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退休教師梁植穎出版新書,提倡英皇書院應「認祖歸宗」,改以一八五七年作為創校年份。
(星島日報報道)傳統官中名校英皇書院校史或要改寫,退休教師梁植穎花了四年時間研究,發現英皇書院可追溯至一八五七年創辦的「西角書院」,創校年份因此應推前六十九年,至今應是一百六十周年校慶,意味較被視為全港首所官校,有一百五十五年歷史的皇仁書院更為久遠。梁昨在新書出版發布會稱,已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追認這段校史,以「矯正」英皇書院的創校年份。
任教英皇書院逾三十年的梁植穎,退休後潛心研究該校校史,經過四年訪尋政府憲報、文獻、檔案等歷史資料,發現英皇書院的校史,可追溯至一八五七年由政府創辦的義學「西角書院」,該校其後易名為「西營盤書院」,先後四度遷校,師生最終在一九二六年遷到般咸道現址,並正式命名為英皇書院。這意味英皇書院的辦學歷史,較一八六二年創辦的中央書院(或稱大書院、即現今的皇仁書院)更為久遠。
然而,在英皇書院開幕禮上,時任校長莫禮仕致辭時誤稱「西角書院」在一八七九年創校,導致相關記載誤傳至今,甚至連般咸道校舍在一一年獲列為法定古迹,古迹辦在校門豎立的牌匾亦誤稱「英皇書院的前身」是一八七九年創校的「西營盤學校」,學校網站亦有相同記載。現時校方則認定一九二六年為創校年份,前年慶祝校慶九十周年。
梁植穎在新書《官立英皇書院創校一百六十周年紀念文獻圖片集》表明,英皇學生應「認祖歸宗」,「以母校經歷一百六十年校史為榮」,此發現亦得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認同。丁新豹在新書的序言稱,一般人把政府在一八六二年創立中央書院,視為政府投資教育之始的說法「並不正確」,認為是忽略此前政府已在多區設立「皇家書館 (Government School)」,而一八五七年創立的「西角書院」正是其中之一,又指比對當時政府憲報的「皇家書館」名錄,可見政府以西營盤書院取代西角書院,以應付人口急增的需求,讚揚梁植穎是最早提出及考證此觀點,令人欽佩。
梁昨在新書發布會指,以往因史料不足,令校方「一路以為是一九二六年創校」,他已向相關政府部門要求矯正,「我們已向政府要求追認這段歷史,正是等候當局正式回覆」,又笑言難忘在香港大學圖書館調閱文獻令他「眼有點腫」,但今次發現的歷史文獻珍貴及有意義,補足了英皇書院及早期本港官校發展的歷史。
據書中所載,古迹辦去年十月底曾回覆指,正就相關史料進行研究,惟趕不及在新書付梓前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