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人才報告 星取代港成亞洲一哥
查看: 5067|回覆: 60
go

人才報告 星取代港成亞洲一哥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2
1#
發表於 18-11-21 09: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連續兩年下跌,「亞洲一哥」地位更被排第13位的新加坡取代。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公佈《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連續兩年下跌,由去年第12跌至排第18,「亞洲一哥」地位更被排第13位的新加坡取代。報告指,港府公共教育投資不足及生活費用成本高,成本港培育和留住人才弱點。特首林鄭月娥說,數據或未有反映本屆政府就教育的投資,「唔會因為評分低而灰心」。                                                                                                         

                                                                                                                                                                                                                                                                                                                                                            

                                                                         


港全球排名跌至18


IMD《世界人才報告》按「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和「人才準備度」3大指標,比較63個國家或地區在培養及吸引人才方面的排名。2018年結果昨出爐,首10名主要由歐洲國家包攬,其中瑞士連續5年蟬聯榜首。新加坡排名13,是名單中排名最高的亞洲國家;中國大陸則排第39,較去年微升一位。

香港排名就由去年第12名跌至第18,不但將「亞洲一哥」地位「拱手相讓」予新加坡,排名更是連續兩年下跌。報告指,香港在3大指標的評分都下跌,當中細項「公共教育支出總額」、「生活費用指數」分別排全球倒數第8及第3,成培育及留住人才的弱點。而「財務技巧」、「國際經驗」及「學生能力國際評估」等則是本港優勢,均排全球第3。

特首林鄭月娥回應說,IMD可能只考慮到香港一年前的情況,未有反映本屆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資,重申自她上任後已增撥83億元作教育開支,令教育經常性開支增加10%。她說,港府重視人才培育,會盡力提升本地學生能力,及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到海外交流,「唔會因為評分低而灰心」。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2
2#
發表於 18-11-21 09:52 |只看該作者
人才培訓不進則退 港排名急跌響警號(明報社評)

【明報社評】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表《2018年世界人才報告》,香港排名急跌6級,降至第18位,亞洲第一地位由新加坡取代。國際排名形形色色,各有偏重,起跌本屬平常,可是排名滑坡式下跌,確需深入檢討查找不足。細察報告,香港在人才投資培育方面不進則退,教育資源投入不夠高效,未像新加坡般切中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報告顯示生活成本高昂並非吸引人才最大障礙,本港最大問題是未能提供優質生活環境吸引人才。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最重要資本,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加強培育和吸引人才。


教育開支需加碼


花得到位更重要


IMD人才報告從「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方向,審視63個地區表現。簡言之,人才投資反映的是一個地方長遠內生動力;吸引人才着眼的,是為人才提供良好環境;人才準備度側重的,是當下是否有足夠人才滿足需要。任何排名研究在方法學上都有局限和偏差,例如根據IMD人才報告,瑞士連續5年稱冠,美國人和德國人就未必心服。不過同一機構根據同一標準,得出香港評分全方位下跌的結論,政府顯然不能漠視。


報告表示,香港在吸引海外專業人才、維持當下人才供應充足方面,仍有不俗表現,惟考慮到教育公共投資顯著落後,未來恐有衰落之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上任後已增加83億元教育經常開支,涵蓋幼教、中小學和專上教育,政府會更積極投入資源培訓人才。政府財力充裕,絕對有本錢增加教育投入,關鍵是如何善用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人才報告有幾點值得留意。首先,本港在人才投資方面排名顯著下跌,由第24位降至31位,惟多個細項評分其實跟去年相差不遠,意味香港的問題是未夠進取,不進則退。報告評分方法,主要參考公開數據與行政人員意見調查。人才投資範疇多個細項,諸如教育公共開支比例、師生比例等都是硬數據,不會受被訪者觀感起伏所影響,過去一年香港在這類細項的評分變化亦很小。


