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星期日檔案 - 搶救中文科
查看: 17232|回覆: 187
go

星期日檔案 - 搶救中文科   [複製鏈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
發表於 13-4-1 01:34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http://programme.tvb.com/news/sundayreport/episode/20130331/
2013.03.31 - 搶救中文科
播出日期: 2013.03.31 (日)       



四月八日,全港約八萬二千名參加中學文憑試的考生,將要面對第一個核心科目開考,首科開考的是中文科。中文科被各界視為死亡之卷、大學殺手,為何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去年第一屆中學文憑試成績,令不少人大跌眼鏡,因為新學制下,大學收生最低要求是三三二二,中、英文科最低要求是三。在第一屆文憑試中文科,有不少傳統英中學生失手,雖然他們可能在其他科目表現優異,但卻失去報讀大學的資格,因此也令今屆中文科更令人關注。

有教育界人士提醒學生,中文科不是考粵語,日常聽寫讀講廣東話可以流暢自如,不代表有駕馭中文的能力。九七回歸之後,香港推行母語教學,在07年開始更取消一直沿用的二十六篇範文教學。所謂範文是指能起示範作用的經典文章,當中有文言文,也有白話文。然而範文的設立,亦令不少學生死記硬背,當局說是為了堵塞這陋習才取消範文,但結果反而令老師教導中文無所憑據,學生上課時明知有關課文不用考核,容易抱著輕率的學習心態,到真正應考時無所適從,結果令成績一落千丈。

為了確保不會因為中文科觸礁,今年不少考生都補習中文。有補習學校表示,今年補習中文的學生數目,比去年多了五、六倍。

記者:張慧敏


   10    0    0    0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8#
發表於 13-4-18 02: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4-18 09:20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3-4-17 10:07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她的看法是英文思考冇問題,用類似思考邏輯,文章就會成形,當然表達及文法有異,實踐一年多,又OK,進步頗明顯。

ANChan59:

我曾也挺奇怪,阿囡英文作文和中文作文的文風是完全兩樣。她的英作,天馬行空,注重細節,可以投入虛擬人物的心境。但是,中文相對地乾巴巴,缺了發揮想像的自信。

那是因為繼小三後,她小四小五也碰上一位合不來的老師。小學非專科專教,老師的專長在體育,她已以一個頗為聰明的方法引發同學學中文,但在作文方面,她有很多死框框,語感也有點獨特……我當時曾對女兒說,妳死心吧!在X老師手下,妳作文不可能拿到很好的成績的……

上了中學,情況在改善。阿囡寫"一件後悔的事"之類的題目,文中始終沒提做錯了件什麼事(她說她想不出來,唉!這個是警號嗎?),但她竟還能及格!老師對她說,她行文不冗贅,這較其他不及格者優勝。

我覺得一個好老師跟一個好編輯頗為相像:第一要務,就是可以感受到一個學生/文章的優點,並把它放大。我們當文字工匠的,就是這樣,把文章最耀眼的地方取出作標題、作題要,並抽出作圖片說明。至於文章不通之處,我向來覺得,能通過盡量少的文字重組,就能把文章修好的,才顯編輯功力。老師引導學生,可能也類似吧?

不過,習慣不能說改就改。我囡中學因充分利用內聯網,同學間投稿的風氣很盛。但由於是中文,我囡除了老師指定要放上網的以外,都不肯額外寫。最麻煩的,就是我發現她寫中文不能動用她引以為傲的想像力……連中文中史測考的長答題,也有這種情況

這需要思維的訓練,我也在努力,希望通過一起遊戲的互動,把構思一篇文章應當怎樣布局,如何處理細節等,通過說話互評形式慢慢帶出來。這個方式,阿囡學校也行之已久,希望她在多看、多聽、多評,然後多做下,在年內會有點改善吧?到時再向您報告進度?在此,也多謝超班的HY412囡囡肯長途跋涉來陪我地玩呵

不過,聽英文老師講,到了S2,英作也像中作般,要有諸多的要求和規範,正擔心中

Yanamami:我是總結經驗嘛……但假如再加上妳囡合力的探索,自然更好?她的中英文發展更較阿囡不平衡,做這樣的實驗應更顯後果? 到暑假她的空檔時,我出最低工資,請她來幫女孩子們預習英文吧?


