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中大重力波學者:百分百肯定奪諾獎
發新帖
查看: 825|回覆: 4
go

中大重力波學者:百分百肯定奪諾獎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1#
發表於 16-2-13 08: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科學家於香港時間周四深夜宣布首次直接探測到宇宙「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的存在,印證了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廣義相對論的假說,有助科學家繼續探索宇宙。在這項被外界稱為穩奪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大發現,香港亦有科學家參與其中,剛剛加入中文大學的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是研究團隊其中一員。被問到研究團隊有多大機會取得諾貝爾獎,黎教授不諱言直指,認為「幾乎是百分之一百肯定」,「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年僅二十九歲的黎冠峰教授,在○九年參與名為LIGO的研究團隊,與全球近千名科學家一同研究重力波,發展相關的探測技術及分析數據。他昨日向傳媒詳細解釋如何通過波動學「干涉」(interference)的原理,利用有兩條長達四公里真空管道的「雷射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去探測難以被發現的重力波。黎冠峰指,研究最大的困難在於要不斷調整探測器的設定與靈敏度,去量度微乎其微的重力波。

  黎教授指,整個研究其實已進行了二十年,團隊最終在去年九月十四日通過探測器,成功探測到兩個黑洞在十三億年前合併時所產生的重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一百年前廣義相對論中,最後一個未被證實的假說,結果有助科學家未來繼續探索宇宙,並藉此發現更多前所未見的天文現象。

  黎教授憶述,成功探測到重力波當日,他身處香港準備在中大的第一個上課日。當他收到消息指團隊極有可能發現重力波時,雖然感到非常雀躍,但仍不忘着在美國當地的研究生馬上反覆檢查結果。到後來一眾專家在電話會議中初步確認結果時,他從話筒中聽到有不少科學家都高興得歡呼尖叫起來。

  然而,黎教授笑言當晚輸掉了一瓶威士忌。原來他當時曾經與另一位科學家對賭,該位科學家認為探測器會在當晚第一次測試便成功探測到重力波,黎則認為在第一次不會成功,要多試幾次,而賭注就是一支威士忌。結果探測器真的在首次測試便成功,黎教授亦因此痛失美酒。

  成功探測「重力波」這次重大發現,被外界認定將會穩奪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問到研究團隊有多大機會取得諾貝爾獎,黎教授不諱言地直指,認為「幾乎是百分之一百肯定」,「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他形容,整個研究現時只是去到中段,隨着未來有更多大型重力波探測器建造完成,相信團隊可以在宇宙找到更多「諗都諗唔到」的新發現。








   0    0    0    0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2#
發表於 16-2-13 08:23 |只看該作者
wow!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3#
發表於 16-2-13 12:46 |只看該作者
黎冠峰自4歲已隨家人從香港移民荷蘭,一直在西方國家生活及長大,理論上香港應是他童年已淡去的回憶。不過,昨日在記者會上,黎冠峰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更一直心繫香港,希望回來「尋根」,故於去年加入中大工作。適逢本港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科研工作,他期望政府能多投入支持,幫助業界發展。
年僅29歲的黎冠峰,雖然生於香港,但4歲已移居荷蘭,其後升讀劍橋大學的自然科學系,主攻於實驗及理論物理,於2009年學士及碩士畢業。之後他從荷蘭亞原子物理學國家研究所(Nikhef)/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專研重力波物理。
從2009年開始,黎冠峰就參與Virgo與LIGO的研究項目,曾獲2013年度Stefano Braccini 國際最佳重力波物理論文獎。
研究經費僅荷一成 冀港府投入更多
在外國發展順利,但黎冠峰仍對香港有一份感情。他表示自己從小就在外生活,覺得自己恍如「無根」一樣,因此希望回到香港這個出身地「尋根」發展。
去年加入中大的他認為,香港有不少好的大學,惟社會不太注重科學發展,即使不乏對科研有興趣、讀書又好的學生,但他們卻可能因種種現實因素而棄修天文或物理,轉讀經濟,白白浪費人才,「在香港申請的研究經費對比荷蘭的可能只有10%。」,他希望特區政府能多投入支持,包括給予更多研究經費及機會,幫助香港科研發展。 ■記者 姜嘉軒

Rank: 5Rank: 5


1586
4#
發表於 16-2-13 15:3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man_li 於 16-2-13 15:40 編輯

因為重力波的發現及印證, 確實解開左如何在物理規限下進行時空穿梭. 正如半導體的發現, 改寫左人類的進程, 所以獲諾貝爾獎是理所當然.

首先要說明何謂重力波。 當兩個極高質量的天體 — 通常是中子星或黑洞 — 互相圍繞公轉,時空就會被它們的重力循環拉扯而形成向外擴散的波浪。這個重力的波浪會造就短暫的時空扭曲。

致於如何引申去時空穿梭就要從牛頓運動力學的定義說起, 物理知識指出要盡快到達目的地就要將速度提升, 速度愈高時間就會愈小. 但愛恩思坦相對論已證實速度有極限, 快速極也只能去到光速, 而且接近光速時, 一般物件會壓縮至灰飛煙滅. 所以超光速飛行是無可能.我就幻想駕着一架高速太空船, 內裏承載着一個重力波反應堆, 該反應堆是由兩個物質-簡單的例子是啞鈴的旋轉。如果啞鈴的兩端好像兩個天體互相公轉(即旋轉軸垂直於連接啞鈴兩端的把手),它就會產生重力波。系統的質量越高,運動速度越高,其散發的重力波就會越強. 當然如何在控制範圍下改變質量就要用到量子物理學. 只要發動該反應堆, 太空船前面的時空就被短暫扭曲, 同樣的速度和時間就會去到更遠的地方, 但要掌握到重力波的振幅去計算座標, 否則會原地踏步.

整個構想就如半導體出現, 繼而變成電腦. 當中還需要很多量子物理學突破去實踐. 但這個基礎發現絕對符合攞諾貝爾獎的條件.

Rank: 9Rank: 9Rank: 9


23048
5#
發表於 16-2-13 17:39 |只看該作者
謝謝補充。其實半點也不懂,只是覺得這位在外生活和讀書的孩子,讓香港人自豪。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