報告提到,人才競爭力最強地區大多是歐洲國家,主因之一是教育投資水平高。以人才投資範疇評分最高的丹麥為例,當地教育公共開支佔GDP的6.9%,相比下本港比例僅為3.3%,在63地中排名56位。誠然,教育公共開支位居前列的歐洲國家,很多都有福利主義背景,它們的高稅率高公共開支模式,香港很難照搬,然而當韓國和大馬都大幅增加教育開支,佔GDP比例分別高達5.1%和4.5%,香港顯然需要「加碼」,關鍵是如何確保資源花得到位,這方面香港應向新加坡學習。


新加坡整體排名第13位,惟人才投資範疇的排名僅為34位,比香港更低。新加坡的教育公共開支佔GDP比例只得2.9%,較香港更小,可是在人才準備度方面,新加坡位列第2,遠勝香港。報告顯示新加坡的教育投資相當精準高效,學校重視科學,大學教育和整個教育系統都能滿足社會、經濟和企業需要。相比之下,本港學術水平雖高,尖子培訓依舊出色厲害,然而教育制度並未能切中社會現實需要,導致近年不少人覺得本港新一代平均競爭力似在下降。


改善配套留住人才


在職培訓有待加強


香港的師生比例有改善空間,惟與瑞士、丹麥等國家相比並不特別低。當前香港一大問題是產業結構單一,人才投資未夠多元,教育方向太過一窩蜂趕時麾,目光放得不夠遠大,凡此種種均妨礙新一代發揮所長、盡展競爭力的一面。本港每年只有不足兩成文憑試考生能夠入讀「八大」,每年都有上萬名達到升讀「八大」門檻的考生失望而回,說明香港高等教育配套有改善空間。不少企業慨嘆,懂得新技術的人才鳳毛麟角,政府應該針對社會需要,提供更多元化的人才培訓,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


香港生活成本高昂,常被視為妨礙吸引人才的因素,惟報告戳穿這一迷思。論生活指數,瑞士和新加坡排名比香港更差,可是卻無損他們吸引人才能力,關鍵是兩地有很高的生活質素。香港地小人多、空氣質素欠佳,生活質素評分遠遠落後,僅能位列中游,最新評分更比去年退步;報告對於本港醫療基建能否滿足社會需要,評分亦有較大跌幅。政府要吸引及留住人才,必須一邊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一邊提高城市宜居度,改善交通、房屋和醫療等各方面配套。


大灣區可以為港人提供更廣闊更多元的發展舞台,政府培訓人才,眼界可以放得更闊。同時,本港企業亦應捨棄短線心態,加強在職培訓。報告顯示,本港人才投資方面評分跌幅較大的細項,是企業實習和在職訓練,反映本港企業對在職培訓不夠重視。現在香港人才投資做得不夠好,必然影響未來人才準備度;香港吸引力下降,外來人才未必再來。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始能煞住頹勢。


Rank: 5Rank: 5


3700
3#
發表於 18-11-22 08: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吸引和留住人才才是關鍵,幫人培育人才對自己有啥幫助?人才也要吃飯,香港有什麼?金融地產外就是管理大媽!

點評

Arabellahk    發表於 18-12-3 00:28

Rank: 9Rank: 9Rank: 9


21902
4#
發表於 18-11-29 20:17 |只看該作者
工廠學校制度,仲想點好,難道比多D加工費,就可以出好貨?對香港三流教育工廠來說,談何容易?