點評

ANChan59  太深入的我PM妳,今個星期太忙!  發表於 13-4-18 21:09
HY412  阿囡終於遇上伯樂, 多謝妳^^  發表於 13-4-18 09:50
Yanamami  You're telling me~~  發表於 13-4-18 08:01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7#
發表於 13-4-18 02:28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3-4-17 14:23
考官將佢所感所悟考學生,有咩問題先?

文學評論,可以說是一種"再創作"。我同意文評或藝評可以提高文學或藝術發展,那是因為通常不同觀者抒發不同的感受,可令文學或藝術作品再深化。文評的作用,正是引起不同觀照的各種討論。

既然是再創作,就不應把考官的感悟,視為唯一正確的感悟。照舊是那句:如作為開放式問題,則未致引起那麼多爭議,但作為標準答案,沒有前設準則下分辨形容詞"平和"跟"輕鬆"、"無奈"跟"沉重"哪個形容詞較適合,那根本跟您所說的文評作用相違背。不過,對於這種唯一答案的形式是否適合這樣的內容,您好像說過沒有既定立場?

我們在討論,跟文評一樣,是希望從反映不同受眾的感受,讓大眾/設題者日後有更多角度的考慮,如此罷了。

點評

mesmerising  同意。  發表於 13-4-18 08:06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6#
發表於 13-4-18 02:12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3-4-17 15:02
CSY_MA,

每個人都有優點,唔使出動刀、皮鞭公仔,都可寫出凶神惡煞嘅文章,呢一點,我優於你。其他,包括 ...

茱迪:

我指的,是李純恩同一篇文章中的這一段:


寫文章的人跟畫畫的人一樣,下筆的時候,如果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哪裏還會有好作品。如果整天想着那麼多可以給「分析」的內容,還如何下筆?

我向不傾向於以人廢言,李之言正好道出我囡初小階段學寫中作的不愉快經驗,因此引之。正如我之前雖曾表示不太欣賞陶傑,但有時仍會摘引他的文章。

謝您又送高帽給我,看來我還得感謝我資質__但很有性格的囡囡,她讓我成為"專家"了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85#
發表於 13-4-17 15:02 |只看該作者
如由其他人講誇獎我的話,我縱受寵若驚,但也不致很懷疑;不過,由高班如您講,就覺得有點像諷刺了??
CSY_MA,

每個人都有優點,唔使出動刀、皮鞭公仔,都可寫出凶神惡煞嘅文章,呢一點,我優於你。其他,包括教人寫文章,你是專家了。前排阿二將一篇"大"作俾我睇,我叫佢句子寫簡短點,呢啲咪向你偷師囉!

李純恩果篇文既,在此同樣適用。真正好既文章,好在內容,修辭手法只在其次。由初小起就教小朋友修辭,小則,會令佢地兼顧不來;大則,會令佢地走歪路。高人如您,大概也不會不明白的。


見你咁鍾意李純恩,我講個笑話你聽:前生果副刊總編鍾偉民講過:飲食作家,又食又捻,飲飽食醉後,疴出來嘅以飱讀者。

好多專欄作家嘅評論都是條件反應式的,和食飽即疴一樣,無咩意思。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84#
發表於 13-4-17 14:23 |只看該作者
csy_ma,

多年前看張五常文章,佢評論宋明之後,中國和西方的藝術發展差巨日大的原因,是西方除了湧現大量藝術家外,還湧現大量藝評家。塞尚、莫耐初作画時,我估佢地都唔知佢地叫印象派。藝評家的研究、評論,對社會大眾教育。提高大眾之水平,引起興趣,功不可沒。

依家我睇画,我都會睇評論。睇電影,我都睇會影評。前一排,呢處都有好多人評論少年pi的歷險記啦。我每晚同孩子講古仔,我都係做緊文藝評論。睇完文章,你都有所感覺嘅,呢啲都係評論。

文章係作者嘅,睇完文章所得嘅感悟,係我自已嘅!

