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樓主: 囝囝爸
go

論盡家長論盡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4418
61#
發表於 08-1-18 12:4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2:01 發表


「考第一有乜用」--這是《蘋果》引述梓鈴媽的話。

以下是摘自呂大樂一本小書《第四代人》,之前跟Eviepa分享過部分,後來我輸入了多一點,再鋪上黎一次:


香港的第四代跟之前幾代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要面對來自爸媽的 ...


csy_ma:

這確是一篇好文章, 一針見血, 也說到我的心底去.  可惜, 近幾年來競爭文化在學校家長間推動更力, 香港教育更見扭曲.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62#
發表於 08-1-18 12:59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joenjac 於 08-1-17 10:35 發表
請不要用有色眼光去評打罵文化,請勿站在道德高地去睥睨打罵行為.你將情緒的發洩套到打罵行為上,成為一種論爭.就容易有你之前擔心在挑戰我的顧慮.


我想,外國的研究眾口一辭斥打罵之遺害,因為他們在做研究,以事實為基,而非測謊,推測父母打罵的出發點.以事實為基,父母因發洩情緒而打罵,比例遠高於為”教育”,因此得出的結果亦相尚合理.

joenjac講的另一套.其實挺訝異有媽媽也謹守不打不罵那一套,因為您們可能是日常與子女接觸最多的人,日常生活,有些事,是要先阻止小朋友繼續做下去,再慢慢講道理.很多時候更是,道理,他們明白,就是喜歡違規,試試底線吧了.(我曾問小囡,為何做咁多野黎激媽咪?她答曰:因為鍾意妳囉! 真係唔知可以點反應

在某些可能會產生意外的情況,一再發生,您發現用講、教,甚至罰也不會阻止事情再度發生時,您們會怎麼處理?我會問我囡,我可以怎樣做才可令您印象深刻?怎樣才阻止冇下次?她情願選擇打,也不願我罰她在街上獨站一至兩分鐘,之後再接回她(其實我從未試過).

因為曾任職於支援小學的專業心理機構,親眼見過,有位很powerful的同事,如何搞掂一些連社工、或耶魯攞碩士的心理學家也解決不了的個案.她最厲害的法寶,也是貼切和即時的稱讚 (以前曾在網上分享過她如何處理一個個案,現在暫不說了).

不過,如她的比喻,小朋友,在有明確規範下,才會覺得安全,一如在行人道上走,我們不會用欄桿,可是一旦沒有欄桿,走在路上的感覺就有點不一樣.但有時候,小朋友又會刻意地試一下那些欄桿穩不穩,可能我的原則性不怎麼強吧,被試多了,總要姿態很強硬,才能止住囡囡的試探行為.這些姿態,在心急的情況下,自然包括罵.

另外,我不認為自己控制情緒的能力超強,有時候,我對女兒,也有發洩情緒的時候.當然,這個應盡量避免,但看到您們站在道德高地,就頗有點怯

另要補充一下,外國心理學的理論,好像也沒說”罵”這回事很不好,只提議要重視技巧.”我訊息”大概是”罵”/回應小朋友挑戰的技巧,我想您們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joenjac的夜靜教子法,我想起了胡適的例子.胡適幼年喪父,由年齡大概跟胡父大房子女相若的母親養育成人,在十多歲時才離鄉赴上海讀書,之後留洋.他的自述提到他媽近乎joenjac的夜靜教仔法,對其母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感受,似乎印象深刻.
後來,他雖為白話文學運動的旗手,在中外都分別有過羅曼史,但他是那個年代少有的、跟母親選的元配妻子終老的人物(縱以現時的標準看,胡博士也算俊,他當年可謂瘋靡整個學界和文化界,他也透露過對婚姻之不滿),其不識字母親對他的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我想,打,也有很多種打法,不能一概而論.我女她爸亦主張不打的,有時看他怒極,威脅要亮出”刑具”時,我就有點心涼.理論和實踐總有距離,通常,在職爸爸接觸子女的時間不多,子女珍惜一起的時間,確實會乖點.連媽媽都可以不打不罵(真打的次數很少,威嚇的頻率多很多),不由得非常非常佩服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63#
發表於 08-1-18 13:1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囝囝爸 於 08-1-18 12:41 發表


csy_ma:

這確是一篇好文章, 一針見血, 也說到我的心底去.  可惜, 近幾年來競爭文化在學校家長間推動更力, 香港教育更見扭曲.