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Voice/
作業人員心聲

Rank: 5Rank: 5


1834
5#
發表於 18-12-2 22:5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5711 於 18-12-2 22:58 編輯

回覆 long0 的帖子

新加坡教育是行高壓精英制, 香港學童又頂得住無?香港人有時真係會精神分裂,  一方面又話香港學童壓力太大,  一方面又要追求全球排名.  
而且新加坡是用盡方法去吸引亞洲精英.  早在廿多年前, 我讀中學年代, 新加坡提供好優厚的獎學金計劃, 吸引成績好的香港學生去新加坡,  預科至大學, 五年學費和食宿費全免, 條件是大學畢業後, 要留在新加坡工作五年.  以前是吸引香港學生, 後來變左係國內學生, 所以新加坡好多優秀學生, 根本不是由新加坡教育由小培養成的!!!
香港的大學只是用獎學金去吸國內學生都嘈都拆天, 寧願繼續" 塘水滾塘魚" . 但又怪大學生質素下降喎,



點評

Arabellahk    發表於 18-12-3 00:29

Rank: 9Rank: 9Rank: 9


21902
6#
發表於 18-12-6 10: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ong0 於 18-12-6 10:59 編輯

回覆 la5711 的帖子

星加坡都係工廠 不過你睇返佢教育開支同香港比 佢出咩貨作為學生你係星加坡的話
由小學開始就一直知自己位置
top 25 top 10 全國 由政府出證書
你係香港讀你知毛
大池小魚
小池大魚
讀吓讀吓變小池死魚
想走轉校
點證明自己係top?
無錢想走都難
係星加坡
按成績升中都差不多
決定你係升技術學校還是學術學校
而香港已差不多統一哂要中六dse再分
無啦啦迫人讀多幾年書
無他反正政府有錢埋咗學校張單
我唔係完全讚同星加坡係好
因為佢都係工廠
但起碼佢知自己做咩
而學生亦知自己合適同應該做咩
唔係同香港捱到中六都唔知應該做咩

工廠係制度來說星加坡比香港高汁
還可以說什麼?

最理想教育當然係芬蘭
但係香港近視問題嚴重
再加人已劣化低汁
倒錢落海易
決心改革難
工廠只會不斷工資上漲
出品不斷劣汁
你去政府投訴
政府話已經比咗好多錢落去
仲想點?

又之前李x章搞教改 教改後李xx話香港學生係垃x(同國內生比)
其實果d垃x人一手搞  搞咩都會變垃x
可能目的一直都唔係要人材 而係想要垃x



Rank: 5Rank: 5


3700
7#
發表於 18-12-7 07:47 |只看該作者
long0 發表於 18-12-6 10:42
回覆 la5711 的帖子

星加坡都係工廠 不過你睇返佢教育開支同香港比 佢出咩貨作為學生你係星加坡的話

就我自己而言,小學階段,自己是什麼一條魚也不清不楚,轉校當然不是更上一層樓,而是往下一層樓繼續掙扎,我笑自己幸好當初不在新加坡,不然今天就在工廠內身水身汗,大學更甭想。我猜總有一些人像我,起步慢但愈走愈快,我少年時也不知做什麼,不過就是快活。
我們看看英美丶德國和新加坡經驗,後兩者採用早期分流制,前者在大學前則沒有甚分流,英美也曾考慮分流,但最後否定,理由是人可塑造,過早定型(對遲熟型)未必好事,特別在現今多變的時代,一門專業未必足夠,不如讓小孩多接觸不同領域。德國也有討論,專業技工較難應付社會轉型,而且分流對部分遲熟小孩不公..待續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811
8#
發表於 18-12-7 08:16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7 07:47
就我自己而言,小學階段,自己是什麼一條魚也不清不楚,轉校當然不是更上一層樓,而是往下一層樓繼續掙扎 ...

德國,瑞士也是分流,但殊途同歸,因為他們的傳統是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及專業人士,社會的認受性相同,跟華人社會工字不出頭的傳統不一樣。

我自己是升中試,文化中學的年代,我幸運地讀理工的工程,畢業後,做了幾年工程師,然後去英國再讀學士學位,同班同學,坡仔數目差不多,都是分流之後的產品,他們都好努力,拿一級榮譽的數目跟香港學生一樣。

問題在社會認受性,及自己會否繼續讀上去,或者拿取本地和海外專業資格,去到某些位置,就會成功洗底,但決心及毅力不可少!

