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各地菁英學生匯聚中大
發新帖
查看: 2290|回覆: 5
go

各地菁英學生匯聚中大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4559
1#
發表於 15-8-31 1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cpr.cuhk.edu.hk/tc/press_detail.php?id=2071
二零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各地菁英學生匯聚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一向致力創造多元化校園環境,讓來自不同國家及持有不同學歷的年輕人互相學習,擴闊視野。中大今年透過非聯招計劃盡攬各類公開試精英,亦取錄了超過五百名非本地本科新生,他們學歷背景豐富多樣,在國際或當地認可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包括在IB、SAT、大馬高級學校文憑及台灣學測中考獲滿分的考生。
科學優才中大情
今年中大取錄最年輕的學生為年僅14歲的黃日,他與16歲的哥哥黃旭,憑科學及數學領域上的天賦,以及公開試之優異成績,雙雙透過非聯招計劃獲中大取錄,分別入讀中大的工程學及理論物理精研。
父母畢業於中大,兩兄弟小學時已參加中大教育學院的資優計劃,過往於本地及國際性的科學比賽皆屢獲獎項。黃旭曾於香港物理奧林匹克、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等競賽贏得金牌;黃日在世界數學測試精英邀請賽、香港電腦奧林匹克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等皆獲金獎。二人今年代表香港在亞洲物理奧林匹克齊奪金牌,帶領港隊創出歷來最佳成績,揚威國際。黃旭和黃日被中大獨特的書院制、豐富的通識教育及實習計劃所吸引。他們冀畢業後投身科研,貢獻社會 。
海外生鍾情中大
香港是一個中西薈萃、文化交融的國際化都市,不同國籍的人士和諧共處,這些特色吸引了來自台灣的許耀元來中大就讀。他在台灣學科能力測驗考獲滿分,很感激中大提供獎學金,讓他達成出國升學的夢想,拓展視野。中大獨特的書院制可令他結識不同主修學科的同學,給他有如家的親切感覺。他熱切期待在主修環球經濟與金融學時能到海外學府交流,學習亞洲及美國的商業知識。
Coralie Elisabeth Herrmann生於德國東北部一個小鎮,三年前參加交流團來香港,並參觀中大,馬上被中大優美的校園環境所吸引,更十分欣賞中大為學生提供的豐富學習機會。當她知道成功入讀中大的工商管理學院的一刻,興奮不已。她性格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喜愛唱歌、跳舞及運動。她希望按自己的興趣學習,透過參加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及學會,認識新朋友及發展個人潛能,為大學生活留下美好且難忘的回憶。
香港無論地利、經濟及生活環境都極具競爭力,這些優厚的條件吸引來自印度的Radhika來港就讀。她獲得奬學金入讀中大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認為中大能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Radhika期待在中大展開豐富的大學生活,希望升學後擴闊視野,提升溝通技巧,將來成為企業家,貢獻社會。
Toh Huey Ming來自馬來西亞,考獲大馬高級學校文憑試滿分,獲得奬學金入讀保險、金融與精算學/計量金融學。她期望與其他頂尖學生交流切磋,以提升溝通能力,並藉著宿舍生活學習獨立,和享受多姿多彩的的大學生活。她立志畢業後成為精算師。
中大今年取錄的海外生除來自內地31省市、澳門及台灣外,還有澳洲、比利時、德國、印度、印尼、日本、韓國、吉爾吉斯坦、馬來西亞、尼泊爾、葡萄牙、俄羅斯、史瓦濟蘭、泰國、美國等地。

黃旭(左)及黃日


許耀元


Coralie Elisabeth Herrmann




Toh Huey Ming


   1    0    0    0

Rank: 6Rank: 6


9916
2#
發表於 15-8-31 17:1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siaApollo 的帖子

補充:
黃日 讀理論物理,
黃旭 讀工程學.

