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自僱青年人趨增 5招助發展(敖恒宇)
發新帖
查看: 636|回覆: 0
go

自僱青年人趨增 5招助發展(敖恒宇)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2
1#
發表於 19-1-31 10: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年輕人在事業生涯最初的階段,需要增強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提升個人長遠的競爭力。除了進修和培訓外,行業相關的經驗累積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他們日後的晉升或創業。


過去20年,香港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年輕一代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然而,高學歷並沒有為他們帶來錦繡前程。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15至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比香港整體勞動人口的失業率還要高,他們的平均收入也處於較低的水平。


港出生率降 年輕勞動力不足


造成上述現象的理由並非單一,有人將之歸咎於教育制度,特別是副學士學位過度膨脹,令畢業生在本地就業市場找不到跟學歷相乎的職位。此外,亦有僱主認為年輕一代的工作態度和能力欠佳,因而不願以較高薪酬聘用他們。也有人認為這反映政策失誤,政府過去並沒有因應勞動市場的變化和需要,大力擴展實用職業課程,特別是跟新科技相關的中低技術訓練,為年輕人提供傳統行業之外的出路。


事實上,我們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就業狀況所知不多,甚至對他們抱有一些的刻板印象及偏見。筆者嘗試整理近年政府統計處公布的資料,將他們的就業實況描述出來,並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改善他們面對的挑戰和困難。


30萬年輕打工族 逾2成做兼職


在2017年,15至24歲的勞動人口約有30萬,佔全港勞動人口的7.6%。與其他年齡組別相比,這個比率正不斷收縮,反映過去30年本地出生率下降,造成今天年輕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假若他們由於社會狀況及就業前景欠佳,決定移民外地,這個問題勢將惡化,雖然不至於出現勞動人口斷層,但機構內青黃不接的狀況將會出現,不少僱主惟有繼續依賴中年僱員作為核心員工,將培養新人的計劃延後甚至取消,最終影響機構在人力資源上的長遠發展。


年輕僱員的就業身份又如何呢?201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顯示,在當年約29萬青年工作人口中,大部分(95.9%)是僱員身份。其次是自僱人士,約佔3.3%,這個數字過去十年持續上升,顯示有更多青年人願意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去謀生。無疑,這可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工作彈性及自由度,但亦令他們置身於收入不穩定的境況中。此外,根據統計處數據,在約30萬年輕勞動人口中,全職就業者約有20.2萬,其餘是兼職及短期就業人士,在這10萬非全職青年當中,約有6.2萬人擔任兼職工作,佔總體人數逾兩成,可謂不少。


從事兼職工作(即每周工時少於35小時)的年輕人,相信不少人正期待得到一份全職職位,但由於欠缺相關工作經驗,只能接受僱主所提供的兼職機會,以時薪及較低工資水平受聘。當然,在某些服務行業內(例如便利店及快餐業),不少職位是以兼職形式聘用員工,入職的青年人只好接受現實,騎牛搵馬。為了賺得更多的收入,有些青年人會同時擔任兩份兼職工作。


另一方面,本地青年人所從事的職業,當中最多是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約佔整體的35.6%,其次是文書支援人員(22.9%)及輔助專業人員(20.9%),以上三類職業的百分比加起來已近8成。至於專業及行政職位,只有7.5%,遠比全港工作人口的比率為低。另有小部分青年(7.6%)成為非技術工人,擔任一些低薪及低社會地位的崗位。


自由工作者 彈性高惟收入不穩


另一點有趣的地方是工作時數。年輕人整體的平均工時(40小時)比全港工作人口為低(44小時)。其中一個原因是為數不少的年輕人擔任兼職工作,另一理由是年輕人普遍重視工作生活平衡,不願意長期加班工作,因此只有約22%年輕僱員每周工時超越50小時。


值得注意,工時多少也會影響個人的收入。根據統計處資料,在2016年,年輕人收入中位數是10,750元,約為全港工作人口的7成。


從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看,年輕人在事業生涯最初的階段,需增強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提升個人長遠競爭力。除了進修和培訓,行業相關經驗累積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他們日後晉升或創業。當不少的本地年輕人投身自由工作者的行列,用個人技能去承接短期的外判工作,又或是成為臨時工或兼職員工,以彈性僱傭合約在一些銷售及服務行業中謀生,欠缺長遠和穩定的事業發展路徑,這對他們(特別是較高學歷者)的就業前景看來不利,特別是當本地經濟轉差時,他們的失業率會大幅上升。


培訓稅務優惠 助建職涯規劃


誠然,職業選擇是由個人決定,但在公平開放及資訊透明的狀況下,選擇會更為理性。為了年輕人的未來,政府除了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外,還可以多做一些事情,讓年輕人對未來事業前景抱有更大的信心,包括:


(1)促進學校與就業機構的連繫;


(2)鼓勵大型企業招聘本地畢業生,並為他們提供長遠的培訓;


(3)設立稅務優惠予中小型企業,以全職職位聘用離校青年;


(4)為年輕人提供職涯發展輔導,讓他們更了解自我及就業市場狀況;及


(5)資助他們專業或職業進修,包括一些海外大學所提供的進階課程。


透過政府、僱主及個人對人力資本的投資,離校的年輕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及作出較佳的職涯規劃,由此累積更多經驗和知識,長遠來說,對各方都有利。否則的話,年輕人浪費了職涯最初階段的珍貴時間,失去應有的鬥志和實力,最大的損失將會是香港的未來。




撰文 : 敖恒宇 中文大學管理學系教授及全球職涯發展師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