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選科選校 醫學院教授被追問點解收咁多非聯招生, 答完個個都靜曬無 ...
發新帖
樓主: Ivymom
go

醫學院教授被追問點解收咁多非聯招生, 答完個個都靜曬無言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148
1#
發表於 18-9-28 22:51 |顯示全部帖子
睇咗好多個posts,大多數IB家長不滿有人一直踩IB, 又話容易高分,又話多internal assessment 容易出術, EE / TOK係花巧、門面嘢,一面倒沒殺學生的努力,更話讀得IB 預咗出國升學,應禁霸佔香港大學學位,所以家長先出聲維護IB學生!如果要求改善不公的收生狀況,係咪應該改善DSE評分考核制度,而唔係踩其他人,禁其他人,變成一場階級鬥爭

Rank: 5Rank: 5


3148
2#
發表於 18-9-28 23:51 |顯示全部帖子
唔係好明個中關係,亦冇硏究過讀DSE去英國升學CO要求,有朋友兒子 IB PG 45, 獲得Cambridge offer 條件是IB 44, 最後成功入讀。 但是我想說,考試分數只是獲得取錄嘅一部分,還有personal statement 和面試表現都很重要。

Rank: 5Rank: 5


3148
3#
發表於 18-9-29 08:08 |顯示全部帖子
記得之前有人說兩間醫學院嘅conditional offer 係 43 or 44 out of 45, 睇返 Cambridge or Oxford 嘅 offer, 教授又何來有優惠IB 之嫌

Rank: 5Rank: 5


3148
4#
發表於 18-9-30 09:26 |顯示全部帖子
以往名校學生都是一隊隊操入醫學院,每間名校有十個八個極為普通,之不過近年,當中學生分為兩隊, Jupas and NJ, 其實我也有懷疑會否Jupas 競爭少咗,拉curve嘅話咪易咗!

Rank: 5Rank: 5


3148
5#
發表於 18-10-8 15:51 |顯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一個小案例,證明咗「擇優而錄」非為幫權貴,是有其必要性去維持醫學院的高質。若然為了某些比例而不取錄優秀學生,又是否香港市民之福!

晴報專訊】第四屆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早前揭曉,83位得獎者中58位升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將獲資助入讀香港境外知名大學。本月才滿18歲的英基英皇佐治五世學校(KGV)學生俞思揚,是英基9位獲獎學生之一,她立志讀醫,希望以獎學金完成6年學業後,回港有所貢獻。

俞思揚(Natalie)在IGCSE考獲9科A✽及1科A的佳績,IB則考獲44分。她謂8歲時曾患血管瘤,遇到好醫生而對醫學產生興趣。「他是整型醫生,幫我切除瘤並修復手術後的傷口。他喜歡講笑,因為見到他跟醫護人員關係好好,令我詫異原來醫生也不是太嚴肅。他的同理心給我很大安慰,令我思考怎樣才可變成一位好醫生。」

IB是跨學科學習


Natalie將入讀倫敦帝國學院醫學系,將用6年時間完成學業,她同時獲本地兩間大學取錄,但因喜歡探討醫療尖端科技,而英國人口多,比香港有較多案例及研究成果,故選擇出外讀書。她爸爸是科大兼任教授,任教環境健康範疇,Natalie謂性格也受爸爸影響,對理科有興趣。

IB要策劃兩年的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Natalie曾擔任其中一個學生活動的領袖,帶領其他同學走出學校,了解本地的小眾權益以及教育情況,也曾為公平貿易賣物會當義工。她最深刻是在學校策劃勵志語句分享,跟其他組員設計了一個盒子,收集全校同學創作語句。「每一星期抽出幾句,畫在學校Cafe大牆壁上,鼓勵大家遇事不要放棄信念,我自己是不喜歡放棄,愛不斷嘗試。」

把壓力變成推動力

Natalie在IGCSE考獲佳績,她自認過程付上很大努力,直至完成後,感到疲倦,要找家人、朋友傾談放鬆,才找回動力。「遇到迷失時反而不要困住自己。其實壓力都是來自自己,但我嘗試把壓力變成推動力。」她謂預備IGCSE時爸爸會鼓勵她在閱讀教科書外,順着興趣多看相關的參考書。「因為讀書不應是為考試,有興趣的便去追求,主動學深一些,讀多了不會浪費。」

她也曾認真追求藝術,看動漫和畫畫更是她的減壓方法。「我是自學素描,沒正式學過畫畫,但我非常喜歡這科目,因為藝術有其創意和獨特性,雖然之後為了醫科而不選擇藝術,但藝術仍然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我可以在空閒時間抒發自己的情感。」她希望讀外科,藝術興趣也為醫科生涯的某些方面作了準備。「讀外科不只是手眼協調和穩定的手,也包括藝術磨練出來的精確度和準確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