考官將佢所感所悟考學生,有咩問題先?你找到佢嘅錯處先嘈佢都未遲啦。

看一段文章,考官問「前句輕鬆後句沉重/前句平和後句無奈/前句輕鬆後句無奈」。我估我分辨到。當然,如果那段文字沒有考官所說嘅輕鬆、沉重、無奈,咁佢咁問,就有問題了。喬靖夫係文章中,有冇駁斥到考官嘅錯處呢?



點評

囝囝爸  點評有新規定,雖然提示話可輸入200字(最好改限為20字)。言歸正傳,Judy 所言,點評四字,深有同感!  發表於 13-4-17 14:47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873
183#
發表於 13-4-17 10:32 |只看該作者
至於我之前講既,最重要係太早教佢地d所謂規則,仲要限住佢地用。李純恩果篇文既,在此同樣適用。真正好既文章,好在內容,修辭手法只在其次。由初小起就教小朋友修辭,小則,會令佢地兼顧不來;大則,會令佢地走歪路.

以前看過從前的人怎麼教小朋友寫文的文章,隱約記得只兩個步驟:最初,要其多寫,愈多愈好;直至小朋友隨隨便便都可寫洋洋過千字的階段,才開始限制其字數,讓其刪刪刪,以煉出精品。小朋友若連作文表達的樂趣也感受不到,怎麼會肯不斷試?
*********************************************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953
182#
發表於 13-4-17 10:0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學習語文,先閱讀,後寫作,單靠閱讀,到一定年級會到達樽頸。
所以到初小,要寫多些,我太太會用creative writing, 再加上Judy之前所說學習思考及分析,寫作問題便慢慢改善。小兒經驗亦是英文較好,可能本港教中文寫作教材較少,或者我見得少。妳可以幫助他的。

兩年前,我跟孩子請教lB中文老師,如何改善他的寫作能力。她反問小兒英文寫作如何,內容,結構,手法?她的看法是英文思考冇問題,用類似思考邏輯,文章就會成形,當然表達及文法有異,實踐一年多,又OK,進步頗明顯。

我亦鼓勵小朋友多用腦圖,將主意畫出來,放在面前,對一些圖象較易吸收的小朋友,好快將主意,事實,感受分類寫出,思考邏輯一通,篇文章不會太差,取3,4不難,要更好成績,就要兼顧更多了。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共勉之!

點評

csy_ma  謝謝您出手  發表於 13-4-18 02:00
Yanamami  Thank you~~  發表於 13-4-17 10:25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1#
發表於 13-4-17 04: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3-4-17 04:13 編輯
judy 發表於 13-4-15 11:35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茱迪姐:

如由其他人講誇獎我的話,我縱受寵若驚,但也不致很懷疑;不過,由高班如您講,就覺得有點像諷刺了??

您教囝不用講詳細,大概因虎母冇犬子,您囝根本夠醒。我囡中作差,很多時又不肯在交文前給我看,惟有講一些她會明和記得的小細節,那不過是基本。

到了高中,好多人寫綜合那份卷,千來二千字都唔係有很多個point,只教佢寫長d,都好易死得好慘

至於我之前講既,最重要係太早教佢地d所謂規則,仲要限住佢地用。李純恩果篇文既,在此同樣適用。真正好既文章,好在內容,修辭手法只在其次。由初小起就教小朋友修辭,小則,會令佢地兼顧不來;大則,會令佢地走歪路。高人如您,大概也不會不明白的。

我囡喜歡英作,很大原因,是因為佢讀村校,教她的老師要求沒那麼高,為鼓勵同學寫多點,在串字和文法錯誤上扣分很少,甚至,文章有點邏輯錯誤(例如故事後來發展得有點不合理),只要小朋友有嘗試,見其誠意,都會予以相當高的評價,所以,她才會愈作愈多。相反,她小三時曾試過寫了三百多字的中作,那次她因寫得高興,還少有地交文前給我看了一下,我給了提議後,才抄到功課本子的(否則更長)。豈料,在之後一次作文講解中,老師當著全班囑別又再寫那麼長……自此,她果然就不再多寫了,且愈寫愈少……


以前看過從前的人怎麼教小朋友寫文的文章,隱約記得只兩個步驟:最初,要其多寫,愈多愈好;直至小朋友隨隨便便都可寫洋洋過千字的階段,才開始限制其字數,讓其刪刪刪,以煉出精品。小朋友若連作文表達的樂趣也感受不到,怎麼會肯不斷試?