洗底是一個好好的方法,但不是一些弄虛作假的學位,假資歷及專業等,不然就只可以做垃圾會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700
9#
發表於 18-12-7 08:25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7 07:47
就我自己而言,小學階段,自己是什麼一條魚也不清不楚,轉校當然不是更上一層樓,而是往下一層樓繼續掙扎 ...

教育制度的制定往往考慮人民習性,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等社會因素,俗話說"什麼人出什麼社會",我們的教育制度與社會是互動,我們總有"隔離飯香"思維,芬蘭教育,澳門派錢,新加坡第一等,但我們有沒有想及他們一套是否有效用於香港?我不欲為香港教育制度辯護,因為我們也是它組成的一部份。
香港制度優勢是我們可以選擇,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最好丶最公平的選擇,香港部分人總看自己沒有的,卻不滿足自己擁有的,更不會考慮別人沒有的。所以我討厭排名,由別人告訴你做得對不對,對就高位高分,我教我的孩子,知道為什麼而做,並非取悅別人,做到都是自己,也要想及別人。

Rank: 5Rank: 5


3700
10#
發表於 18-12-7 09:1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08:16
德國,瑞士也是分流,但殊途同歸,因為他們的傳統是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及專業人士,社會的認受性相同,跟 ...

陳sir, 想想如果你在分流制度下,可能在中三時被送往技術學院學燒焊,而我,則送去學縫藝(即"車衫"),亦不可能去英國St. Martins College。
本來是分享香港教育也不算太差,比我們差和不足還有更多,鬼叫我們活在香港,認命吧(我不敢告訴女兒,命才是決定成敗)!當然成敗關鍵在自己(命不正,也可有小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811
11#
發表於 18-12-7 13:50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7 09:13
陳sir, 想想如果你在分流制度下,可能在中三時被送往技術學院學燒焊,而我,則送去學縫藝(即"車衫"),亦 ...

我識人讀中文中學,會考只有五科合格,而且英文是中中英文。預科當然冇機會,Tl 都冇機會。

剛剛,政府成立製衣業訓練中心,而且她在家及中學都有車衣及好渣嘅所謂 fashion 。所以她選擇了紙樣及製衣工藝,第一年在中心上全日制課程,第二年有公司請,讀 part time day release 課程,一日及兩晚返Tl,其他時間返工。

一年後,有普通文憑,跟住兩年或三年理工學院高級文憑,然後轉去做 merchandiser,一步步纍積經驗,當然有上國內廠,出 trip,因為在廠浸得時間多,好多 head hunter 搵佢,最後一份工是利豐集團的VP,因為利豐太辛苦,提早退休,現在歎緊世界,種花,養狗,烹飪!

殊途同歸。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700
12#
發表於 18-12-7 18:49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13:50
我識人讀中文中學,會考只有五科合格,而且英文是中中英文。預科當然冇機會,Tl 都冇機會。

剛剛,政府成 ...

謝謝分享,香港不乏還有很多成功例子,但可知腳下枯骨有多少?香港教育制度是否出不了人才,我不能有答案,有人說找不到人才,卻有人才有人不識貨,嘻嘻,緣份自有天定數。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811
13#
發表於 18-12-7 20:25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12-7 18:49
謝謝分享,香港不乏還有很多成功例子,但可知腳下枯骨有多少?香港教育制度是否出不了人才,我不能有答案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8-12-7 20:26 編輯

我雖然知道會俾人鬧,但我一直覺得精英主義,太多唔夠班的大學畢業生,對香港冇乜好處,但家長自然不會認同我的看法!

因為我都不是當年直入大學,我的出身紆迴些,但都活出精采一生,我相信殊途同歸。

因為我對自己有信心,當年唔收我的大學,現在請我當顧問及作客坐教授,我認為對我自己成就的肯定。

在職業訓練的出身,我是一個幾好的人版。

Rank: 5Rank: 5


3700
14#
發表於 18-12-7 23:5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20:2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8-12-7 20:26 編輯

我雖然知道會俾人鬧,但我一直覺得精英主義,太多唔夠班的 ...

