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DSE視藝科真係好主觀,好唔公道
樓主: parentcare
go

DSE視藝科真係好主觀,好唔公道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301
61#
發表於 15-11-30 12:4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1-30 15:30 編輯



最不理性的是考評局視藝科官員,定了一項灰色的,黑白不清的,模糊的考生參巧資料指引。這指引一出,監考員隨時有權以個人評量標凖,使考生在進行考試中受到障礙,或情緒上的挫折,又或思維上的阻礙,若在畫作在進行過程中被質疑所謂抄襲,根本是荒謬的事,在畫作未完成之前,難道監考員有預警功能,預測到畫作將會是違規的,不荒謬嗎?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62#
發表於 15-11-30 15: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1-30 15:01 編輯
nintendo 發表於 15-11-30 10:38
講到咁,呢個 topic 已經不再理性。

請勿扯拉話題, 是誰人曾說七成相似, 八成相近, 十分近似?
是考評局視藝科官員吧, 誰不理性?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63#
發表於 15-11-30 15: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1-30 15:40 編輯



什麼樣的評分標準, 便會出現什麽樣的答題模式, 前幾界的高分作品, 都是 redevelopment , artwork 中的 redevelopment 可以是從抄襲開始, 現在新條例要防止抄襲? 在考試期間的 artwork redevelopment 過程中, 不出現什麼行為, 才算是沒有抄襲行為?

不夠模糊嗎?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2


77
64#
發表於 15-12-2 10: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Rank: 2


77
65#
發表於 15-12-2 10:5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parentcare 的帖子

為考生再評分  得出較佳成績  視藝組織邀專家挑戰考評局

【明報專訊】本報早前報道,上屆文憑試視覺藝術科考生張芷晴一度被指考試時抄襲自己的作品,查卷後維持4級成績。視覺藝術教育關注核心小組認為張所得成績過低,於是找來張芷晴同校同學的作品,邀請6名專家評卷,發現其分數亦較考評局的評分高。組織指兩名考生的評卷員由同一助理試卷主席監督,質疑該主任針對該校學生,把評分降低。


考試及評核局回應,每名閱卷員所評閱的答卷均須經最少兩次由試卷主席負責的覆核程序;且每條題目的答卷均由兩名閱卷員獨立評核,增加客觀度。任何人如未經評卷訓練、以統一的準則評卷,其所評的分數並不能反映考生的真正表現,不宜直接比較。

考評局﹕評卷須訓練 不能比較

視覺教育關注核心小組找到張芷晴同校的考生,其視藝科成績為2級,小組指該學生的校本評核屬中上成績,故推斷其校外試成績為不及格。關注組分別邀請4名兼任上屆閱卷員的教師及兩名大學講師,根據考評局訂下的評分準則重評該學生的畫作,結果發現4名教師均給予考生及格分數,兩名大學講師則給高於及格的分數。

小組發現,兩名考生應考試場的謝姓試場主任同時兼任該助理試卷主席,負責監督評卷員評卷,小組指試場主任在考場容易辨認到考生的畫作,在監督評卷時亦能輕易認出某名考生的畫作,因考評局給予該考生成績比小組邀請的4名教師重評結果為低,小組質疑謝故意調低該名考生的成績。另外,謝亦身兼教評局科目委員會主席與多個相關議會的委員,小組質疑架構出現「一員多職」情况,容易造成利益衝突。

促考評局釐清抄襲定義

另考評局今年新增兩條有關「參考資料的使用」指引,列明若考生的作品與所帶參考資料的構圖、圖像和色彩運用等均十分近似,考生便須填寫報告交考評局跟進。小組批評條文不合理,將會嚇怕學生、扼殺學生創意。小組成員徐國堅認為「在試場抄襲鄰座考生或隔着印水紙抄襲參考資料」才算抄襲,考評局應先釐清抄襲定義,不應隨便指學生抄襲。考評局重申新條文只是提醒考生「參考資料乃供參考之用」,是聽取視藝科教師、關注組成員及大專學者等意見後作出。


Rank: 5Rank: 5


2301
66#
發表於 15-12-2 15:1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2 15:22 編輯




Have a break before go on discussing ...........

500 Years of Female Portraits in Western A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DIoN-_Hxs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67#
發表於 15-12-2 19:42 |只看該作者
視藝科考試是否長達四小時?根据新指引,監考員是否有權隨時以自身的主觀量度,認為考生有抄襲之嫌時,去警吿學生?如是則這其實是一條阻碍考試之舉。任何畫作在未完成之前而被認為有抄袭之嫌,都是荒謬及極不公平的,怎可以断定未完成之劃作為有可能有抄袭之嫌?這只會騷擾考生考試。創作的思維可以很奇妙,考生有可能在最後一刻,才把意念完滿,在作品上做改動,以致作品跟之前的極之不同。怎可能在畫作未完成前作質疑?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68#
發表於 15-12-3 00:36 |只看該作者
若新條例真的生效,將會有更多的所謂抄襲事件,除了因為監考員被授權外,絕大部份原因來自考評局過往的評分標凖。考生向過往高分作品模仿答題方式,是正常不過的事,而以往高分作品在構圖上有高度臨摹原作效果。如新條例生效再加上一樣的評分模式,只會有更多考生在開始作畫時,被懷疑涉嫌抄襲,因構圖是畫作的靈魂,考生亦必先以臨摹構圖作開始,然後才在自己的創作在其他方面有所改動的。過往那些樣辦高分作品,都昰大致同—模式,將來的所謂抄袭個案,自然會上升了,因源头來自評分標凖。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5Rank: 5