至於新一代的思維……基本上,我是認同DSE的改革方向的,不過,現在的輿論太單一,少了觀點激發,又難鍛煉眼界。還好,認為背幾本雞精書、甚至連作文也背範文,就能應付公開考試的例子,似乎愈來愈少?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
發表於 13-4-17 03:32 |只看該作者
judy 發表於 13-4-15 10:20
上次提到判斷一題出得好不好的准則。繼績.....

csy_ma (還有好多人)說選擇題,出到似是而非,完全係估出題 ...

Judy:

喜歡喬靖夫昨天在面書上所講的:

我不會完全否定閱讀理解考試或者文藝評論,畢竟創作跟解讀是兩回事。

但是「前句輕鬆後句沉重/前句平和後句無奈/前句輕鬆後句無奈」 這種令人暈眩的所謂理解選擇題,確是非常垃圾。


http://www.facebook.com/mobileprotection?source=mobile_mirror_nux#!/jozev1969?fref=pb


佢跟住引李純恩既文章,亦都幾有參考價值:


香港教育        

考評局出的中文考卷中,有兩篇文章要考考生對中文的「理解程度」,都是選擇題,上面一二三四都由考評局出卷定好。這些題目都出得很玄,很難為考生。結果記者將之拿去考文章作者,文章作者覺得啼笑皆非,因為他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哪裏想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有次跟黃永玉先生聊天,說到他的畫,說到許多評論家對他的畫的評論,永玉先生哈哈大笑着說,這呀,這就是評論家,我畫畫的時候,哪裏想過他們說的這些意念呀、表達呀!

... 寫文章的人跟畫畫的人一樣,下筆的時候,如果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哪裏還會有好作品。如果整天想着那麼多可以給「分析」的內容,還如何下筆?如果連這些顯淺的道理都不明白,卻還要煞有介事加以「分析理解」,那除了裝模作樣混飯吃的人,就是自以為是的笨蛋了。

你說,香港考評局出中文考卷的人,是混飯吃的,還是笨蛋?

我這輩子只幫女兒做過一次中文作業,那是她中學二年級,一道問答題,我手癢幫她答了題目,結果老師說不及格,理由是:答得對,但字數不夠。回答問題,不看答得對不對,卻注重回答了多少字,這就是香港教育制度下的見識。所以,後來她說想轉讀國際學校,我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因為我也不想她跟這種教育制度以及背後的庸人再作糾纏了。

(Source: 蘋果日報, 2013-04-16)
摘自面書"2013 DSE 文憑試資訊站"http://www.facebook.com/mobileprotection?source=mobile_mirror_nux#!/2013hkdse











Rank: 8Rank: 8


19727
179#
發表於 13-4-16 19: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eviepa 的帖子

我设有你所說的前設。我只認為充足的準備可減少考試不穩定的影響,就算是考試中準確最低的一科。考試考不好,認為不是自己的錯,完全是出卷者的錯,是不負責任的想法。

有沒有看AnChan分享的文憑試臨界分數?3級的臨界分數極低。有一定的中文水平,又做好準備,為何連這低分數也無把握取得?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78#
發表於 13-4-16 11:04 |只看該作者
Eviepa,

看了你咁多篇,我慢慢地理出一點頭緒。我比你早留意中文科的考法(4,5年前已定案)。中文考甚麽呢?我估係考中國文化、文字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

那些令你我都感到困難的,就是考辯證思考能力。這些能力,教師也如,作者也好,比起你我,比起操fit咗嘅學生,實無優勢。當時侄仔考會者時,佢呢part羸我成條街。

信博有篇文章幾好,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 ... log_posts_id=100255

