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資優教育 又有新政策
發新帖
查看: 1056|回覆: 0
go

又有新政策 [複製鏈接]

Rank: 4


681
1#
發表於 14-7-4 12: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晴報專訊】本港資優教育推行多年,剛上任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的吳大琪已滿腹大計,透露擬打造供大學另類錄取資優生的途徑,日後他們毋須考DSE已可入大學。他強調,IQ非學童成功的唯一指標,「六歲前測IQ意義不大」。
吳大琪接受訪問時表示:「這類好特別的小朋友,唔適應考試,未有特別渠道給他們入大學。想同各間大學校長商討,接受學苑幫學生鑑定學生檔案,他們有某些特定方面長處,可讓他們提早入大學。」
要改革出繞過文憑試便可入大學的渠道,吳坦言,困難在於難有劃一標準決定這批性格與能力也「異於常人」的學生,是否適合入大學,「好多個案要個別處理,如學生某些學術科目好強,我們將學生的檔案修訂清楚,看看是否可以幫這類學生入大學。」
別具天賦者 多會伴隨缺陷
資優童在某方面別具天賦,但吳一直強調這不代表全優,因他們往往同時具有難以言喻的難處,如有過度活躍。據教育局的教師指引,資優生不僅限於智商高低,而是在某些智能活動範疇或學科等,有一或多方面的突出成就或潛能,但有可能同時有身體弱能或感官障礙,又或情緒及行為問題。
現今不少港爸港媽冀盡早培養子女成「天才」,加強在社會的競爭力,吳認為有父母愛測IQ是因為憑一個數字判斷小孩的能力簡單易明,但這並非成功的唯一指標。
六歲前測 IQ 「太細無意義」
坊間甚至曾出現兩歲半評估IQ等天才培訓班,吳大琪直言反對太早為為幼童測試智商,「對我來說太過分,太細沒意思,因為未穩定,六歲前測IQ意義不大。」
他又指,過去他負責資優教育發展中心時,曾見到部分父母欲為子女報讀中心的課程,就是因為IQ測試結果,「通常最容易見到家長忽然同子女做IQ test,但小朋友不一定是(年齡)好細。」但當發現測試結果好高,他們都不知如何處理。
大部分人希望以一個數字判斷小朋友是否屬資優,不過,吳再次強調IQ只是參考的指數之一,「社會成熟就會慢慢明白,一個人成功與否,其實還有好多因素決定。」但他坦言難以令家長明白,他們反覺得如果每方面都重要時,更不知如何是好。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