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華諮詢轉直資 學費少於兩萬
發新帖
樓主: JWKun
go

港華諮詢轉直資 學費少於兩萬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627
1#
發表於 17-4-6 23:51 |顯示全部帖子
個人唔鐘意直資制度,呢個制度基本上係為中產以上而設,除基本政府資助,再加上家長付出,更多資源下提供更優質之教育。

但此舉就係透過經濟分流,讓有錢人接受更好教育(雖然係透過家長比錢)。有人話直資有對貧苦提供學費減免,揀學生都係擇優取錄,但一間直資學校之運作,就知道純揀優取錄係無可能,萬一咁啱個個優質學生都比唔起學費,點減免得咁多 (當然我亦知呢個無咩可能,窮學生點同富貴學生鬥語文鬥聰明....><...)。

我知道直資運作之好處,呢個運作我都係受益者,但一想到呢個根本係一個建構階級社會既制度,我就好反感。

若然相信資源係優質教育之基礎,我反希望政府純為提高教育資源而加稅,我樂於比呢D稅。優質教育唔係純屬於有錢人,窮人都好需要,要我比錢直資學校令自己仔女有佔優之教育,我寧可比稅提升全香港教育水平,叫自己仔女同其他人公平接受教育,讓社會能夠令每一個有潛質既人都得到公平既發揮。

要世界更美好,不一定要自己仔女更美好。

Rank: 5Rank: 5


3627
2#
發表於 17-4-9 23:3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00:39 編輯
Cheeselover 發表於 17-4-7 23:18
在民主社會下就必有社會階級,沒有階級,人便沒有驅動力往上爬,大家都不想吃大鑊飯。優質教育並不完全因為 ...

知道要有階梯給人向上爬便是了,香港貧富懸殊是世界名列前茅的,還大搞收學費的所謂優質教育,根本就是封殺社會流動階梯。

沒人反對社會有階層,但重要是保持階級流動性,教育在此就有至重要角色。我相信稍讀過社會學的,都會體會直資是甚麼一回事。


Rank: 5Rank: 5


3627
3#
發表於 17-4-10 20:1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20:13 編輯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其實在此認識的你,只會用你角度去強行演繹別人看法,然後便大堆意見。

大多數情況我都不知你在說甚麼,更不明白反對TSA全港必然推行,跟不喜歡直資有何關係。

雖然有少少興趣想知你腦中又想到甚麼奇怪理論把它們拉上關係,但又怕搞10多版都未完。

Rank: 5Rank: 5


3627
4#
發表於 17-4-10 20:24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nintendo 的帖子

私校其實都不太好,但作為納稅人沒甚麼可以比意見的,因為私校沒有花納稅人的錢,就算不容許有私校,較富有的都有方法用自己錢去比自己仔女有更好教育。

就如我讀書的70年代,A等學生入香港大學,B等學生讀理工,但即使C等學生,亦可因為有錢,可以透過錢去海外升學,又取得大學學位,回來做了B等學生的上級,然後賣弄英語,說A等學生也不及他們。

社會不公平不能避免,但至少不應該由政府資助不公平的制度,這是我的看法。




Rank: 5Rank: 5


3627
5#
發表於 17-4-10 22:3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0 22:33 編輯

我要強調不公平必然存在,只是政府資助不公平制度才有問題。

我引用昔日香港學位少,能有得讀學位的,除了最尖的尖子,對下便是看你有沒有錢去外國,B等學生本來成績表現比C等的好,但結果因C等學生有錢去外國修讀學位而比B等學生在社會獲得更多機會,這個是事實,而是社會要接受的不公平現象。

再說....不公平是社會必然出現,無可避免,但政府不應隨便資助不公平的制度。

若然學校有直資,那醫療是否都應有直資? 地鐵應否也有直資? 公共泳池是否也應有直資泳池,公共圖書館也可設立數個直資圖書館,在政府資助下,再為願意比錢的市民,提供更優質之圖書館服務。

Rank: 5Rank: 5


3627
6#
發表於 17-4-10 22:41 |顯示全部帖子
MC1128 發表於 17-4-10 22:12
這個無用納稅人錢的說法為直資辯護, 討論多時, 但爭議其實並不是此方面。

爭議不在新辦的直資, 而是辦學多 ...
說得很好,若直資中學是由政府派位,我也無話可說,但若收取政府給官津校同等資源,卻又可不參加政府定下為全港建立的制度,根本就是由政府資助的特權。

Rank: 5Rank: 5


3627
7#
發表於 17-4-12 00:16 |顯示全部帖子
我說直資問題係一個原則問題,並唔係操作問題。事實並唔係所有直資都係名校,亦有一d普通直資。

教育並唔係生意,個人唔認為要經常講咩市場運作。真正市場運作既教育會變成點? 參考上埋市既補習社便可預見。

我一直講既原則,係一d基礎服務,如教育醫療等,應要一視同仁,唔應該再話邊d人比多d錢可有更佳既資助服務。教育更甚,因教育本質除左知識傳遞、品格培育,亦係讓低下層有機會向上爬既重要階梯。讓比得起錢既有更佳教育,私家無得講,受資助點講得過去。

當然我只係從社會學角度去睇,關心社會流動性對低下階層既重要,但睇得出呢度部份人深受市場經濟影響,其實無咩好溝通。

Rank: 5Rank: 5


3627
8#
發表於 17-4-12 22:33 |顯示全部帖子
20120808 發表於 17-4-12 01:50
而在這个既有的大原則的基础之上,V君認為不應該存在着[能者自给]的教育模式,因[能者自给]会摧毁[基础公平 ...
能者自給係資本主義下不可能講不應該,說不應該也沒用,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理所當然。

相信已第三或四次再講,個人認為不應該係政府,資助有錢人用錢為自己子女提供優質教育。

私校絕無這個政府角色問題,不可能引起爭議,除非不行資本主義。

但直資的概念存在問題,當然我若然自私點也應大大贊成所有政府務服都有直資,特別醫療,我都沒享用過政府醫療,全部私家,若有直資診所或醫院也很不錯。

早前子女讀私家幼稚園,有時我都會問,為何學卷不可以帶入私幼? 直資嘛....比得起錢再提升更優質教育嘛,為何我想讀私幼就要沒了政府資助?

