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061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1-6
- 國民生產力
- 1
- 附加生產力
- 921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12-8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5027
- 主題
- 7
- 精華
- 0
- 積分
- 14244
- UID
- 682051
  
|
我不明白, 為何閱讀會成為另一種"任務", 另一種評估比較的工具, 閱讀能力的強弱及"有效度"都已成為大家比併的指標.
我自己從小都喜歡閱讀, 但從未想過將閱讀同成績掛號, 在我的年代, 一直視看書為time killer . 一則看書對我來說好像去掘寶, "睇下可以掘到咩出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再加上是獨女, 知識分子的父母每天為口在外奔馳, 自小往往獨留家中, 無人談話, 又無錢出去玩, 看書是不/低消費又無限時地 有人(跟作者)可以交流, 又可以免費精神旅行, 對我這種窮人來說是只賺不賠的. 所以對看書我覺得是自然不過的事. 有得益但絕對是非刻意的產品.
反而現在很多人將閱讀作為"另類補充", "看得多就預計會成績好", 似乎是為閱讀增加了很多壓力.
作為一個家長, 我亦不期然會想如何為小朋友提高分數, 不過亦了解到, 如果要靠閱讀出成績, 一定要加上多些規範, 甚麼級別要讀何級書, 要趁小伴讀, 要為小朋友選書, 要抽問懂不懂, 要背佳詞佳句.. 看到了嗎, 像補充一樣, 夠沉重吧?
我的關注是: 小朋友天生好奇心會不會因有壓迫感而消退? 讀過心理學的都會知道, 出在"內在需要" 的動力才是最大的動力. 所以對家長對閱讀成果的期盼會否成了閱讀"無咩成效" 的最大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