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陳敢權:投身戲劇藝術 忌抱明星夢
發新帖
查看: 662|回覆: 2
go

陳敢權:投身戲劇藝術 忌抱明星夢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1#
發表於 13-6-19 17: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619go07.html



曾 擔 任 演 藝 學 院 導 演 系 及 編 劇 系 主 任 的 陳 敢 權 不 諱 言 , 機 遇 十 分 重 要 , 曾 有 演 藝 學 生 在 未 畢 業 前 已 經 有 人 賞 識 。

  畢業不等於成功,凡事不要太心急,成為戲劇藝術工作者須付出時間。」剛出爐的演藝學院榮譽院士陳敢權,投身戲劇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培育和見證無數學生成才,提到學生的成功更一時感觸拭淚。面對香港劇場數目增長多於觀眾,身兼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的陳敢權接受專訪時指,劇團積極進行戲劇教育和推廣,栽培觀眾水平,單是今學年已為全港中小學演出逾二百二十場次。

  陳敢權是亞洲少數集編劇、導演、舞台設計、戲劇教育和舞台管理專才於一身的戲劇藝術家。曾是演藝學院導演系以及編劇系主任的他,在演藝工作近二十年,閱人無數,「以前報讀演藝戲劇學院的學生,大多在中學搞過戲劇,學院亦主要集中教授舞台劇。但是,現在入學的學生只接受過簡單的戲劇訓練,甚至沒有,變相令他們的水平參差,而且每人的興趣各有不同,有的想做演員,有的想做戲劇導師。」

  陳敢權坦言,香港的戲劇人才很多,並已接近飽和的程度,畢業生要突圍而出,除了需要藝術水平,更重要是要有耐性,「做藝術工作者需要時間,不要抱明星夢的心態,畢業不等於成功,一般需要十年的工作經驗,校友古明華都要經過一番苦幹。」但他亦不諱言,機遇十分重要,有學生在未畢業前已經有人賞識,演員黃秋生以及朱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手執教鞭多年,最令陳敢權熱愛教學工作的原因,是見證學生成才。當他提到每年在演藝欣賞學生的作品時,更一時感觸拭淚,「編審周旭明是我其中一名學生,能見到他們的成功,證明香港有好作品,會讓我感到一份喜悅,有說不出的激動。」他在卸任系主任前,完成戲劇藝術碩士課程的課程設計,對本港的戲劇人才培訓影響深遠。

  近年香港劇場的數目不斷增加,平均一年的演出多達四百場次,陳敢權笑言,自己每年只看過約九十齣話劇。「雖然香港觀眾的人數按年增加,但增長很慢,而且大多只愛看單一類型的戲,因此要以質素建立戲劇界。」他表示,香港話劇團一直為戲劇教育進行推廣,今學年已為全港中小學演出逾二百二十場次,「並非要他們將來成為演員,但通過學生專場、導賞、演後座談會等,栽培未來觀眾的水平。」

  從事戲劇工作四十多年的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雖然身兼多職,但他坦言最喜歡的工作是當編劇,那份「無中生有」為他帶來滿足感。不過這位創作劇本數量豐富的戲劇藝術家亦有失落的時候,得到資深演員兼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創院院長鍾景輝的支持和鼓勵下,繼續努力創作,迄今改編及翻譯的作品多達九十多齣。

  剛獲頒演藝學院榮譽院士的陳敢權,自言做了四十多年業餘編劇,亦是他最喜愛的工作,「編劇能夠『無中生有』,創造人物,並通過劇本,把不吐不快的感情表達出來,為我帶來滿足感。」不過他慨歎,外國的劇作家有持久的版權費收入,相反,香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收入,令劇本質素下降,最終未能吸引更多觀眾入場欣賞。

  被問到有沒有失落的時候,陳敢權說,眼見自己的作品被賞識時會感到高興,但亦試過因不斷追趕交劇本的「死」(deadline)而感到壓力,「當時得到鍾景輝(King Sir)的支持和鼓勵,他形容過我的作品很獨特。」

  陳又說,戲劇是一種很多人評論的東西,當自己投放了不少感情在作品上,會換來「寂寞」的感覺,「並非要得到別人的讚賞,但希望他們能了解以及明白製作過程後,才加以批評。」

  演藝學院可說是陳敢權的另一個家,他表示,「演藝對我的生命很重要,除了養活了家人,亦栽培了不少學生,有一種不捨的情懷。」雖然現時已沒有在演藝任教,但每次重回演藝戲劇學院都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此外,他又主動提到家人,「太太以前是話劇團演員,她了解我的工作,可以說是知音。至於一子一女,女兒表示有興趣服裝設計,兒子雖未表態會否對戲劇工作有興趣,但我們一家經常在家中討論劇本,可以說『逢戲必看』。


   1    0    0    0

Rank: 5Rank: 5


3637
2#
發表於 13-6-20 13:41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中國有北京電影學院,是演藝事業夢工廠;香港只有一間演藝學院,卻叫人不要做明星夢。
看來他不只對自己沒信心,也對所有報讀的年青人沒信心!
記得有句電影對白:「沒有夢想的人跟鹹魚有甚麼分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7
3#
發表於 13-6-22 14:43 |只看該作者
大師開班授演藝生秘技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622go02.html



國  際  著  名  實  驗  劇  場  藝  術  榮  念  曾  ,  出  任  首  位  演  藝  戲  劇  學  院  院  長  推  薦  藝  術  大  師  ,  帶  領  及  啟  發  學  生  開  創  獨  特  的  戲  劇  作  品  。

  西九文化區的成立,帶動本港創意文化人才需求,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昨宣布,推出首屆「院長推薦藝術大師計畫」,十二名戲劇學院的學生在國際著名實驗劇場藝術榮念曾的帶領下,參與十六位當代藝術家的講座和工作坊,並於十一月將所學結合中國傳統戲曲「一桌兩椅」的舞台配置,作公開演出。

  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薛卓朗宣布,該系推行「院長推薦藝術大師計畫」,並邀請「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為首屆藝術大師。他表示,十二名戲劇學院二年級生由本月初起,接受一系列的藝術家講座及主題工作坊後,十一月會有公開演出。「計畫不但標誌演藝與創意文化行業的合作,亦讓學生直接感受市場脈搏,啟發他們對藝術的熱忱。」

  自九七年一直以新角度演繹中國傳統戲曲「一桌兩椅」舞台配置,並投放於創意對話及當代舞台之上的榮念曾,特別邀請了多名亞洲頂尖藝術工作者,包括本地著名舞蹈家劉兆銘、資深粵劇演員阮兆輝、印尼峇里古典舞蹈大師I Wayan Dibia、泰國古典舞蹈大師Manop Meejamrat等,為學生講解形體動作、音響效果、當代與傳統劇場、藝術行政及節目策展等內容。

  榮念曾表示,計畫涉及跨文化和學科,希望學生能發揮創意,不要只着眼於技術訓練。他又提到上一次進行類似的大師班,是數年前教授十二名年齡介乎三十至五十歲的新加坡導演,「與演藝的計畫不同地方在於,今次由多名藝術工作者向同學講課,學生與藝術家之間有互動,探討甚麼是表演藝術。」他認為,是次計畫雖為實驗式教學,但對演藝而言,已是踏出重要的一步。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