上星期六的信報,有篇介紹考試局的文章,作者是陳岡(前教局通識首席總課程發展主任)。雖只論評卷問題,也可對此機構加深點了解。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77#
發表於 13-4-16 01: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3-4-16 01:18 編輯

Judy,

阿女讀七科,除了視覺藝術外,其他六科的學術水平,到今天為止都不及我,這六科我都可以作不同程度的輔助。

作為一個廿四孝老豆,我每一科的題目都看過,而就算不落手落腳去做一下,也會詳細思考一下,腦裡試試怎麼答。

英文:因為考實力,有實力就必然高分,所以我覺得我考的話,分數會相當高。

數學:雖然丟低幾十年,但就算我完全不溫習就去考文憑試,多半會考5級或以上。

地理、歷史:阿女有奇難雜症就會來找我,我很少不能給她滿意的答案。就算我不溫習就去考,肯定分數還會相當高。

通識:相對以上四科,此科的validity較低。但我估計能取高分的機會也不小。

以上五科,我都可以和女兒制定特定的讀書計劃,按步就班就可以有好成績。

中文科,在第一屆文憑試放榜後為著手研究,看看有甚麼方法可以提高女兒的取分能力。起初,滿以為我的中文綜合水平比女兒高,定可以找到一個良好的訓練方法,但做過不少閱讀練習,做過一兩個聆聽練習,思考過綜合卷,結論是,比起女兒來說,我沒有明顯的優勢,亦完全沒有訓練的頭緒。

如果用我個人的尺度去量度我女兒的中文程度,她在所讀的文科班中,大概是前幾名吧,但她的中文分數時高時低,運氣成分相當高,完全不像其他科目能有穩定的分數。

如果一個中文老師只能取19分像是一個小心的人給車撞倒的話,我們可以看其他例子:

我女兒的中文能力比同班平庸的同學優勝得多,我的中文能力比她強,妳的中文又比我強。不過妳都同意,很多問題妳要看過答案後才明白。這些為數不少的問題,大家都是估估下,於是運氣成分大大增加。

EK裡,csy_ma可謂中文專家,她和丈夫對一些問題也不怎樣懂得答。

記者訪問兩篇文章的作者,他們中文自然頂瓜瓜,而且文章由己所出,自然經過深思熟慮,但亦不懂出題者所要的答案,要勉強答的話,只可以靠估。

相反地,如果做英文閱讀理解,以我和女兒的差距,基本上她沒有可能勝過我,而且分數相距會很遠。另外,在她所讀的文科班中,由中四至今,每次測驗考試,英文閱讀理解她都是最高分,沒有一次例外,運氣所扮演的角色甚少。

試想一下,一個水平最低英文老師,遇到相當差的運氣,考模擬試會取多少分?

點評

csy_ma  另:我同老公不懂分辨正確答案的,是升中試既段義理解既似是而非試題,冇DSE程度咁高  發表於 13-4-17 00:42
csy_ma  您太誇獎我了,我都打算在囡囡S4去考中文/+通識,但真係冇信心攞到5 (假定沒有範文,有範文更棘手)  發表於 13-4-17 00:41

Rank: 4


830
176#
發表於 13-4-15 13: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eviepa 的帖子

其實我們學的是“中國語文“而不是“中文“。所以是“語言“。君不見語文好的人出口成章,說話有條理,相反的則說話市井,語無倫次。



Rank: 4


830
175#
發表於 13-4-15 13:36 |只看該作者

回覆:eviepa 的帖子

其實我們學的是“中國語文“而不是“中文“。所以是“語言“。君不見語文好的人出口成章,說話有條理,相反的則說話市井,語無倫次。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74#
發表於 13-4-15 12:07 |只看該作者
1. 口語、聆聽、綜合能力是不是中文?是!但並非中文的核心能力,加起來絕不可以佔40分。核心的作文也只有20是分。