確是如此.由於多聽到鄰居教子做功課的罵聲(我囡在嬰兒期,曾被她的罵聲嚇得從夢中哭起來),又聽到其他朋友的分享,我家對女兒上小學實在頗多顧慮.後來,老公挑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他母校給小女,我在女兒未上小學時,曾打算如遇繁重功課,讓她睡,幫她做功課算了的折衷辦法.但這宣稱後來從未實行,而且,跟校內家長交流愈多,觀點就開始有點趨同.

這是一個漩渦,愈焦急,愈陷進去.要抽離,警醒之外,還需要多交流,這正是我們在此的原因吧.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64#
發表於 08-1-18 13:4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2:01 發表

以下是摘自呂大樂一本小書《第四代人》


不好意思!寫錯書名,應為《四代香港人》,進一步07年6月版.

Rank: 5Rank: 5


3693
65#
發表於 08-1-18 14:04 |只看該作者
還是別學文科好了,到處都是動物.中英文好又有甚麼用?

Rank: 5Rank: 5


3693
66#
發表於 08-1-18 14:0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4 csy_ma 的文章

請分享,
"因為曾任職於支援小學的專業心理機構,親眼見過,有位很powerful的同事,如何搞掂一些連社工、或耶魯攞碩士的心理學家也解決不了的個案.她最厲害的法寶,也是貼切和即時的稱讚  (以前曾在網上分享過她如何處理一個個案,現在暫不說了)."

Rank: 2


88
67#
發表於 08-1-18 14:40 |只看該作者
無論打駡文化是否有DNA,但打駡的教仔方法,巳生了根,已成一教仔理論,恐怕再過一千年,它仍存在,除非冰河時期到來咗!

Rank: 3Rank: 3


121
68#
發表於 08-1-18 15:07 |只看該作者
常聽道,讀傳統學校、讀名校、為入英中,各出奇謀,甚至為了達到好成績而不惜出動打打罵罵,威嚇小孩,苦口婆心地希望孩子長大後一定明白、體諒。?!

還有一些家長,被以上的競爭學習環境嚇怕,選擇了一些開放式反傳統教育。學業壓力沒有傳統學校般緊張,相信打罵也因此而相對減少的。

看來因為家長擔心孩子學業,會造成打罵的原因之一?!!

待續......

有些家長會認為,只要是為了孩子好,打罵是不難避免的,誰不是給打大,我呀公、呀爸那一代都是這樣子調教了幾個大學生出來......。

今天的孩子又怎能與上一代的孩子比較呢,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可以通過社區中心、上綱、書本、校外課程、等途徑得知更多更有效的教兒心得,那麽就不用又要打又要心痛,最可悲的是有些打極都不能教好,是時候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上文開首曾說,家長們為子女的學業心力交瘁,容易出現打罵問題。

其實無論孩子是讀國際學校又或傳統學校,都要傾盡全力,學好兩文三語,又要英文好、又要普通話好,沒有這兩項本領,如何向世界出發呢!

中英閱讀能力是最重要,這個能力是一支白合匙,用它來打開知識寶富,增强自學能力。

眼光放遠些,不要為分數瞎忙!由今天起,花多些心思去弄一支白合匙回來。

最後想補充一句,讀任何類型學校都要用心和努力,別以為讀反傳統學校就可以掉以輕心,一代比一代競爭大,種瓜得瓜,為未來努力!: 

[ 本文章最後由 嫦娥一号 於 08-1-18 20:24 編輯 ]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Rank: 8Rank: 8


19492
69#
發表於 08-1-18 15:2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2:59 發表


我想,外國的研究眾口一辭斥打罵之遺害,因為他們在做研究,以事實為基,而非測謊,推測父母打罵的出發點.以事實為基,父母因發洩情緒而打罵,比例遠高於為”教育”,因此得出的結果亦相尚合理.

joenjac講的另一套.其實挺訝異有媽媽 ...


理論和實踐總有距離,可能是因為對理論認知不足,又或只是在沒有指導下嘗試實踐。要阻止不好的行為的確是要用 punishment 「罰」,只是「罰」不一定要用暴力或語言暴力,即不一定要打罵。如果可以多用 reinforcement 去鼓勵正確的行為,需要用到「罰」的情況就可以大幅減少。

[ 本文章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8-1-18 15:27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70#
發表於 08-1-18 17:0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8-1-18 12:59 發表
我想,打,也有很多種打法,不能一概而論.我女她爸亦主張不打的,有時看他怒極,威脅要亮出”刑具”時,我就有點心涼.理論和實踐總有距離,通常,在職爸爸接觸子女的時間不多,子女珍惜一起的時間,確實會乖點.連媽媽都可以不打不罵(真打的次數很少,威嚇的頻率多很多),不由得非常非常佩服


阿三2歲時己破了戒,大少用水彩筆輕輕打了他一下,他哭得拆天,不過,哭完後乖乖地讓我擦牙。我都唔知他要打幾多次才大?