Rank: 4


863
3#
發表於 15-8-31 18:21 |只看該作者

回覆:各地菁英學生匯聚中大





YY Mom :-D

Rank: 6Rank: 6


6640
4#
發表於 15-9-2 02:15 |只看該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 ... k/1056925194340441/
黃日爸爸寫的育兒心得

前言:
應聯合書院校友會理事蔡明都校友的邀請,希望我們與大家分享黃旭及黃日的故事。
自我介紹
黃誠鴻先生1991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電子計算學系,1993年取得電子計算哲學碩士學位,同年憑藉研究院時任助教和五份兼職所積累的資金創立 東昇電腦顧問有限公司。東昇於1995年自己研發及推出系統東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astop ERP)。至今東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包括東昇辦公室自動化系統 (EOA),東昇生產自動化系統 (EMA),東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EHR),東昇零售系統(e-POS),東昇網上購物系統及手機移動商城等廣受歡迎。
近年積極參與多個青年創業輔導計劃。2011開始參加中大創業學長計劃,並連續三年獲得最佳學長;2013及2014出任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的商業計畫書 評委;亦在Google EYE Program 2014任商業計畫書評委及學長,他的學員團隊成為其中一隊最終勝利隊伍;2015開始出任中大創進坊Pi 中心 (Pre- Incubation Centre) 的外部評委。
培養孩子的重點
1. 觀察興趣,培養和加强
我們從小就常常帶他們到科學館、太空館、歷史博物館和海防博物館。科學館和太空館去得比較多,我們購買了多年的家庭博物館通行(入場)證。
幼稚園的時候發现哥哥黃旭喜歡動手,玩積木、玩具車、磁懸浮陀螺、遙控車、遙控船、遙控直升飛機、扭計骰、組裝模型玩具、Lego Mindstorms等。
弟弟黃日則喜歡解答數學難題、數獨及IQ題,比較不喜歡動手。不過當哥哥在組裝Lego Mindstorms或者其他模型玩具時,他就是哥哥的好助手。
他們從小除了學鋼琴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下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鬥獸棋、飛行棋、軍棋、跳棋;玩大富翁、魔力橋和撲克牌。哥哥大約4歲時,我們在 和他們玩大富翁的時候就不允許他們數步驟,而是用數字標記的每一個格子,並把骰仔增至3個,要他們從當前的格子的數字加上骰仔上面的數字算出下一步的格 子。
2. 培養閲讀能力,選擇性精讀和泛讀
因為ERP軟件就像一間公司的心臟,維繫著整間公司的運作,為了完善我們的ERP功能,創業的頭10年,我下班回家後還在家裡不斷改良。經常修改軟件到凌 晨一點過後,太太也有很多售後服務的工作要做,還好公公婆婆住在我們家,幫我們照顧小孩。也是因為太忙了,所以我就想到要他們學會自習,在學習上儘量減少 依賴父母。
由幼稚園到小學低年級,晚上盡可能抽空陪他們看英文故事書,然而當時公司很忙,並沒有辦法每天抽時間陪他們看,心想如果他們可以自己看書的話,那我就可以有多點的時間去做事了。當我沒空陪他們時就由我太太、他們的婆婆和公公陪他們玩或看中文故事書。
我姐姐的兒子比哥哥大5歲,他小學升中學的時候把他的課外書和所有的玩具都送給了旭、日。其中有幾本 Horrible Science 和Murderous Maths,看來挺有趣便陪他們看以代替故事書,由於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幾天才能陪他們看完一本,雖然他們好像很喜歡,但又不肯主動閲讀,最積極的只有玩 電腦遊戲,於是我就跟他們約法三章,每看半本書(Horrible Science,Murderous Maths,當然還有其他系列的書)就有可以換取半個小時的電腦(或手機/平板)時間,閱讀換電腦時間是可以累積的。電腦本來每天可以玩十五分鐘,加上閱 讀換電腦的時間,週日上限是一個小時(分兩段),週末上限一個半小時(分三段)。
