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La Salle vs WYK
發新帖
樓主: Danal
go

La Salle vs WYK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1#
發表於 12-7-17 23:16 |顯示全部帖子
elbar  香港 相對來說比較保守,英國中學每年都一定要公佈公開試成績以作比較。絕不容許一些過氣名中學魚目混珠。

***************

我唔肯定是否教育局不容許學校詳細列出公開試成績,只果是容許,我們何以投訴學校的公佈,如果教育局不容許,應該投訴教育局才正確。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2#
發表於 12-7-18 00:07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elbar 的帖子

我覺得大多家長誤會問題出自學校,又被教育局騙了。
正如絕大多數家長誤會成立直資的真正目的,狹隘地呱呱嘈學費及減免學費,盲目吹捧非直資學校如何清高...........
事實上直資學校的原意是直接支持"愛國學校",拖傳統名校落水,是提升"愛國學校"的地位來收生,..........


香港家長醒少少啦。

點評

elbar  我反而對直資沒有任何偏見, 任何學校都應與時並進, 盡力教好學生, 做出成績, 不要沽名釣譽。  發表於 12-7-18 07:28
redkoni  輪到你咁勞氣?好少見!  發表於 12-7-18 01:00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3#
發表於 12-7-18 08:18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kenfu 的帖子

http://zh.wikipedia.org/wiki/直接資助計劃
歷史

1970年代,香港政府推行的九年強迫教育要大量學位,當時的官立及資助學額不足以應付突然而來的龐大需求,政府決定向私立學校「買位」,暫時解決問題。由於買位政策只是一時權宜之計,政府在這段期間亦以各種方式(例如新建學校)不斷擴充公立學位,同時減少從私校買位。在整體學校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加上買位數量不斷減少,令私校營運更困難,引起私校的不滿[2]。另一方面,一直未能加入統一派位機制及資助計劃的「愛國學校」的聲音亦日漸強烈[2],最後教育統籌委員會1988年因應各種需求,在《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發表了直接資助計劃的建議,主要針對以上問題,以及利用私校提升香港的教育質素。

最初期的直資計劃由1991年9月起在中學推行,成功加入的學校可以收取學費並同時獲得政府對每名學生的資助,限制是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之二,否則不會獲得資助。當時只有五所「愛國學校」、五所國際學校,以及恆生商學院提交申請。恆生商學院及另外一所國際學校並未獲教育署批准加入[2]。由於初期計劃未能吸引資助學校參加,教育署多次修改直資計劃的條款。至1998年,《中學教學語言指引》硬性規定學生英語能力未能達標的學校,不能繼續以英語授課;直資計劃則作出特別優待,直資學校可以自由選擇教學語言而無須向當局證明語言能力,同時容許直資學校加入統一派位機制。不過,儘管政府推出各項優待措施,依然沒有受資助學校的青睞。

2001年,政府再修訂直資計劃的條款,容許直資學校大幅增加學費,學費限制更改為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二又三分之一倍。計劃同時擴展至香港小學[1]買位計劃亦於2001年年底取消。新修訂計劃出台後的第一個新學年,隨即有三所資助中學及兩所資助小學轉為直資[2]。此後,加入直資計劃的學校數量不斷增加。政府後來提出的「一條龍」辦學模式,規定「結龍」的中小學必須使用相同資助模式[註 1],亦令部份學校轉為直資。在2006年,香港共有64所直資學校,提供的中小學學額佔全港總數大約6%[3]2011年9月增至74所[1]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4#
發表於 12-7-18 08:32 |顯示全部帖子

redkoni  輪到你咁勞氣?好少見!  發表於 7 小時前

我刪除咗一段重惹火,就是"溫水煮蛙"的國民教育,我們到現在才知已經部署經年,每年用了九千萬而非最初的五百萬,好多家長真是後知後覺。

再舉例,核數暑對教育局對直資學校的規管不足,報告一出,舖天䓝地指責直資學校,當然部分真是學校失當,部分指引含糊或核數署有不同理解,而忽略教育局的嚴重失職,竟然一句"我冇牙力"而鬆容甩身。

如果睇得深入d,可能結論不一樣。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5#
發表於 12-7-18 08:37 |顯示全部帖子
 我反而對直資沒有任何偏見, 任何學校都應與時並進, 盡力教好學生, 做出成績, 不要沽名釣譽。  發表於 半小時前

************

對不起,只是笫一段回應你的觀點,後面是有感而發,連在一篇而令你誤會,唔好意思。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6#
發表於 12-7-19 23:16 |顯示全部帖子
elbar 發表於 12-7-19 19:51
明日文憑試放榜有可能又大執位
Most likel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7#
發表於 12-7-20 08:5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La Salle vs WYK

我特別為培正及聖言開心,在會考的年代他們可能已經到其他名校讀預科了。

恭喜那些地區學校拿得好成績,表揚老師及學生的付出。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8#
發表於 12-7-31 13:34 |顯示全部帖子
ohnono 發表於 12-7-31 12:32
家長和同學的態度和目標經常出現分岐,亦在所難免!很多家長一路以黎都以入名校為目標,一但進了名校就如 ...
就小兒的成長作些分享,你描述的放鬆會在中一發生,特別是下學期。因為經過半年後,發現學校沒有像小學管得那麼嚴,加上自己返校及回家,誘惑會多些,包括打機,上網吧,拍拖,學業成績會受影響,大部分男孩要到中三才重回正軌。
跟家長及學校的配合度是減低了,部分原因是男孩開始認為自己是成年人,傾向自己有自身權利,例如獨立自主,同學中的形象.,但忽略他應負的責任。作為家長會感覺最無奈,靠著是提供無條件的愛,建基於你是我兒子,而非要他滿足我的合理或不合理期望,我見部分朋友用孩子的成就來滿足自己未完成的夢,孩子會獨立思考或有能力,他們會作出反抗。不要停止溝通,再困難都要維持,不要放棄。

正如你所說,孩子的心眼是清楚的,礙於賀爾蒙及反叛,給他們一些時間,大多數會回轉。

希望在明天,共勉之。

點評

ivantissue  thanks for sharing  發表於 12-7-31 14:21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9#
發表於 12-7-31 13:38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ohnono 的帖子

我卒之明白點解那些直資學校要面試家長,不在於瞭解其家庭背景,只在於肯定其教育理念跟學校有相互共通,省卻日後要「對付」班同學的功夫!


***************



很好的總結及觀察,但是又有多少失望的家長聽得入耳。歷史只會不斷重複。9月快來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10#
發表於 12-8-23 21:01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CK66 的帖子

1-4的某校,是否同一間?等我們作茶餘飯後的娛樂 - 猜猜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11#
發表於 12-8-26 14:15 |顯示全部帖子
回復 Blueblueskysky 的帖子

別人評論真假難辯,相信自己判斷,再小心求證。
建議往九華分頁,直接問用家,會接近事實。

點評

Snakemama    發表於 12-8-26 16:36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34
12#
發表於 12-8-26 19:11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piagetmum1 的帖子

我始終相信還有三斤釘,套用股票術語,會買貴,唔會買錯。

只要看國民教育課,誰會走出來撐? 大部分是教會學校。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