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社交媒體需「經常在線」 七成中學生喊累 ...
發新帖
查看: 869|回覆: 1
go

社交媒體需「經常在線」 七成中學生喊累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00
1#
發表於 18-7-23 08: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時下年輕人熱中使用社交媒體,有機構進行香港首個社交媒體和青少年精神健康關係的調查,發現近七成中學生因要保持「經常在線」而精神疲累,產生的負面情緒亦比小學生多,建議家長及政府多支援青少年。


因在意網上形象 非因時間長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在今年5至6月,以網上問卷訪問2045名小四至中六的學生,當中約兩成是小學生,八成是中學生。機構發現93%受訪學生有使用社交媒體,94%最常以智能手機瀏覽社交媒體,認為智能手機的崛起會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及社交互動。


小學生心態較健康 頻率似家人


其中有69%的受訪中學生因「經常在線」而感到疲累,但卻不是因在線時間長或要管理帳戶多引起,反而是與他們在網上世界的形象及表現有關。例如他們會因沒有「Like」而不安,或者比較喜歡網上形象多於現實的自己。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兼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稱,愈心繫社交媒體的青少年會愈在意他人在網上對自己的評論,也有更高可能受到網絡欺凌,擔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進一步造成影響。


調查又發現小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心態較中學生健康,中學生的負面情緒較多,自我保護意識也較弱。51%中學生曾受網絡欺凌,小學生則有29%。調查發現,隨年齡增長,使用社交媒體的負面感受,如空虛孤獨、憂鬱、自卑等也增多(見表)。


調查發現,踏入中學後,家人對子女使用社交媒體的態度傾向不理會,但在小學階段,部分小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與家人相似,可見父母是子女的模範。香港兒科基金主席兼國際兒科醫學會前會長陳作耘稱,父母應該把握小學的「網絡教育黃金期」,以身作則教導青少年分辨資訊真偽及善用社交媒體。他又稱,政府上月成立的「兒童事務委員會」只屬諮詢性質,建議任命「兒童事務專員」,專門管理兒童健康政策。





   0    0    0    0

Rank: 2


66
2#
發表於 18-7-30 09:24 |只看該作者
而家啲細路仔嘅壓力真係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