依家啲人咁惜小朋友,所以當聽說有同事親戚說終於破了戒打仔,我都為同事或親友寄預深切同情(不是為同事個仔)。

[ 本文章最後由 judy 於 08-1-18 17:25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1#
發表於 08-1-18 21:4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wisekid2007 於 08-1-17 18:07 發表
陶傑's views and saying always a rubbish.  Every morning, there is a session by 陶傑 at radio (881), I found most of his arguments or points are non-sense.


wisekid2007,

100%同意。

早上上班時,我很喜歡聽商台的「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但每當我聽到「陶言無忌」的音樂,我便會馬上轉台,去聽港台的「千禧年代」。

才子經常將「邏輯」、「理性」掛在咀邊,但聽其言、觀其文,怎樣也嗅不到這兩種東西的味道。

eviepa

Rank: 3Rank: 3


493
72#
發表於 08-1-18 22:1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9 csy_ma 的文章

我想,就因人而異再補充一些.

前陣子在另一題目上,我曾說"西方的種籽錯落在中國的培土上"

這培土是社會的文化,我們不斷說西方如何如何,問題是,放在我們孩子的生活空間會是怎樣開花結果?我所認知的西方社會,是核心家庭為主,而東方社會則是擴展家庭為主.當我們以為香港社會正朝著核心家庭發展,其實骨子裡卻仍是舊的一套,就看我們過度保護孩子,一味往英中鑽,就可見我們是沒有大變.

我不能完全認同專家的一套,就是這個原因.學者做研究,是正反論証法,以比較方式而歸納結論,但西方學者瞭解東方有幾多呢?因為研究少了東方元素,結論並不完全適合我們.西方文明的優勢,從流向顯然易見.但我們各人的接收程度,不盡相同,正如CHICHIPAPA,信我們的信念,因人而異好了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1-18 22:17 編輯 ]

Rank: 2


88
73#
發表於 08-1-19 00:24 |只看該作者
看了兩方咁多的意見,總覺得只是選擇的問題,因兩方面都認為自已的方法有效才會做,或者可以咁講,選擇不打不罵的家長,他們都是幸運兒,因他們的子女較易教,選擇打罵的家長,他們較不幸,因他們的子女較難教,因此管教的方法因人而異。但問題是,我們先有理論或信念先,然後再生兒育女,用在他們身上,還是有兒女後,才因應兒女特貭才决定方法呢?我認為前者是因選擇者之異而異,選擇不打不罵者,無論他們兒女如何難教,他都能教育成才,我佩服他們;以打罵教法為信念,不理會兒女的本質,就算能教育成才,我只能說算你好運;後者才是真正的因人而異。我是後者,我是生咗個仔之後,從生活慢慢體會,由開始到現在我都無法找到打罵個仔嘅理由。若你們是後者,最終採用打罵方式教仔,我認為是值得體諒的。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4#
發表於 08-1-19 01:45 |只看該作者
囝囝爸:

在育兒方面,我和你沒有大方向的分別,比如說都是以Reinforcement為主,punishment為不得矣手段;都是希望兒女有個快快樂樂的童年,認為長遠來說,這會更有利他們的發展。但到選擇教育工具這末節時,我和你的分歧就來了。

這問題我想了很久,你我分歧的根源可能就在於科學與藝術的分別。從多次過招中歸納出,你覺得育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藝術,是沒有固定準則的,應該因應不同家長/孩子的特質而有不同的選擇。但我卻相信,育兒方面,科學的味道比藝術重,所以認為有些工具會遠較其他為佳,覺得只要家長能夠按照某些準則,則子女成材的機會就會大增。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8-1-19 02:42 編輯 ]


514
75#
發表於 08-1-19 02:1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6#
發表於 08-1-19 02:2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9 00:24 發表

選擇不打不罵的家長,他們都是幸運兒,因他們的子女較易教,選擇打罵的家長,他們較不幸,因他們的子女較難教,因此管教的方法因人而異。但問題是,我們先有理論或信念先,然後再生兒育女,用在他們身上,還是有兒女後,才因應兒女特貭才决定方法呢?我認為前者是因選擇者之異而異,選擇不打不罵者,無論他們兒女如何難教,他都能教育成才



