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短片】孩子做事慢吞吞?心理治療師:催促會抹殺孩子好奇 ...
發新帖
查看: 595|回覆: 0
go

【短片】孩子做事慢吞吞?心理治療師:催促會抹殺孩子好奇心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0-3 16: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7-10-3 16:42 編輯

                                                                          
子女吃飯慢、走路慢、做功課慢…曾經有個調查問媽媽的口頭禪,絕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說「快啲啦!快啲啦!」。香港生活節奏緊張,在10個父母的眼中,9個都認為自己子女「慢吞吞」。


TOPick訪問心.啟.晴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請教如何才可以讓孩子專注完成事情,提升效率他們做事效率。





好奇心令小朋友不能專注


Ernest指,父母常犯錯誤之一,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來看待小朋友的行為。舉個例子,在大人眼中走5分鐘的路程,小孩隨時需要耗時15分鐘,他們或許會停下來觀察路旁的花朵或巴士,看見路上的螞蟻和昆蟲,又會駐足細看。



歸根究底,小朋友做事「慢吞吞」源於他們對身邊萬事萬物的好奇心。



而在父母的角度,自己早已對周圍的事物習以為常,當子女拖慢走路的進度,他們會講「快啲啦!快啲啦!唔好唔專心!」不斷催促孩子做事快點,就像「拉牛上樹」一樣,其實是在抹殺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



                                                                                                                                                                                                                                                     


提升孩子做事效率
  • 培養孩子的「程序感」- 用言語提示做事步驟


「程序感」即做事的先後次序,讓孩子掌握「程序感」,他們便會知道做完第一件事情,接下來要做甚麼。當他們緊記做事的程序後,日復日的去做,便會愈做愈快。


要培養孩子的「程序感」,可用言語具體提示他們做事的步驟。舉例說,當孩子穿衣服時,父母可用言語引領他們行動說:「而家着衫啦!隻手遞出嚟穿入去!」。假如他們在穿衣的途中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父母亦可同樣用言語把他們的注意力拉回來,如「岩岩穿完左手,而家穿右手啦!」


父母將孩子正在做的每一個步驟用言語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小朋友聽多了便會明白穿衣的步驟和次序,做事的速度亦會日漸提升。這個方法亦可應用訓練小朋友做不同的事情,令他們熟習做事的程序。



                                                                                                                                                                                                                                                     


  • 預備計時器


時間,對幼童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Ernest指,6歲或以下的小朋友,其實不太能掌握時間流動的感覺。舉例說,假設你跟一個3歲小朋友說,容許他用5分鐘玩玩具,他可能會興高采烈的打開玩具箱,結果「快活不知時日過」的玩樂了30分鐘。


相反,假若你跟就讀小二的小朋友說同一番話,他可能會立即跟你說「5分鐘可以玩咩?我將玩具拎出嚟都夠鐘啦!」小朋友並不是不知道「5」這個數字的數量,而是未能掌握「5分鐘」這種時間流逝的感覺。


因此,父母可以為小朋友訂立時間表,再預備計時器來提點他們轉換至下一個活動,



現時先看10分鐘電視,接着再換衣服,當鬧鐘響的時候我們便要換衣服了!



這個方法有助培養小朋友的程序感,令他們知道做事的先後次序;對於幼小的孩子,鬧鐘能提示他們從一個活動轉至下一個活動。


   1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