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延續TSA大辯論(趙永佳/何美儀)
發新帖
查看: 1215|回覆: 0
go

延續TSA大辯論(趙永佳/何美儀)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1#
發表於 18-3-22 17: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上周五,教育局的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檢討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不記學生及學校名,不發個別學校報告 ,但容許學校自願「舉手」全級小三應考,方可獲得學校報告。至周末,教育局長楊潤雄奔波兩大電台接受訪問,進一步闡述局方對TSA的看法。


2006年我倆的大兒子考過TSA,但我們渾然不知,直至「老三」2011年就讀3年級時開始要補課、操練,我們比較試卷,方才發覺5年間深了很多。2011年我們寫了第一篇批評TSA的文章(註1),2012年何美儀成立「TSA關注組」,就開始了我們和TSA的不解之緣。


回顧家長群組5點訴求


兩年多前何美儀在〈TSA的事實與流言〉(註2)文章的結論是「『壞事可以變好事』,今次在TSA問題上的大辯論,其實已經將很多基礎教育的問題放了上枱面」。今天檢討委員會及局方,尤其是楊局長,對問題似乎有進一步掌握,並有一些回應。在這裏,我們希望回顧一些家長群組的訴求,並希望社會各界延續這場大辯論。


第一:「基本能力」究竟是什麼?教育局及支持人士不斷強調TSA只是評估中英數的基本能力,同學只需正常學習,毋須特別準備。當年引發爭議的其實是家長看到試卷愈來愈長、題目愈來愈深。委員會的檢討做了改善,這兩年的考卷確實比以前合理了一點。不過委員會和局方不斷強調專業學術判斷,卻從來沒公開說明「基本能力」究竟是什麼,這點難怪家長和一些教育界人士擔心過去所出現的異化過程會再出現。


第二:TSA數據能幫助政府檢討政策?我們完全同意政府需要數據監察整個教育制度的運行,而局方不會再以TSA成績來向學校問責,這點是整個TSA大辯論至今最大成就。我們擔憂的只是以後可能出現的異化情况。


最近我倆曾分享芬蘭教育經驗(註3),提到芬蘭教育部門確實有類似TSA模式的評估來監測教育系統。他們也是抽考10%學生,教育當局和學校都會收到報告,但芬蘭的教育是一高信任系統,地方和中央教育當局絕對不會以評估結果「抽秤」個別學校;校長和老師會參考結果,但他們的教學高度自主,不會受考試的「倒流效應」影響。這說明真正的系統評估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學校和老師專業水平要達標、教學自主要牢固。


第三:TSA是「促進學習的評估」?筆者2015年文章指出絕大部分「準備」TSA的方法都集中在操練應試技巧,而不是「教授」基本能力!學校課程愈貼近TSA考試要求,其實距離促進基本能力可能愈遠。


時至今天,TSA如何能做到「促進學習的評估」,對家長來說還只是一個相當空洞的概念。我們期望以後教育局能以不同渠道、不同形式,以淺白文字向家長及公眾說明。以往局方單以家長論壇的形式來說明並不有效;見諸文字為公眾所見,可能才是深化討論的前提條件。


第四:學校需要報告來改進教學?TSA學校報告的功能,只能提供全校整體學生於每項能力範疇相對全港水平的比較。如果這份報告是一份驗身報告,當你知道自己某方面比全港水平差或好,又代表什麼呢?你的健康比起去年是好還是差了,豈不是更重要?TSA學校報告只是鼓勵「評比」文化罷了。局長在訪問中提醒大家,教育的重點在於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老師每天從日常課堂作業及校內評估應已能基本掌握每名同學學習進度。每個孩子的學習起點都不一樣,無論學校的成績是高或低於全港水平,其實都不代表孩子的學習成果是好還是壞。反而我們需要更能呈現孩子全人發展的個人化校內評估方案。


第五:家長團體應尊重學校,不應向學校施壓?局長指出,決定全級小三參加TSA是一個專業決定,但他希望學校會諮詢不同持份者——家長及老師代表。一直以來教育局都積極推動家校合作,正面承認家長是學校重要持份者。是否全級參與TSA是重大事項,涉及小一至小三孩子的學習。校董會一般只有家長及老師代表各一,教育局其實應督促學校以更全面的諮詢形式,例如家長問卷及討論會來推動全校參與。學校應向家長解釋全級參與評估的原因,但若家長仍選擇不參與評估,學校應尊重家長決定。


盼教育系統增加多元性


百人百樣,每個小朋友的能力與興趣都不一樣,每名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也不相同。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盡早適應考試文化,但也有家長着眼學校功課量是否合理,和教學模式是否對應自己孩子的需要。家長團體期望學校自動公布全級小三應考TSA,就是希望學校資訊更透明,好讓家長更能確定選擇的學校適合自己孩子。


我們希望見到的是在制度鬆綁下,可令教育系統的多元性增加,家長更能根據自家需要來選擇學校及子女的教育模式。事實上由TSA爭議開始的教育討論及鬆綁,已刺激到很多學校嘗試。局長亦留意到很多學校在試驗不同方法改變比併文化,例如愉快學習、learning by doing,鼓勵大家放多些時間去實現學習多元化,不再在評估上;他又指出香港教育太注重成績,放太多時間於考試而忽略孩子內在能力,包括價值觀、待人處事態度。這不止是教育局需要反思的地方,所有從事教育的朋友及家長也應有這樣的覺醒。


此外我們更希望當局關注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同學在考評制度的處境,他們從來都是最淒涼。局長認為如果在沒有操練及壓迫下,學生做評估都是一個經驗及學習。但對SEN孩子來說單單面對「平常」課業的壓力已很難處理,他們要面對一個就算無關升學痛癢的TSA,也會引致極度緊張及憂慮。


「自保五式」


最後,小三TSA真的將至,我們向家長提議「自保五式」:一、詢問學校會否選擇參加全級小三TSA(知情權);二、要求學校諮詢小一至小三家長意見(參與權);三、如學校決定全級參與,仍可表達自家孩子不參與意願(選擇權);四、了解學校教學模式,仔細檢查孩子功課、測驗及考試卷是否集中TSA考卷題型,及操練有否加劇,如有發現請立刻與學校溝通了解;五、拒絕做TSA式操練練習,尤其是復活節假期功課。


注意:家長不是要和學校對抗,而是希望通過對話和溝通令「壞事變好」,協助校方與所有家長一同反思TSA的功能與影響,並建立校本共識來直面TSA。家長團體必定會盡力督促教育局監察評估過程,務求能做到真正的系統評估,不會變形走樣。


註1:2011年10月30日《明報》(bit.ly/2ptxQRL

註2:2015年12月16日《明報》(bit.ly/2GSeLQE
註3:2018年3月12日《明報》(bit.ly/2GNlQ4T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TSA的前世今生」)




作者趙永佳是大學教授,何美儀是TSA關注組召集人


[趙永佳/何美儀]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