我一向相信,體罰和嚴厲責罵是育兒的大忌,因此,在太太腹大便便時,我倆已定下今生今世,絕不責打女兒一下的約誓,責罵也要儘量減少,認為這是育兒的一大方向。當時,有些朋友對此表示異議,認為第一,難以執行,第二,不打、少罵是放縱,必然會令孩子有行為問題。但以小弟頑愚的性格,當然將這些忠告拋諸腦後,堅信若要女兒乖乖,不打、少罵是最佳方法。

到女兒大約五歲時,我意識到,連偶然一次的責罵,根本也是沒必要,於是向女兒許下三不承諾:不打、不罵、不哦。由囡囡五歲到現在十一歲,這三不政策是嚴格地恪守著的,亦有信心可以守到永遠。

她有行為問題嗎?無論在學校或在家中,她都是一個出了名的乖乖女,出了名服從性強的孩子。

是小弟交上天大的好運,生了一個先天性乖乖的女兒嗎?

回到理論。心理學家說,體罰只能夠阻止不當的行為,但並無提升孩子道德的能力;相反地,愈多的體罰,只會教育到愈曳的兒女、只會令孩子愈反叛。我的女兒就是按照心理學家定出的準則教導出來的,So Far, So Good。不打、少罵,就容易教出乖孩子。

我始終覺得,育兒像科學多過像藝術,只要按著正確步驟,成材的機會就會大增。如果太過強調individual differences、太過強調文化差異,而忽視這個世上可能有one best way的話,損失的是自己。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8-1-19 02:55 編輯 ]

Rank: 8Rank: 8


19492
77#
發表於 08-1-19 07:2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1-19 02:26 發表



我一向相信,體罰和嚴厲責罵是育兒的大忌,因此,在太太腹大便便時,我倆已定下今生今世,絕不責打女兒一下的約誓,責罵也要儘量減少,認為這是育兒的一大方向。當時,有些朋友對此表示異議,認為第一,難以執行,第二,不打、少罵是放縱, ...


我也相信是先有這種認知或信念,而不是見到孩子的性格才決定。任何孩子都會犯錯,而打罵是有效的方法去制止錯誤的行為,所以打罵應用於不同的性格的孩子身上,都會有即時的效果。

心理學的理論同樣可以應用在家長身上。打罵是有效的方法,家長見孩子行為改善,自然鼓舞(reinforce)了家長下次再採用同樣的方法。但是如果家長覺得這影響了親子關係,或將來會有壞影響的話,就算見孩子的行為有即時的改善,也不會產生 reinforcement 的效果。家長覺得影響了親子關係,或將來會有壞影響,是出於自己的個人感受或認知,而不是眼見的孩子行為即時改善的情況。因此我覺得家長應該是先有了這種認知,才不會跌進「打罵」的心理陷阱。

而當「罰」(punishment) 的可用工具中沒有了打和罵,就迫使家長多用「賞」(reinforcement)的方法去改變孩子的行為。而在多用「賞」,少用「罰」情況下,其實同樣可以達到改善孩子行為的目的,效果不會比用「打罵」差。

[ 本文章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8-1-19 09:15 編輯 ]

Rank: 2


88
78#
發表於 08-1-19 09:15 |只看該作者
如果真的是先有信念、理論,便可教任向貭素的子女,咁我上咁多年的家長學校是沒有白廢了。咁我唸未必到冰河時期,打駡的方法還是有機會在地球消失的。咁成日講因人而異來選擇是否打罵,巳是自欺欺人的無知借口了。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79#
發表於 08-1-19 13:1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430 於 08-1-19 09:15 發表
如果真的是先有信念、理論,便可教任向貭素的子女,咁我上咁多年的家長學校是沒有白廢了。咁我唸未必到冰河時期,打駡的方法還是有機會在地球消失的。咁成日講因人而異來選擇是否打罵,巳是自欺欺人的無知借口了。 ...


c430

1. 個人認同,若認為打罵是有效的方法阻止孩子的壞行為,而依賴此方法的話,打罵將會愈演愈烈.就像打防疫針一樣,只會令孩子習以為常.有家長跟我分享,佢夫婦倆打女兒打到手都痛(只是用手),但女兒都沒有太大的感覺.

2. 我最欣賞您的,是您既以下言論:

其實我在他不同意之下將佢帶到來這個世界,佢仲帶比我咁多快樂,我覺得我係欠咗佢架,所以若果有人問教育是甚麼或者甚麼是教育?我只會答快樂,愉快學習、學習快樂。我希望兒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快樂,包括考試不理想呀,做錯事呀、比人蝦呀等等情況...


這提醒了我許多東西.