其實教育局搞不搞得清楚自己的原則是甚麼,我也極懷疑。

Rank: 5Rank: 5


3627
9#
發表於 17-4-13 22:38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3 23:06 編輯

所以話局外人成日估局內既事,真係估估下無準。

其實好多名牌直資中學,大都會跟足津校基制,每年都必定加point,仲有機會無加point上限,另唔係供MPF,而係跟足津校供積金,即10年後僱主10%,15年後僱主15%,員工永遠5%。更甚由於直資有學費backup,名校又有唔少人捐獻,高級職位同老師數目都可任意比官津校更多。

早前我識幾間直資中學老師直頭有獎金派,每年幾千至過萬,津貼同事去下旅行relax下,後來審計出報告鬧完,收歛左唔敢再出。但部份直資學校老師一入職就送一部ipad,個位跟一部手提電腦(可帶返屋企),教學相關既電子器材、文具等全部學校比,但官津校D老師呢D大都係自費自己比錢買,津校老師隨時連支改簿用既紅筆都係自己出錢。

如果無著數,或要蝕底,D學校點會轉到做直資。港華話唔定都係見轉直資又可收生自主,又多左咁多學費資源,真係做老師都富貴D,見人地咁正羡慕所以都話轉。

Rank: 5Rank: 5


3627
10#
發表於 17-4-13 22:4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3 22:55 編輯

直資中學當每年收4萬學費(咁少),一班35人計,每班每年1百40萬學費收入,若以年薪35-60萬請教師,都可以請多至少3個。全校當24班,間學校可以多72個老師,加埋政府津貼個50個,同樣一間學校,係50 vs 122之分別。

但事實直資學校會唔會用D錢請晒老師? 當然唔會,大部份直資都比津校多20-40個老師到,其他錢去左邊? 我都想知條數點計。

直資係一個big business啊! 講真......若然唔係大部份公開試出晒名成績勁過傳統名校既名津叫做有D良心(名官校就無良知都無可能轉直資),間間想玩大學校、改善員工福利同資源,佢地轉直資都大把人比錢去讀。

Rank: 5Rank: 5


3627
11#
發表於 17-4-14 00:03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4 00:09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7-4-13 23:52
港華話收少於兩萬一年,算唔算 big business?  

其實在閣下眼中,未必是直資制度有問題,而是收高過四萬 ...

我既立場好直接: 教育對社會階層流動有至關鍵之角色,佢既公平性相當重要。公平唔係指個個人有受教育機會,而係有受相同教育之機會,有公平競爭之機會。直資制度極可能破壞教育之公平性,雖然係資本主義制度下有錢人與窮人無可能有絕對公平,有錢人絕對可以用錢去提升自己子女教育之優勢,但政府作為政府,佢既角色係不應用錢去資助不公平既制度。

我相信好多名津校仍堅持唔轉直資,都係呢個信念。

至於提到直資之學費問題,只係見有人誤以為轉直資對教師會有負面影響,會令教師福利差左,我在此提供一D事實資料供參考而已。




Rank: 5Rank: 5


3627
12#
發表於 17-4-14 14:12 |顯示全部帖子
20120808 發表於 17-4-14 01:44
V兄你應該是假設了所有基層家庭都會選擇直資制度,相信[名牌],所以作為政府,不應該貼錢给[有錢人]去買[名 ...
我想你捉錯焦點了。焦點是在讓所有人有同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我們現只說"機會",但選擇是個人的。

這裡有人搞錯,平等不一定指所有人接受的東西都要一樣,但機會是一樣、處理方式是一樣,是很重要的。


Rank: 5Rank: 5


3627
13#
發表於 17-4-14 14:23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4 14:27 編輯

我不想好像在發表個人意見,其實我既睇法大都也只是閱讀和受教育得來,當然之後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我記得當年undergrad時,與一個同學同修社會學,她說經過幾個courses,她對世界的看法已完全不同。我想教育和閱讀的意義本質就在此。

隨便在google search下"直資教育的問題",已有很多社會學的討論,有興趣可隨便自己search下,我肯定我的意見並不是很獨特:
https://www.google.com.hk/?gfe_r ... 4%E5%95%8F%E9%A1%8C

有人說直資有學費減免,但實情係需要學費減免之學生少之又少,即根本收返黎既學生,大都經濟富裕的中產或以上人士,詳情可參考2010年既審計報告:
http://www.aud.gov.hk/pdf_c/c55ch02.pdf

蘋果當年總結審計報告之對直資之批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01118/14674528


Rank: 5Rank: 5


3627
14#
發表於 17-4-14 14:44 |顯示全部帖子
有人在此討論中提到學卷制度。感覺學卷制度與香港的直資是有分別的,這裡有篇文章或可以參考。

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5256/1

Rank: 5Rank: 5


3627
15#
發表於 17-4-14 16:1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7-4-14 16:11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7-4-14 15:07
如果是制度監管問题,就不是制度本身問題,V君自己的立場鬼魂飘忽,便是如此。
  ...

是制度問題不是監管問題。
不過不想沒完沒了長篇大論。

另直資能提供比官津校更優質教育是支持者說的,亦是直資文件上的目標,若反說教學質素不是直資與官津校之分別,只可說那是部份直資運作得不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