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2-11 
 - 國民生產力
 - 537  
 - 附加生產力
 - 124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9-7-3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134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20093 
 - UID
 - 3213131 
  
 
 
 
    
 
 | 
個個答了等於無答過. 
以現實來揾答案:EK應該不乏熱門B1校的聯係/直屬小學家長,試下問他們?睇下兩呂小,兩仁,兩軒,這幾間小學(還有官校QES的7間聯係小學,荃官的四間聯係小學等等),看看透過大抽獎抽入前述B1A中學的學生是否遵循本主題的假設?(即是否B1b和B1c生會主動回避B1A校?)(爲何以上述中小學為例,因大抽獎的其它B1A校的生源無從考究囖) 
 
 
以理論模型來探究:假設某區一共有學生900人,那麽B1A生100.B1B和B1C各100人.又甘岩得甘翹,B1A,B1B,B1C校各有自行位30個.此時,B1A和B1B校收了乜學生?(是否正如坊間所講的幾乎全收了B1A?) 
而B1B知道本區夠B1位,是否願意提早投降選B1C校?(夠B1位,B1生最差就是B1C校,不會跌落B2校)在此條件下,是否1C校只能收大部分的B1C生及為數不多的個別B1B生? 
 
那麽,此時得出,B1A生剩餘約(接近)40人.B1B生(接近)100人.B1C生(接近)70人.(實際上,部分B1ABC之間的分界不清晰,則會使部分B1B選擇了自行B1C,即因小學的保守導致部分不是那麽清晰的家長選擇了B1C自行而中獎) 
 
 
此時,剩餘的大抽獎(爲了計算方便忽略叩門位),B1A生為40/210,B1B略少於100/210.B1C生略多餘70/210. 
 
 
餘下已是簡單計數,不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