說實在,小女並不頑劣.在學校/課外活動的學習場所,她是出名的守規矩.無論由老師選或者由同學民選,她每年都會當班長(她班每半個學期有四位班長,二位由老師選,二位由同學民選).在自小不太喜歡守正規的我看來,她的行為,甚至有點犬儒,愛當老師的走狗

在為人處事上,她只是好當老大罷了.從旁觀察,老實說,假如我是她的朋友,像她那般每走一步她都要插上一腳指揮的氣勢,肯定受不了.奇怪的是,她身邊不缺肯聽她指指點點的朋友.既然一個願打一個願捱,我平常也不好說什麼,總覺得,她的社交技巧,應在實踐碰釘中讓她目行摸索,做家長的,安排足夠的社交機會給她碰釘,責任便完成了.

可能就因為本身的韁繩其實較一般人鬆吧?有時,當醒覺到要在行人道上竪行欄杆時,她可能因之前已試過在路邊玩跨步,所以,要告訴她不得靠近路邊,會顯得特別辛苦.這大概也是家長的原因.

可能小孩喜從與人角力中取得自信吧?好當老大的她,特別喜歡跟父母作無無謂謂的小事角力.基於個人慣性,許多時,我因覺得無聊而很快退讓.給老公哦得多,也同意他所說,意識得由小處著手,我開始讓自己有警惕心.但凡事都角力講數,確是令人煩燥.

我只是認為自己不是聖人,情緒,在被迫為角力而角力的時候,總有難以控制的時候.女兒,作為生活上最常接觸,又容易促成互動的人,當然會感受到.我想說的是,罵,換一個名詞來說,是嚴勵的指責,或者申述,就像情侶間鬧別扭一樣,似乎不是您們口中所說般罪大惡極.假如中間有互動,也容許有交流,不是單方面的傳輸,不見得就很壞.就像我讀書時跟同房經常為一個觀點和看事角度而炒蝦拆蟹,不過當大家都有默契,知道對事不對人,藉著衝突,卻成為最好的朋友.

我跟女兒的衝突,肯定較她與她爸的衝突多,但我不覺得我們的關係較她與她爸疏離.她的自信,從其她有些時候肯讓比她小的,甚或同輩可以看出.她的脾氣,也成了舞蹈老師推論獨生子女特別難教時提醒她的反證(那舞蹈老師對了她近三年了).

我知道,打罵是不好的.我也很喜歡時常帶著欣賞眼光看著女兒,這無疑令人心情愉快.但,有時還是做不到的.這世道,以東方的觀點來說,重要的,是取得平衡.做不到,個人認為還是沒有什麼大不了.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80#
發表於 08-1-19 13:2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attsmum 於 08-1-18 14:05 發表
請分享,
"因為曾任職於支援小學的專業心理機構,親眼見過,有位很powerful的同事,如何搞掂一些連社工、或耶魯攞碩士的心理學家也解決不了的個案.她最厲害的法寶,也是貼切和即時的稱讚  (以前曾在網上分享過她如何處理一個個 ...


以下從我以前所寫的一份家長培育建議中抽出來,很多時候,說出理論容易,實際堅守,又是另一回事...

重視兒童的自尊感(對自我的評價)發展,是教育(尤其是國外)的發展趨勢。此所以,許多在港成績平平、甚至頗差的學童,轉學到海外後,反而學習能力急升,自信大增。以讚揚代替責罵所引起的神奇化學作用,我曾親眼看到本中心「自尊感培育課程」導師所作的示範:

有小朋友家長因為子女的專注力不佳(懷疑有過度活躍症),正在課室內跟導師進行個別諮詢輔導。我們請隨行的小朋友,到課室外玩遊戲。先玩釣魚遊戲,當對手釣到一條,他就搶去了所有的魚竿;男孩子很有興趣的砌車場遊戲,玩了沒多久就興致索然,嚷著悶。正當中心職員想著點子留住他的注意時,他突然轟開關著的課室門,去找爸爸媽媽。導師和家長都齊聲請小朋友到課室外等,但未幾,小朋友又闖進去,如是者多次。

家長諮詢完畢,導師走出來,半跪下來,捧著小朋友的臉,要他眼睛望著導師,接著就說:「XXX,今天你值得讚揚,因為你懂得忍耐,走進來的時間相隔愈來愈長;你又學曉了先敲門,再進來……」

結果,這位被其母親形容為從來不能成功持績地參加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即將完成了共12節的課程,並做到了一些他一開始不斷強調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令這些事情發生的魔術捧,就是導師每節課都鼓勵和稱讚他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