggybank的一段說話:

話說回來, 如果諗住旨意晒學校, 讀番D屋村學校, 照顧會足好多....讀得呢D學校, 家長都係要幫下細路啦! 不過就唔係好似傳統名校果D幫LOR!

很多家長選擇新辦的直資學校時往往將重點放在愉快學習,功課小和沒有考試壓力。由於沒有像傳統學校有默書和考試制度去督促子女學習,很多時學生和家長便由愉快學習變成放任學習,到發覺孩子成績倒退時,便歸咎於學校的教學方針。其實這類型學校很多時都像國際學校的教學法,小功課和多閱讀。現在傳統的學校也強調多閱讀課外書籍,問題是孩子每天都要做四、五本功課,又要預備中、英文黙書和測驗考試,除了少數天資特別聰敏的孩子外,大部分的孩子都沒有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而培僑和其他新辦的直資學校都是功課較少,學校鼓勵孩子閱讀,所以家長真的須要多帶孩子到圖書館,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課外書籍,和他們一起閱讀。家長這樣幫助孩子和傳統學校督促孩子讀書都是一樣。不過督促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罷了。透過大量閱讀不同的書籍,從而大量增進詞彙,孩子的程度確實較傳統小學為高。問題是家長有沒有參與吧!

我家小孩也在培僑書院讀書,今年升小二。由於功課量不多(但是每天都至少有英文一項功課),又不用督促默書(間中才有),餘暇便是看書。今年已看完Magic Tree House series, Junie B. Jones series, Cam Jensen series, Rainbow Magic series 等。中文也看完了全套老鼠記者,西遊記、三國演義兒童版也有涉獵,可以知道少功課確實可以有很多閱讀的時間,亦留意到孩子有足夠的中、英文程度去暸解她看的中、英文故事書。而默寫方面比較弱,既然知道她的問題所在,我便可以針對這個弱點給她教導。我不會認為學校的默書太少,所以孩子的默寫能力較弱,因為選擇學校時已認同學校的理念,我不是為了要孩子多考試、默書和測驗,而是希望她多閱讀,培養自信才送她到培僑書院的。

希望每個家長在選擇新辦的直資學校時都先想一想,家長的參與是不少的(我指的不是功課方面),而是你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課外讀本,培養讀書興趣,比傳統學校只是溫習默書和考試,難度更大。

以上純粹是個人的見解,因每人的教育理念不盡相同,孩子的能力也不一樣,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愉快學習。


1196
63#
發表於 07-8-3 00:3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218
64#
發表於 07-8-3 10:3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kwliu 於 07-8-3 00:30 發表
Just to clarify the myth surrounding IB&non-local:

For local students (i.e. holder of  HKID), there are 2 schemes for university entrance, JUPAS and non-JUPAS, the percentage of non-JUPAS vari ...


ckwliu,

看完你的link後,個人的理解是:

在香港入大學有兩個途徑:
1)
經大學聯招(JUPUS),即是經由A-Level或將來的中學文憑試而入大學

2)
由非大學聯招(Non-JUPUS)進入大學,即是經由IB,IGCSE,GCSE,副學士,高級文憑等進入香港的大學,而後二者多數是進入大學二年級而不會是入讀一年級的


在這裏是沒有所謂Local或Non-Local students的分別,只是從不同的考試或成績而進入大學。城大的統計有25%經由非大學聯招而進入大學沒有進一步的資料透露有多少百分比是進入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如果各佔一半,估計由IB,IGCSE進入大學應佔12.5%。

至於Local或Non-Local students的分別,個人覺得只是學費的差異,就如其他外國大學一樣,本土學生收費是較外籍學生平,與學生用何種途徑入大學應沒有任何關係。如有錯誤,煩請更正。


1196
65#
發表於 07-8-3 10: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3Rank: 3


218
66#
發表於 07-8-3 11:0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kwliu 於 07-8-3 10:48 發表
Hi Heidibaba,

I was just responding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IB graduates being treated as non-locals as some of the parents seem to believe.  I jsut wanna clarify that whether IB or A-level ...


ic

You are perfectly correct.  Regardless what kind of overseas examination one is taking, he/she will be treated as a local student as long as he/she has a valid HKID.

Rank: 5Rank: 5


2371
67#
發表於 07-8-12 00:58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kwliu 於 07-8-3 10:48 發表
Hi Heidibaba,

I was just responding to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IB graduates being treated as non-locals as some of the parents seem to believe.  I jsut wanna clarify that whether IB or A-level ...



For my case, I took GCE A Level overseas, so I had to apply local universities through non-JUPAs.  Unlike JUPAs , I can send applications to more than one un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So at the end 3 universities accepted me at the same time.  
As I am a HK citizen, I pay the school fees for local citizen.

So there'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IB students treated as non-locals.  But I'm not sure about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that could be admitted through non-JUPAs.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