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培養正確上網觀 保青年心理健康(沈帥青) ...
發新帖
查看: 651|回覆: 0
go

培養正確上網觀 保青年心理健康(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1#
發表於 19-5-20 13: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9-5-20 13:29 編輯


▲ 有研究指,青少年天生渴求長輩及同輩認可,但他們在現代急促生活的社會較難與真人交流,故愈趨尋求網上認可。

馬來西亞一名少女,在網上發起投票決定生死,並順應「民意」自殺。青少年愈趨尋求網民認同,惟難辨識惡意留言,各方更應及早培養他們正確上網觀。


大馬少女 網上投票定生死


16歲的Davia Emilia上周二在Instagram上發起一項投票活動,問追隨者自己應否繼續活下去。結果顯示,多達69%投下「死亡」一票,少女當晚跳樓死亡。當地警方表示,她生前呈抑鬱徵狀,曾在Facebook上表達輕生念頭,更有國會議員譴責所有投票慫恿她自殺的網民,指他們可能干犯教唆自殺罪。


本港去年亦曾發生過類似事故。屯門去年6月發生3屍命案,一名女子殺害父母後再以氦氣自殺,她懷疑曾在網上論壇連登上,先是將個人飽受濕疹所困遷怒於父母,再以學術討論為名,在網上詢問以氦氣自殺會否感到痛楚。然而,論壇用戶並未勸阻,甚至火上澆油。


據加拿大百年理工學院研究人員Debbie Gordon表示,青少年天生渴求長輩及同輩認可,而他們因較多使用社交媒體交流,因此愈趨尋求網民認可,甚至不惜暴露私隱,例如直播自己身在何處、及上載私人照片「呃like」。


不少長輩未能察覺年輕人的輕生念頭,但在他們個人社交媒體上或有迹可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發現,曾嘗試自殺的21歲人士當中,約四分三承認曾利用互聯網進行與自殺有關的行為,包括宣布有意自殺。


尋網上認可 惟「花生友」多


年輕人希望得到網上同輩的認同及理解,但陌生人多半是「花生友」,不少人更可能帶有惡意。英語新興「troll」一詞,形容貪圖刺激、故意刺激或惹怒他人的網民。澳洲聯邦大學學者Natalie Sest表示,此類網民其實富有同理心,故而知道怎樣刺激他人,將個人快樂建基於他人不快之上。


社交媒體已嘗試盡更大責任,例如Google改良搜索引擎,用戶搜尋有關自殺的字眼時,可在搜索結果上方的顯眼位置看到求助熱綫;Facebook發生多宗直播自殺案後,亦開始用大數據篩查留言,並增聘人手處理舉報個案。Instagram亦在今年2月起,改良系統自動刪除自殘照片。


英美學校 普及安全上網觀念


電子奶嘴興起,令年輕人愈早開始使用社交網絡。外國學校更重視及早普及安全上網概念,例如英國官校的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必修課程,已融入負責任上網的單元。美國更有非牟利組織Center for Cyber Safety and Education,借用兒童漫畫角色加菲貓,拍片教學生安全上網。


年輕人選擇向陌生網民傾訴而非父母,可將自己置於險地。長輩除了有責任幫助他們安全上網(見表),或更有必要多給予關懷,讓他們毋須在網上尋求認可。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港是港非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