大學學位增加而導致平均水準下降乃自然現象,怎樣一個數目才算合理,例如醫科是行精英主義,但醫院長期缺乏醫生,那有什麼好處,如果又多二間院校開辦醫學院,後果是醫生多了,水準下滑,又沒有好處。夠班是否乃相對,當社會沒有足夠需求,大學生再"叻"也無用武之地,不少人指香港人才不足,哪裡出問題?下一步應該是燒到教育制度,大學失去為社會提供人才的作用?香港的大學不算差勁,還沒有好好提供人才?嗯,還是我們要求太高太多!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3228
15#
發表於 18-12-8 10:5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20:2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8-12-7 20:26 編輯

我雖然知道會俾人鬧,但我一直覺得精英主義,太多唔夠班的 ...
條條大路通羅馬,最重要都是心態加少少運氣

Rank: 5Rank: 5


3374
16#
發表於 18-12-8 11:08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7 20:2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8-12-7 20:26 編輯

我雖然知道會俾人鬧,但我一直覺得精英主義,太多唔夠班的 ...
我已前很多工程師舊同事都是中三在TI讀書, 後來去英國完成學位課程, 他們都很出色, 他落手落腳做事又得, 理論又得. 反而當時作為一個新入職工作師, 我自己就學術理論一堆, 實際應用的能力就不足.所以培養社會不同人才, 不要用同一個制度或方式, 人有各方不同潛能, 用同一個制度量度不公平.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811
17#
發表於 18-12-8 12:27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12-8 11:08
我已前很多工程師舊同事都是中三在TI讀書, 後來去英國完成學位課程, 他們都很出色, 他落手落腳做事又得, 理 ...

可惜不少家長未能接受兒女不能升讀大學。

我都在不同場合跟其他人分享,現在你有學歷,夠膽入藍領階級,反過來會好掂,因為求過於供的市場環境。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374
18#
發表於 18-12-8 15:1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8 12:27
可惜不少家長未能接受兒女不能升讀大學。

我都在不同場合跟其他人分享,現在你有學歷,夠膽入藍領階級, ...

其實那一刻同學未能上大學,暫時出來工作,如果有心,將來有機會也可以繼續讀書。有時可能衹是唔同細路的成熟步伐不同。適當時候 可能更得心應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811
19#
發表於 18-12-8 16:01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18-12-8 15:11
其實那一刻同學未能上大學,暫時出來工作,如果有心,將來有機會也可以繼續讀書。有時可能衹是唔同細路的 ...

我只能夠講,香港家長生活在香港,有很多擔心及不明朗因素,而且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定工字不出頭。如果自己捱過,希望小朋友不用那麼辛苦,都是人之常情。

就算入到大學,但大學生通街都係的時候,個優勢係邊呢?供求關係經常改變,今日熱門,五年後可能揸兜,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而非EK的DSE 5+率。

到今天為止,我都認為替阿仔推薦 lB 是正確的,因為整個課程是培養通才,還有一些 soft skills 在香港的官津課程所缺乏的,出到社會,真係有好明顯的分野,當然,亦有不少家長選 lB 課程,但仍然用 填鴨式教育及DSE操練心態讀 lB,又是入寶山空手而歸!

點評

poonseelai    發表於 18-12-8 16:50
poonseelai    發表於 18-12-8 16:50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374
20#
發表於 18-12-10 10:4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12-8 16:01
我只能夠講,香港家長生活在香港,有很多擔心及不明朗因素,而且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定工字不出頭。如果 ...
"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現今社會比我們那一代變化的更快,也只有這樣, 才不會輸給時代.
這從來都是我們選擇學校的目標. 小兒讀了IB學校這麼多年, 當初半信半疑,現在了解更多,更加肯定.

小孩子十幾廿年在學校成長,教育的體制會對思維定型.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