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培育科研質素的中小學教育
樓主: 加樂爹
go

培育科研質素的中小學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603
21#
發表於 23-4-6 05:30 |只看該作者
中學小學嘅教育,大概跟科研相距十萬八千里,真心覺得在這個階段,將焦點針對不同文化、歷史(包括科技發展過程)、對學問追求嘅態道去提高個人素養,比「拔苗助長」嘅諗法更幫到小朋友嘅發展。

一味追求為科技「服務」的「人才」,未必是善於開拓科研嘅主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146
22#
發表於 23-4-6 08:5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4-6 00:24
我冇理什麼年級,只係覺得要合乎比例!

2-3萬遊學幾個星期,我完全冇問題。就算90年代尾,一家三口去溫哥 ...
$18萬是一個學生加一個家長。$16萬個家長,學生有資助是$2萬,共$18萬。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46
23#
發表於 23-4-6 09:27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23-4-6 08:57
$18萬是一個學生加一個家長。$16萬個家長,學生有資助是$2萬,共$18萬。

家長唔去又可以喎,但學校條數係點樣計呢?

可能家長果部份用來填隨團老師的費用。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146
24#
發表於 23-4-6 09: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23-4-6 10:01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3-4-6 09:27
家長唔去又可以喎,但學校條數係點樣計呢?

可能家長果部份用來填隨團老師的費用。

必須有一位家長陪同。小學生呀,話就話小五六學生,無家長睇實,負責唔起啩,保險都可能貴啲。

資訊錯了。家長$15萬,學生$3萬先啱。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46
25#
發表於 23-4-6 10:33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23-4-6 09:56
必須有一位家長陪同。小學生呀,話就話小五六學生,無家長睇實,負責唔起啩,保險都可能貴啲。

資訊錯了 ...

冇乜人報就可以落幕!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146
26#
發表於 23-4-6 13:0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4-6 10:33
冇乜人報就可以落幕!
五個位,要抽籖呀人地不知幾受歡迎。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46
27#
發表於 23-4-6 13:03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23-4-6 13:00
五個位,要抽籖呀人地不知幾受歡迎。

玩供求关系,厉害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638
28#
發表於 23-8-1 15: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天外之人 於 23-8-1 15:26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3-3-28 12:10
常說英美大學學術自由, 科研基礎及發展都好.

這個可以理解, 亦同意.

好既科研人才在於人,唔係在於邊度學,還有最重要係實際,吹水人才個個都係,基本上個個地方都有,現今世界睇到,中國既科研出來既效果超英過美,更唔好講中國喺好多範疇上都比外國限制,特別太空科技,但為何現今比所有歐美國家咁成功,不一定係死板教育,肯定好多都有所謂IB所指既創意思維去作出例證,從而弄出來看看實際效果,當然都要多次及多年累積才有成果,國家在教育金錢支援方面一定很高昂. 好多人都急功近利,冇真正為知識而學習,最主要都係想快啲拿到証書去好地方揾錢,現今咩都向著金融方向發展,過度金融如同毒品,一旦染上了,就很難戒掉,能戒毒者或真正成為好既人才者終究是極少數.

IB學習係好,但唔適合冇基礎能力,幼稚園及高中以上以致大學階段很適合. 亦都如我所講,IB不論多好,若果本身家庭教育於小學已攪到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最終入咩好學校都不如意.

在其他新聞網看到以下內容,內裡其實都暗示了中國既教育成效.

