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發新帖
查看: 4549|回覆: 10
go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19621
1#
發表於 13-7-5 01: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有無人讀緊或識哩間學校,有乜意見提供下
   1    0    0    0

Rank: 3Rank: 3


286
2#
發表於 13-7-5 09:06 |只看該作者

回覆: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我女女都係派咗尼間,轉了做國際學校!大致上全英文,中文是普通話。英文應該會幾好!
叩唔到其它學校,唯有讀番尼間!



Rank: 8Rank: 8


19621
3#
發表於 13-7-5 09:19 |只看該作者
知唔知係幾時轉咗國際學校模式呢?

Rank: 5Rank: 5


3089
4#
發表於 13-7-5 10:16 |只看該作者

引用:知唔知係幾時轉咗國際學校模式呢?

原帖由 bbforever 於 13-07-05 發表
知唔知係幾時轉咗國際學校模式呢?
Hi!你考咗呢間?



Rank: 3Rank: 3


286
5#
發表於 13-7-5 14:45 |只看該作者
bbforever 發表於 13-7-5 09:19
知唔知係幾時轉咗國際學校模式呢?
around 2-3 years

Rank: 2


95
6#
發表於 13-9-25 15:15 |只看該作者
今日睇到lee篇報道,好似幾吸引? 有無人讀緊,可以分享一下
http://www.skypost.hk/港聞/要聞/20130924/001/津小「國際化」自救/111053


津小「國際化」自救  

瀕臨殺校 英語普通話教學 收生倍增


小一收生因颱風延誤至今日展開,適齡學童下學年增逾5,000人令名校競爭更激烈。有一度收生不足的小學轉型做「免費國際學校」,以普通話及英語教學,令中外家長慕名報讀,收生大增。
位於中西區校網的津貼小學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曾被視為「高危學校」;校長馮淑楷憶述,學校曾面臨縮班,「最差曾試過取錄學生僅個位數,教職員士氣低落。」為挽救困局,該校曾嘗試轉型,如推出電子教學,惟不及同區學校競爭;其後考慮到校舍位於中西區,較多外籍人士聚居,遂向校監提出實行「校本國際化課程」。
4成學生來自外地
馮校長解釋,該課程按教育局的《課程綱要》作骨幹,進行適度剪裁,彌補本地課程缺乏國際課題的不足,同時營造國際學習環境。馮坦言當中曾面對不少困難,例如未推出時向家長介紹新課程,他們顯得半信半疑;推出課程後,又有教師因未能適應雙語教學而「教到喊」,家長亦不斷提出建議改善課程。
近年該校正式轉型為富國際教學特色的本地小學,外籍家長的報讀亦引起本地家長的注意,本學年的小一班數目更由上學年的一班增至三班,就讀人數由上學年的27人倍增至55人。高達四成學生來自英國、法國、丹麥、委內瑞拉、日本及印度等。
要切合不同國籍學生需要,經剪裁後的課程加入多個國際課題,如低年級的常識科會教授世界食物及不同地方的天災等課題;高年級則會教授流行疾病及世界性非政府組織等。同時會引入多個生活例子作教學,副校長蕭茵指:「如有印度同學進食當地食物作午膳,同學便可透過觀察而增強學習經驗。」
冀培訓國際視野
至於必修科中文科則以普通話教學,且按學生的語文能力作分班教學,教授拼音等。數學科則以英語教授,因而沒有九因歌等本地的背誦方式,學校亦會在小一開始教授乘數。
他直言,新課程固然較其他本地課程深奧,但冀望能培訓學生的國際視野,「我們期望在新課程下學生多點向外看,長大後憑累積的知識貢獻社會。」
鍛練自信心 每年上台演講
校本課程固然重要,鍛練學生的自信亦是關鍵。天主教總堂區學校要求學生每年上台演講,首學年可用母語,下學年則須用另一種語言,校長馮淑楷說,演講內容無特別要求,旨在訓練其膽量及增強雙語對話的信心。
此外,馮淑楷發現部分學生會因紅筆改卷而感到不安,因此作出微調,「教師現時用藍筆改卷,若發見學生有錯誤,會盡量以括號取代交叉,要求學生在括號內改正。」馮認為措施有助減輕學生在學習的挫敗感。
該校在本學年亦推出屋舍制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按舍別分組處理難題,藉此發揮領導能力。校外學習方面,該校去年起舉辦野外體驗營,主張在戶外生活中鍛練學生的自律及獨立能力,讓學生在體格、心智及心理上全面發展。
外籍家長鍾愛 為子女轉校
自推行校本國際化課程後,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吸引不少外籍家長為子女報讀。法籍家長Sophie育有五名子女,一直為孩子找尋「中英文授課的多元文化學校」,透過學校推薦網認識這間國際化課程的資助學校,於是讓兩名幼子就讀及轉讀該校的小一及小三。
「孩子將來從商或要面對中國顧客,都要用中文(普通話)溝通。」Sophie認為孩子學習中文,對未來發展有正面作用。她又指國際學校的學費昂貴:「我們家庭可支付兩三個小孩讀國際學校,但並非全部,因此都會小心選擇學校。」
開放學習環境 助發揮創意
加拿大籍家長Lisa指,長女在本地小學讀書,因外貌與港生有差別而影響學習及相處,幼子就讀本地幼稚園,亦因同樣問題變得害羞,故考慮讓他到此校讀小一。她指該校有不同國籍學生,兒子不再感到害羞,很享受學習。她指本地學校大多安排密集式的功課操練,但此校功課適量,且有開放的學習環境,「兒子有更多時間製作美術品,發揮創意,課餘又可免費到主題樂園及參加野外體驗營等。」



Rank: 7Rank: 7Rank: 7


10276
7#
發表於 13-9-25 15:27 |只看該作者

回覆: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所有要殺校的學校只要轉做英語教學都會起死回生。
如屯門的玄圓,土瓜灣的林文燦,大埔的羅定邦,上水將會有馬錦燦.....



[img align=left]http://i46.photobucket.com/albums/f119/virgokaren/virgokaren_02.gif[/img]


3505
8#
發表於 13-9-25 15: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8
9#
發表於 13-9-25 15:4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9-25 15:44 編輯
bbforever 發表於 13-7-5 01:30
有無人讀緊或識哩間學校,有乜意見提供下

變身國際校 中區津小自救 英語普通話教學 收生倍增4成外籍

Rank: 5Rank: 5


2463
10#
發表於 13-9-25 23:37 |只看該作者
我見真係都有d講英文(唔係嗰d識講廣東話嗰種!)的外國小朋友讀

Rank: 8Rank: 8


19621
11#
發表於 13-9-27 17:21 |只看該作者
換咗油天個校長過去哩間學校,辦得唔錯架!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