2301
69#
發表於 15-12-3 01:48 |只看該作者
視藝科有别於其他科目,它並不像有些語文科目要背負着一大堆價值觀,它的目的是能訓練出學生能有自由的,創新的,無邊際的,大膽的,不受約束的,不説現實的,無規矩的思維性開放。但從過往的評分方向看來,為了拿取高分,高中生的學習只能止於臨摹,以迎合考試博取高分,又是一個評分制度做了一大堆大致相同的畫作吧。藝術的表現手法並不存在好與不好的客觀性,只存在著喜歡與不喜歡的主觀性,這是藝術的特質及缺陷。一個成了名的視藝師才有資格享受種種視藝之自由,未成名的又或是學生恐怕未能隨别任其之作,這是藝術的不公允之處,也是不成名者之詛咒。

要學生作品有突破,就要出現評分方向的改變,制度做人就是這個意思了。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3318
70#
發表於 15-12-3 08: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20120808 的帖子

同意,不應在考試中途指責學生抄襲,十分不公平,不專業!


前年IVE有學生在立法會大樓騷擾電梯,去年重案組探員去學校拉人,副校長邀請他們先去會議室等,因為該學生考試途中,不應騷擾他及其他考生,而且他是畢業班,探員亦配合。

副校長安排同事及保安在禮堂門外等候,考試完畢才帶回警局,在家人及律師未到場之前,一直有老師陪同。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5331
71#
發表於 15-12-3 11: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tie 於 16-3-4 13:01 編輯


----


Rank: 5Rank: 5


2301
72#
發表於 15-12-3 12:07 |只看該作者
I totally agree with what Artie said, every artist, famous  or not, has his or her own theory, either basic theory or a new theory, to support their own masterpiece. As for students, I think art theory is of same importance  as creativity and drawing or painting technics. Technics are practised while ideas are/is inspired. Those high mark pass work tend to copy the outline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n students just use a different color media to fill in the work. I could see good painting and drawing technic in those high mark artwork, but there is relatively low in creativity.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6Rank: 6


5331
73#
發表於 15-12-3 12: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tie 於 16-3-4 12:59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5-12-3 12:07
Those high mark pass work tend to copy the outline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n students just use a different color media to fill in the work. I could see good painting and drawing technic in those high mark artwork, but there is relatively low in creativity.

---



Rank: 5Rank: 5


2301
74#
發表於 15-12-3 19:45 |只看該作者
I 'd put Cheung's work B together with those previous high mark DSE pass work and have a look altogether. These artwork are all byproduct of the benchmarking scheme, It.seems to me that it is one of the best way of redeveloping an artwork in order to get higher mark, cause their developing format look so alike. Cheung's work would no doubt get lower mark compare with some other high mark artwork, as the redevelopment is not that much significant, but we couldn't say that it is a copy of Cheung's Work A, it is still a redevelopment, that's the fact. It's unfair to say Cheung copied Work A. I really don't care the mark she got, but she didn't copy, her work is a redevelopment.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2


77
75#
發表於 15-12-7 14:42 |只看該作者
有線電視  --  新聞刺針  視藝科增考試規則惹爭議


連有線新聞都跟進了!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index.php/VideoPage/program/12230060/%E6%96%B0%E8%81%9E%E5%88%BA%E9%87%9D/%E8%A6%96%E8%97%9D%E7%A7%91%E5%A2%9E%E8%80%83%E8%A9%A6%E8%A6%8F%E5%89%87%E6%83%B9%E7%88%AD%E8%AD%B0


Rank: 2


77
76#
發表於 15-12-7 14:4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arentcare 於 15-12-7 14:51 編輯

以下內容複製自「反對dse視藝科二十三條」FB PAGE:


{本台話} 昨日大家有去兆基創意書院的有關"藝術抄襲論壇"的話都知道討論多精彩! 經典不少!

台下有視藝老師問陳美珍經理,你究竟與身兼八個職位的體藝中學視藝科主任謝小華老師有甚麼關係? 為甚麼你要為一個冇關係的人頂左半年? 陳美珍經理沒有回答,沒有回應都係一個答案!!







原來有現屆教師可以一人身兼多職,這真的可以做到公平公正?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