新聞內容: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2009年,也就是奧巴馬提出「再工業化」戰略那一年,他曾親自會見喬布斯,並問道,和iphone有關的工作能不能回到美國。

喬布斯回答:這些工作不會回到美國。

當年,製造業佔美國GDP比重為11.7%,經過十多年、長達三屆政府的努力,2022年這一數字是10.97%,不升反降,事實已經證明瞭,喬布斯是對的。

「再工業化」的設想是好的,但對於如何「再工業化」,顯然在過去三屆政府中,都沒有找到思路,奧巴馬寄希望於市場自發,懂王迷信關稅和制裁,拜登則繼承了懂王的思路。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如果僅僅靠關稅和制裁,就能實現工業化的話,那地球上的工業強國將數不勝數。

工業化的本質不是建一家工廠那麼簡單,而是涉及教育、科研、稅收、政策、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個領域的長時間通力合作。

試圖靠一招鮮吃遍天,試圖在一屆任期內實現再工業化,都是違背規律的,只會被規律所懲罰。

我們能夠在過去數十年內實現工業化,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所掌握的公立教育體系,持續不斷地進行投入,每年教育投入佔GDP比重超過5%,並重點向理工科傾斜,得以讓高校培養出每年300-400萬的理工科畢業生,再從中篩選優秀的人才。

這一過程是極為艱難的,畢竟文科的培養成本要低得多,理工科需要買大量的設備,造成沈重的負擔,正確的事情往往就是艱巨的,所幸我們堅持了下來,希望將來也能繼續。

Rank: 6Rank: 6


8656
29#
發表於 23-8-2 08:42 |只看該作者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3-8-1 15:24
好既科研人才在於人,唔係在於邊度學,還有最重要係實際,吹水人才個個都係,基本上個個地方都有,現今世界睇到 ...
你這長篇有幾個重點.
這一年,我會看一位王孟源博士的日誌.

其中,有部份有关对中國教育/教育界的批評.
一些对金融/銀行/官員的批評.
一些科技發展....

其中,对中國推行教育的錯誤.
比如.這年中國因疫情和美國一些經濟打壓.造成經濟增長未乎预期.國內的文科生比例也很高.
相关工作機會少了.
造成大量失業.

社會結構.需求.進步.
由教育帶動.

這方面,中國仍需努力調整.

(不過,老實講,這世界上,現今有那裡是理想的??)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603
30#
發表於 23-8-2 13:25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8-2 08:42
你這長篇有幾個重點.
這一年,我會看一位王孟源博士的日誌.
其中,有部份有关对中國教育/教育界的批評.
一些对金融/銀行/官員的批評.
一些科技發展....

其中,对中國推行教育的錯誤.
比如.這年中國因疫情和美國一些經濟打壓.造成經濟增長未乎预期.國內的文科生比例也很高.
相关工作機會少了.
造成大量失業.]

錯誤在那裡?可否具體提出?如何「造成」大量失業了?有前文後理嗎?


想知道多點現實的情況,日誌有提到不?

Rank: 6Rank: 6


8656
31#
發表於 23-8-2 17:52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23-8-2 13:25
[其中,有部份有关对中國教育/教育界的批評.
一些对金融/銀行/官員的批評.
一些科技發展....
其實, 我沒有太大深究這問題.
前文後理, 有相當多考量.

所以, 我首先引述是來了王孟源博士日誌.

如果, 有興趣和需要多理解的.

王孟源日誌內有一些說法.

---

目前, 國內年青人失業率已超過20%. 7 月中曾有報導.

年青人/高校/大學畢業, 就職不容易.

其中, 是否一些人民學科, 與勞工市場, 在需求和供求失衡.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46
32#
發表於 23-8-2 19:24 |只看該作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2023年一月的定義。

*****

失业人口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人:

        (1)没有工作;

        (2)在调查时点前3 个月内找过工作;

        (3)如果提供一份合适工作,能在 2 周内开始工作。

        非劳动力是除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外的人,指没有工作,且不找工作或不能去工作的人。

        就业、失业和非劳动力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换,就业人口失去工作后,如果找工作并且能去工作就是失业人口,否则就是非劳动力。

******

唔計非勞動人口就5月份20.8% ,因為畢業生唔計,係非勞動人口,所以要乘2-3倍。所以李克強叫學生擺地攤。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603
33#
發表於 23-8-2 20:21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3-8-2 17:52
其實, 我沒有太大深究這問題.
前文後理, 有相當多考量.
你說不太深究,那我問下去也無咩意思。
不便討論罷了。

Rank: 5Rank: 5


3638
34#
發表於 23-8-4 16: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未必話真係中國推行既教育係錯誤,若以疫情和外國經濟打壓做成好多人失業,外國都一樣好多人失業,所以這未必關教育事,但你真係唔可以否認中國現今既實力,都係因國內中小學教育實事求事咁教出來(當然唔排除有網絡幫忙),唔係靠吹水吹出來.