為了讓他們可以自己看書,我們買了電腦翻譯筆給他們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看得很吃力的,用兩、三個小時才可以看完半本書,後來就越來越輕鬆了,兌換率也就變成了比較淺的書每看一本書可以換半個小時的電腦時間,他們在看每一本書前會跟我或我太太確認其兌換率。
我太太經常帶他們到書店和書展(有時我也會去),他們會發現同系列的書家裡面如果沒有的就會要求買回去。
3. 專心上堂
到了高小的時候,有些科目對他們來說太淺,又不希望他們打擾同桌的同學,就告訴他們説如果上課專心的話,以他們的能力,考試前就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複 習。結果是現在考試前叫他們去複習他們就會說你們當時不是說上課專心就可以不需要複習了嘛,他們把「花太多的時間去」這七個字給吃掉了。
4.擴闊視野
每年一兩次出外旅行,電視最喜歡Discovery Channel和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週末除了去博物館之外,還經常到郊外放風箏、釣魚。
去旅行的時候也是經常去博物館、逛書店,到北京時除了長城外古觀象臺也是主要行程。
5.培養理解領悟能力,主動學習能力
學習要取得好成績,學生必先主動學習,毋須由師長父母強迫,只要能夠享受其中,自然可以獲得成果。
我們初小就幫他們訂閱《兒童的科學》和《數學與科技》,高小開始訂閱《科學人》,每個月這些刊物出版的時候都是他們特別期待的日子。他們都爭著搶來看,我們唯有叫他們輪流看,這個月是哥哥先看,下個月就輪到弟弟先看。
到哥哥小三的時候就報讀中大教育學院「資優計劃」的資優課程,當時弟弟讀小二,還不夠資格,但他也很想參加,我們也覺得一次帶兩個孩子去上課更方便,因此 我太太特地寫了封信給中大教育學院「資優計劃」,當時「資優計劃」的負責人也允許讓他考試,經過考試後弟弟也可以跟哥哥一起上資優課程了。從此以後,弟弟 就跟哥哥一起讀中大和科大的資優課程(只是所選課程未必相同)。哥哥小六升中一的暑假,他們兩個一起報讀了科大的微積分課程,跟著發现這個課程的很深,很 多基礎的內容,他們都沒有讀過,於是我太太就到書店去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紀看的微積分書給他們,最後找到《微積分之屠龍寶刀》和《微積分之倚天寶 劍》,他們看了這兩本書後就比較容易理解課程裡面的內容了。完成這個課程之後他們又讀的一個物理的力學課程。
6. 充足睡眠
讓大腦和身體能夠得到足夠的休息,這樣的話他們上課就不會打瞌睡。小學的時候他們每晚大概10點就要上床睡覺了。近兩年比較晚一點,不過大部分都在10點半前就要去睡覺了。
7. 配合學校,欣賞老師
外公是中學老師,外婆是小學老師,我們很理解學校的安排都是用心良苦,更明白老師的辛苦。我們把這心意告訴自己的孩子,這樣小朋友就會明白學校的各方面安排,尊重老師,容易受教。
8. 父母對孩子的學業和期望一致
不要求拿前幾名,只鼓勵他們盡力。如考試成績理想的科目就稱讚他們,如不理想的科目就安慰他們有進步空間。我們經常告訴他們從小到大,會有很多很多的考試,不要因拿好成績而驕傲,也不要考得差而氣餒。
9. 經常讚美孩子
我們覺得合理的讚美會加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勤奮看書,有溫習,一定很細心,上課專心等都是我們的口頭禪。我們經常回味從小到大哥哥疼愛弟弟的表現,弟弟尊重哥哥的表現。
10. 面對失敗
勝負乃兵家常事,這是我們經常比賽考試前對他們的鼓勵。我們跟他們分析將來就像我們現在的年紀,再回想當年勝敗時,什麼都不重要了。
跳班的原因及過程
因為表哥曾在奧校(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學校)讀奧數,從小三開始長假期都到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資優計劃」上資優課程,所以他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已經在奧校讀 奧數,入讀時經過考試,都跳一級。有空的時候我會開車送他們去和接他們回來,我太太就留下陪他們,沒空就由我太太帶,我太太差不多每個星期六都陪他們到油 麻地奧校去上課,因此他們的數學基礎打得很牢固。
