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另類小學選校指標 考慮返學路程比名氣更重要 ...
發新帖
查看: 1544|回覆: 5
go

另類小學選校指標 考慮返學路程比名氣更重要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
發表於 16-9-15 16: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相片來源:iStock


坊間的選校指南多的是,升學顧問可能是繼補習天皇後另一最受惠於教育歪風的賺錢行業。


家長往往要花費數百元去報升學講座,甚至以時計會面費約談選校和填表建議,好似買法律意見一樣!


我相信無論哪個星級升學顧問,他們也不會告訴你以下選校要點,但這些其實都是選真快樂、健康、家校配對最重要的客觀指標:


1. 功課及評估政策


早年教育局取消了初小半小時、高小1小時的家課指引,放手由校本自訂。但同時教育局也要求學校定立功課及評估政策並向家長公佈並諮詢意見,但一般學校做法則需要由家長主動查詢。


注意事項:

a) 學校谷唔谷,操唔操練是主觀感覺;
但功課量、測考次數、名次、升級/分班安排則是客觀事實,可供家長參考。
b) 若學校能主動把上述政策向家長解釋甚至公開上網,這證明其透明度高,也易於讓家長回饋。

2. 上課時間表


學校上課時間表可反映學童整天的校內生活。當中的課節、時數、小息、活動、輔導安排一目了然。該校是否真的如傳説中的多元學習或教學先行,更可證明是否做到全日制教育的原本意義的最有力憑證。


注意事項:

a) 如果可以,除了小一時間表,還要參考高年級的時間表因為小一可能係天堂,小六已變成地獄!
b) 有沒有充足小息、午膳時間(教局建議100分鐘)?小休是否真自由?有沒有導修堂在老師指導下做功課?在看時間表之餘,更要多聞多問。

3. 路程


隨着直資私校愈開愈多, 收生跨區無限制,而且在自行分配和叩門階段跨區亦十分普遍,校車接送往往要經過很多地方。


全日制需要在校內長達7小時以上;學童經過一天的勤學,如在交通安排上需時太長,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只會損耗精力,賠上健康及事倍功半。


注意事項:

a) 應盡可能選擇鄰近住處的學校,如有必要跨區上學或以校車接送,應先了解校車路線,上落校車時間;
b) 也要考慮意課後或週未的校內活動的接送安排。即使有特別安排的校車路線會否繞行得更多?
c) 精打細算的香港人應十分明白,若來回車程長,往住就比別人少兩三小時可用了!

原文刊於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Facebook 專頁,TOPick 經授權轉載。

   2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2#
發表於 16-9-15 16:34 |只看該作者
另類小一選校指標 支援SEN的學校包容度高

                                                                                         


上集談過一些很客觀的選校條件,今集想進一步從「價值觀」上去探討選校的標準。大家並不必要認同某一方面的價值標準,但若能考慮過才選擇就能盡量避免錯配。多元社會,「鹹魚青菜」,大家選對口味就是。


1. 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及小數族裔


要知道學校的包容程度,是否真的因材施教,看其對SEN和小數族裔學生的支援就最實在。


要強調一點,真正幫助需要關注的學生並非不斷的補底班,硬要把所有人也拉到同一條線:這樣只會令原本在校內已有挫敗感的學童百上加斤!


注意事宜:


a) SEN 學童或外籍同學需要更多的包容、了解及接納:老師如何處理及教導,有開放的空間讓家長正面反映學生之間的相處問題等,都能反映出學校的宗旨和遇事應變能力。
b) 能夠把自己的子女早放在實質多元的環境上成長,才是最好的品德與人際關係教育。況且,一些多收小數族裔學生的學校都打正旗號以平民國際學校作招來。
c) 與其排斥與己不同的一群,倒不如與小孩共同學習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困難和建立同理心。正視社會問題才是反思進步的生命教育。


2. 普教中


現時粵教中小學是小數,大多數小學都有推行程度不一的普教中:有些是全校,有些是分級,有些是同級分班,分班又可能是因為成績非自己選擇。


所以在比較前需要清楚分別各種細節出來。這些資料較公開也早已有人整理作資料庫上網供參考。


注意事宜:


a) 除此以外,如果能真正了解該學校為甚麼要推行普教中就更好。部份學校切實相信普教中的成效,部份學校則因為資助額而進行教改。
b) 在課堂上進行普教中時,對普通話較差的同學有沒有適當的支持及包容,便需要從校長口中,用家分享或家長經驗才得知。
c) 要緊記,中文不只是我們最常用的語言,更是我們的「思想語言」,別只以政治取向或人云亦云的現實主意去選擇。


3. 國民/公民教育


不是要把教育政治化,但事實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公共教育都有灌輸國民意識的部份。家長可從辦學理念和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學校是否適合。


就如你是一個虔誠基督徒,照道理是不想把子女送到一所佛教學校,每天接受佛教思想吧?看國民教育也是一樣。


注意事宜:


a) 要知道學校的立場,可以從辦學團體,校長背景,校董會的組成,在公開場合或著作上的政治態度,在網上應該可以搜尋有關資訊。
b) 如果能知道有關學校的早會內容、升旗禮、認識國情的工作紙及有關內地交流的安排等,就更加清楚了。


4. TSA(全港性系統評估)


今年試行了小三改版TSA,學校如何應對教育局的邀請就可以知道學校的取態。雖然同樣是不用參加,但是沒被邀請或拒絕邀請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注意事宜:


a) 更實質的標準就是要知道有關TSA的練習數量和有否補課安排。
b) 還有就是,學校有否咨詢老師、家長對TSA的取態,直接顯示出學校的開明程度。


以上種種,甚麼是必要,比重如何,還得要家長自己取捨。基本要決仍是要「了解」和選「合適」的。


原文刊於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Facebook 專頁,TOPick 經授權轉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0535
3#
發表於 16-9-16 07:05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6-9-15 16:31
相片來源:iStock
坊間的選校指南多的是,升學顧問可能是繼補習天皇後另一最受惠於教育歪風的賺錢行 ...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16-9-16 07:05 編輯

上學距離越近越好無異議。

真正實行,除非好似教局咁,假定間間學校一樣才可能純計距離選校。

純計名氣選校亦係太虛。

但名氣背後既野要攪消楚。歷史悠久既名校,背後一定有d絕招。 係咪岩你駛再睇。

Rank: 10Rank: 10Rank: 10


25903
4#
發表於 16-9-16 17:43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16-9-16 07:05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16-9-16 07:05 編輯

上學距離越近越好無異議。
同意
好似我甘,屋企隔離間學校出曬名對sen無包容,唔通我會為左路程近,送個sen仔入去送死嗎?

Rank: 6Rank: 6


7428
5#
發表於 16-9-16 19:16 |只看該作者
有邊個唔想學校近屋企...
但除左呢樣野之外,
都需要睇/諗多少少野既...

Rank: 5Rank: 5


2205
6#
發表於 16-9-16 19:24 |只看該作者
非常同意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