世事所有野都唔會完美,有得總有失,其實中國係好大有好多機會比年輕人或失業人去面對當前問題,主要係人自己接唔接受到工種要求(因為有啲人唔肯捱怕辛苦,有啲仲要面子),肯去做一定都有一份工作做到. 亦都可以比人睇到,專業性知識係好重要,得過且過去學習求其考到沙紙既年輕人,自然喜歡既工作機會少及要同人爭,失業機會率自然都高. 所以所有地方既父母都係一樣,不論科研生或文科生,想要培育質素好既孩子,教育既開端係要令孩子享受開心既教育,呢啲唔係因B1或名校就可以教育好.

Rank: 6Rank: 6


8656
35#
發表於 23-8-4 18: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3-8-4 19:21 編輯
天外之人 發表於 23-8-4 16:29
回覆 stillgood20 的帖子

未必話真係中國推行既教育係錯誤,若以疫情和外國經濟打壓做成好多人失業,外國都 ...

謝謝你的意見.我也是比較接近你的睇法.

特別是中國的環境/規模龐大.
宏觀/細看/微觀……會得到不同的景象.

比如秦剛.老婆問我點睇.
好幾日(成過月),以至今天.
答案仍然:wait & see.
而坊間/甚至世界上另一個角落,
各媒體可以睇出端倪.太奇怪了.

……

返e個話題.
當前,中國環境很複雜.

而,環境何時會簡單?會有嗎?

而中國教育系統,我唔熟悉.
而王孟源博士是科學家中精英.
我見過佢'日常'處理議題,十分周全.
特別佢對自己成立的一些論點.
佢時刻反方向去自己再推搞.

因而.我只'粗畧引述有关見解.

假若,王博士的論點是正確.(正確是一種比率.不一定100%,).
那麼中國教育系統是有需要'為未來去調整'.

……

中國推進教育的過程中.
現在已經是每年一千萬高考考生.
配對升學/就業.有很大難度.

好像大船的方向舵.
少許誤差, 持續下去的結果,是巨大的.

……


P.S.
你說`世界不完美'.
你擁有'體諒的心,

有體諒心的人.
能夠睇到更多.
更有耐心!

讚!


Rank: 3Rank: 3


160
36#
發表於 23-9-12 10:17 |只看該作者
加樂爹 發表於 23-3-28 12:10
常說英美大學學術自由, 科研基礎及發展都好.

這個可以理解, 亦同意.

其實教育制度也好,家庭教育也好,最重要係小朋友自己嘅性格、興趣、本性,所有技能都係可以通過學習、鍛鍊和優化達到
Skills are trainable but not personality
利申:一個香港讀傳統女校全文科高中畢業,去美國讀大學傻傻更更被踢入STEM,然後幾十年來做技術產品

Rank: 4


891
37#
發表於 23-9-12 11: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izuho 的帖子

當初開呢個topic, 係因為見到中國科技近年不斷有驚喜, 對現在仍在小學既仔, 當然希望睇下有無高人意見, 指點下.  對於下一代, 父母當然唔單止希望佢只係一個科技從業員, 希望人生可以有自己目標.  以住香港, 目標唔咪比較人工, 走去投行, 便好似浪費左上天給你既學術智慧.  或者你要在外國才可以有發揮空間, 不過那裡或都是僅僅給你發揮空間, 要由自已的科研, 改變自己的國家, 可以更深入參與既, 需要好的時間, 環境.  可能就在現在或看到的未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