哥哥小五的時候參加了奧校主辦的比賽,自此開始了他們的比賽生涯,小六的時候被奧校選中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他是第一個優才(楊殷有娣)書院的學生 入選奧校香港代表隊。哥哥所有參加的比賽都是摸石頭過河,弟弟只需要跟著就可以了。也因此他的準備比較充足,在小六那年參加了六、七個數學比賽,大部分的 比賽都拿冠軍,其中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香港賽區)也拿了第一名,而頭幾名可以代表香港到澳門參加兩岸四地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精英邀請賽。這次在澳 門的比賽,弟弟只拿了二等獎,然而有其他香港代表成績比他好,這是過去所有他代表香港出外比賽時,首次有其他的代表成員成績比他更好。
回到香港後,他整天鬱鬱寡歡,連電腦/手機/平板也不玩,還告訴我們說他以後都不玩了(雖然中一開學後沒多久他又開始玩電腦/手機/平板,不過還是大致遵 守時限的)。剛好沒多久之前,他表哥考完DSE,我們去他家把他所有的中學教科書般回來想要給哥哥看。哥哥都還沒有拿來看,由於他自己要戒掉電腦,以前每 天要看的故事書,因為閱讀可換電腦時間的動力已經沒有了,也就不看了;至此,閱讀可換電腦時間的約定也就終止了。百無聊賴的時候就自己拿表哥的教科書來 看,中一開學前開始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M2的教科書拿來看,看了一遍又一遍,先泛讀再精讀,然而他看明白多少沒有人會知道。
中一上學期由於讀中二的哥哥破格被學校選入以中四學生為主的,為參加香港物理奧林匹克(HKPHO)而設的物理加速班。弟弟也很想參加,他自己去找負責的 物理老師,千方百計也要進入這個班,老師告訴他,他還是中一,太小了,明年才來吧!但他還是不放棄,最後老師沒辦法,也讓他做了選拔試題,他的成績竟然在 頭3名之內,於是老師也破格給他讀了。結果他在2013年的香港物理奧林匹克以最小的年齡取得一等獎及最佳初中生獎(主辦單位可能特别因他而增設了最佳初 中生獎,因為這是第一年有這個獎項)。在中一那年,弟弟又參加了本港六、七個數學比賽(包括世界數學測試精英邀請賽),只有一個比賽沒拿冠軍。
哥哥中二上學期在2012國際初中奧林匹克香港選拔賽取得二等獎,然後參加由中文大學理學院負責為期一年多的,分三階段,超過200小時的培訓,從一開始 的大約80個學生,一路過關斬將,到最後成為6個香港代表隊其中一員(其他5人都是中三學生)。這個培訓雖然是給初中生,但是其包含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的 課程已經達到中六的程度了,哥哥因為這個培訓課程受益無窮,最終於2013年底在印度舉行的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IJSO)中取得兩塊金牌(一塊是個人 金牌,一塊是小組實驗冠軍的金牌)。http://www.hkage.org.hk/…/10th_IJSO%20toasting_snapshot_Chi…
弟弟在中一下學期開始就不斷向我們投訴說上課很悶,課程太淺,因此不想去上學。我們為讓他重拾學習興趣,與校方達成共識,下學年讓弟弟連跳兩級升中四,哥哥不想跟弟弟同班,所以他選擇轉校到拔萃男書院跳一級讀中四。
哥哥能夠跳級主要是得益於中文大學的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培訓,弟弟則是自修的多。當然在高中的時候,科大和浸大的物理奧林匹克培訓也很重要。
哥哥轉校之後迅速融入了男拔的大家庭,還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出任電腦奧林匹克隊隊長、物理奧林匹克隊副隊長、棋藝學會秘書;還加入了數學奧林匹克隊、中 國文學學會、英語協會及法律學會等。作為電腦奧林匹克隊的隊長,他要負責隊員的培訓工作,他發覺多年來用於培訓的,基於Pascal的講義太舊了,跟不上 時代的進步,於是他自己到處蒐集資料,重新準備了一套基於C/C++的講義。哥哥在男拔雖然短短的兩年,個人成熟了很多,而且在領導才能方面也有很大的進 步。
