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中大成功複製大豆耐鹽基因
2014-07-23
(星島日報報道)人口膨脹,糧食供應緊張。中文大學大豆研究中心經過十年努力,成功發現並複製大豆的耐鹽基因,有助克服內地東北土壤鹽分過重、不宜種豆的問題。研究負責人表示,希望能與內地農民合作,在現時的黃豆品種添加耐鹽基因,減少中國對入口黃豆的依賴。
二○五○年,世界人口將急升逾三成,但可耕種土地面積僅增加百分之五。領導研究團隊的中大大豆研究中心主任林漢明教授表示,全球超過九億公頃土地因受到不善灌溉、海水倒灌等因素影響,造成「鹽漬化」現象,鹽土增加會降低農作物收成量;中國約一億公頃土地遭此遺害,當中屬可耕地的佔六百七十萬公頃。他坦言,發展耐鹽黃豆十分逼切,因為中國七成黃豆來自入口,造成龐大的貿易逆差;大豆亦有固氮功能,可令土地肥沃,修復中國貧瘠地區的環境。
他透露,耐鹽基因能減低鹽水下的植物細胞死亡率,並保護大豆根部。整個研究歷時十年,團隊花了七年為帶耐鹽基因的野生大豆和缺乏該基因的敏感大豆進行自花授粉,成功建立穩定的遺傳群體,過程牽涉五百株大豆;工作人員通過基因組測序,配合溫室實驗數據,發現耐鹽基因位於第三染色體的某個區域。
林漢明表示,由於內地禁止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研究中心會選用傳統的雜交技術,既保留農民喜愛的大豆特質,又可加入耐鹽基因。他盼望與情況較嚴峻的東北和西北省份合作,目前已跟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商討接洽;期待終有一天能結合抗旱抗鹽兩種基因,讓農作物克服惡劣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