2. 文言文出得極深,深到我和女兒巨大的文言文能力差距消失了,很多題目都是靠猜測,靠運氣,我無把握勝過她。閱讀理解,所出的題目,model answer的正確性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性。所以一個老師,猜想是中文系畢業,教DSE中文,有學識有技巧,答模擬閱讀卷只可以在總分84分取19分就是反映出文憑試荒謬的最佳例子了。

Judy, 我建議妳偷偷地,不讓孩子知道,將中文卷所有卷試做一次,妳便會領會到死亡之卷的妙處了。


Eviepa,

我都覺得1.口語、聆聽、綜合能力佔分太多。2.文言文出得極深也大大不對。

我對第2點都覺得奇怪,以常理說,出一份卷唔簡單,就算出俾自己小朋友都要費思量。何况現時不是拉curve。

至於那老師拿17分,真係古怪(佢綜合拿5**)。我會咁睇,17分,佢只拿2嘅成績,即係有90%嘅人大過等於17。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都可能俾車撞死。不要自己嚇自已。

雖然,我好反對家長過份上心,我有時間,我會做一次。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73#
發表於 13-4-15 11:3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講中文寫作,你係大行家。有時我睇你教人他人寫作文,我都感嘆到原來作文可以咁寫,有咁多學問。我教孩子作文時,我凈係識叫佢地寫長啲。我估寫長啲自然都描寫得詳細啲,自然需要搜腸割肚吧。

我唔識教寫作啫,但我唔反對識教嘅人教我子女噃。好似5感咁(雖然我唔知係咩東東),我唔介意仔女學噃。學咗,唔係想係識背咩叫5感去考試,而是令佢更識欣賞文章,令佢地欣賞文章時,能用多的角度去欣賞。如果佢寫作文嘅時候(或教師教完5感後要求),盡力去嘗試,有何不可呢?

令愛鍾意寫英作遠多於中作,縱然佢睇中文書既比例多好多,仲會選擇睇翻譯作品而非原著,冇乜興趣寫中作。我都唔知應否恭喜你。阿二學校啲英文超勁嘅人,都係咁樣。

至於下一代人是否無腦呢,老實講,我對下一代較有信心!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172#
發表於 13-4-15 10:20 |只看該作者
上次提到判斷一題出得好不好的准則。繼績.....

csy_ma (還有好多人)說選擇題,出到似是而非,完全係估出題者要D咩。咁有咩問題呢?如果唔係咁點考學生呢?又唔係考英文。如果是其他人出相同嘅題目,問依家出題者,佢都有可能感到題目似是而非噃。所以,唔識,正常過正常。

4、5年前始,當我接觸此類題目時,我都感到迷惑,依家都係。但當我睇到答案時,我又明到問題問咩同埋答案係咩。我想,人們大概混淆咗兩個概念:將應考者之感到迷惑不清等同題目出得不清不楚(或沒正确的答案)。

至於此類題目用MC之方法出是否合适,我冇立場。不過,出卷形式係咁:文章、MC、TF,還有一大堆甚他類形題目。MC、TF可能只各佔一題。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71#
發表於 13-4-15 07:11 |只看該作者
ChiChiPaPa 發表於 13-4-15 06:04
練習卷和樣本試卷都是HKDSE的。認真的準備考試應該知這些。雖然新考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這不是理由去 ...

ChiChiPaPa,

每個考試都有不足,大家都明白,亦要接受。但問題是,DSE中文卷實在太不像話。

英文考不到3級、數學考不到2級,你可以怪責學生自己不努力而不能達標。

中文則不一樣。我花了大量篇幅舉證文憑試不達標的學生中,有為數甚大的學生,其實他們是達標的,甚至有些是優秀的。這批被犧牲學生的數量,比起在數學、英文達標但失手的大得多。

你的講話有一個前設,就是DSE中文的validity和其他核心科目相距不遠,和我的觀點剛好相反。大家的意見大可不同,但請提出理據支持。

Rank: 8Rank: 8


19727
170#
發表於 13-4-15 06:04 |只看該作者
練習卷和樣本試卷都是HKDSE的。認真的準備考試應該知這些。雖然新考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這不是理由去說考不好,就只是社會的錯,或考評局的錯,而考生自己無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