他們小學的大部分星期六都在讀奧數,中學時期的星期六幾乎都是修讀資優教育學苑(HKAGE)的課程。他們兩個都是在中一時進入資優教育學苑,哥哥進入資 優教育學苑後,修讀多了許多課程,有數學、電腦、物理、化學、生物,還有天文、金融、英文和橋牌。弟弟剛進入資優教育學苑那年學苑剛好更改了課程錄取制度 從先報先得改成了代幣和高年級優先,因此初期很多想修讀的課程都無法成功,到中一的下半年他由於進入了物理奧林匹克培訓課程(資優教育學苑主辦,由科技大 學負責的培訓),已經把大部分星期六時間都佔用了,因此其他資優教育學苑的課程都讀得比較少。
跳級讀完一年之後,他們都覺得課程還是比較淺於是我們就想不如試考英國的大學入學試 IAL(中七程度類似於GCE AL) 加 IELTS 吧!這個組合不僅可以報香港的大學也可以報英國的大學。於是我們在2014年的9月中,就提交了報名表格,準備在2015年的1月份把數學、物理和化學三 科16份考卷(原來應該是18份,但是數學有兩份是合併了的,所以總共16份)全部一口氣考完。其實IAL或GCE AL 是可以分4次在兩年的時間內去考的,每份試卷可以考超過一次,然後以最好的成績去合併計算的。
報考後就要開始自修了,然而大多數的星期六都要參加物理奧林匹克的培訓,因此每星期只能抽點時間去自修及試做往年的試卷。最主要的還是在聖誕的假期全力以 赴,操練往年的試卷,然後兩人互改並學會評分方式。11月以IAL加 IELTS去報中大和科大,港大他們不知為什麼不報。最終兩人三科都考到 a* 的成績。在二月份考了IELTS,兩人都考到7.5。
選大學和選科
選大學和選科可完全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中大、科大和英國愛丁堡大學都同時錄取了他們兩個,劍橋和牛津他們都喜歡不過因為去年過了這兩家大學的截止日期才報英國聯招,因此根本就沒有機會,英國其 他好幾所大學因為他們年紀太小而直接拒絕了。他們最後選中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大很早就開始面試及錄取,另外他們特喜歡新小書院的同宿共膳,再加上父母都 是校友的緣故吧!
我們欣賞中大的全人教育,一間綜合性大學可以讓學生享受通識課程及跨其它學系的課程。當年我們非常喜歡中大的通識,各學院都提供課程給其他學院的學生修 讀,讓學生可以既專又廣,又可以滿足各興趣及求知慾,達至全人教育。現在也將這推薦給自己囝囝,希望他們能乘幾年大學生活,盡情享受。
大學選科時,哥哥選計算機工程,弟弟選理論物理精研。我們都很高興他們能按照自己的心願選心儀的學科,而不是跟著潮流去選『神科』。
中大的情意結
因為我們夫婦兩個都是中大的校友(我是聯合書院,太太是新亞書院),在孩子出世後,週末經常帶他們去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教職員餐廳喝茶,喝完茶就任由他們在 湯宿前面的草地玩。中大的環境優美,空氣又好,放小朋友在草地玩又很安全。當然有時候也會去新亞書院、崇基學院、逸夫書院或者是大學本部,總之他們的足跡 是遍佈整個中文大學。每年中大的校友日都是我們全家必定出席的節目,近兩年因為他們培訓的關係就沒有再出席了。
當年劉遵義教授做校長時,我們了解到中大將會有幾間新的小書院,並有書院共膳計劃,我們就期望孩子可以入讀,沒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那種開心的程度,真的難以用言語去表達。
爸爸讀電子計算,媽媽讀物理,沒想到自己孩子會選讀當年自己讀的學系,而且公平地一個跟爸爸,一個跟媽媽。

Rank: 6Rank: 6


6640
5#
發表於 15-9-2 14:49 |只看該作者
Outstanding Graduates 2015 from school website

http://www.gtcollege.edu.hk/assets/1516_Top%20five%20students.pdf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4559
6#
發表於 15-9-2 15:00 |只看該作者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