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遠見研究調查:「2017兩岸四地華人青年翻轉力大調查」 ...
發新帖
查看: 905|回覆: 8
go

遠見研究調查:「2017兩岸四地華人青年翻轉力大調查」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1#
發表於 17-10-2 16: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7-10-2 16:22 編輯

台灣、香港、上海、新加坡 年輕世代比一比   


身處在大環境條件不佳的台灣青年,是失落的一代,還是充滿希望的一代?相較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年輕人,誰對未來比較樂觀?夢想執行力又如何?

為了解四地青年對現狀及未來期望之想法,「遠見研究調查」、中國第二大媒體集團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周刊》、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聯合早報》及「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特別合作,共同發表「2017兩岸四地華人青年翻轉力大調查」,針對台灣、上海、新加坡、香港四地18~35歲年輕人進行「夢想力」「驅動力」和「執行力」評比。調查發現,台灣青年對現狀最焦慮,尤其對「高房價」最擔憂;即使如此,卻是華人圈中最勇於築夢的世代。


四地最低!台灣青年對國家未來5年經濟最沒信心


首先問到,「對於未來5年國家經濟發展樂觀嗎?」,結果台灣青年最沒信心,僅8.6%持樂觀態度,約莫只有上海(50.8%)的1/6(表1)。但也因為長期處於經濟弱勢環境,台灣年輕人最期待未來能身處在「高物價、高薪資」的環境裡,比例高達53.5%,亦即寧願物價高一點,也不願意低薪,顯示台灣人深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道理。







過去,台灣年輕一代常被貼上「啃老族」「草莓族」標籤,但調查顯示,可能長久處於景氣低迷,台灣青年反而最期待突破,最能樂觀迎戰未來。台灣年輕人「夢想力」「驅動力」分別為71.0分及65.8分,是華人圈最高的,突顯台灣青壯世代「敢做夢」「敢築夢」的衝勁。


發現1〉台青對現狀最無力

針對大環境的看法,請年輕人從時下最常遭遇到的難題中,各列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結果發現,台灣青年世代對於各大選項的恐懼強度皆是四地之冠。換言之,在華人圈中,台灣新生代對大環境最具無力感。


其中,被台灣青年視為頭號問題的是「房價過高」,81.3%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無法學以致用」「薪資過低」「資金不足」「國際視野不足」也名列台灣年輕人心中「不安全感」的2~5名,且都認為發生機率會高於五成 (表2)。





值得關注的是,房價問題儼然是華人圈的共業。除了福利制度完善的新加坡外,上海、香港青年也都將之視為心中最痛。71.1%香港人認為會為高房價所累,這幾乎是第二名的「無法學以致用」(37.8%)的兩倍。


除了高房價,台灣年輕人對低薪的憂慮感(61.3%認為會遭受低薪問題)也幾乎是其他三地的1.6倍以上。正因為「低薪風暴」讓台灣新生代吃了不少苦,因此當問起年輕人,希望未來的社會是「低薪低物價」「物價薪資持平」還是「高薪高物價」?台灣是四地青年中,最寧願邁向「高薪高物價」(53.5%)的,亦即寧願物價高,也不願再領低薪(表3)。反倒是,近年房價飆至世界之最的香港,是四地青年中,最多人期待「低薪低物價」的。



發現2〉台青最勇於築夢

環境愈差,愈有夢想?現實的殘酷,會不會折損新世代做夢、築夢和圓夢的能力?結果發現大環境條件最差的台灣,居然是最敢做夢,也對夢想最有驅動力的國度,分數分別為71.0分和65.8分,為四地之冠(表4)。







至於上海青年,雖然「夢想力」「驅動力」並非四地最突出的,但「執行力」卻在華人圈稱霸,體現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態度。相對的,香港年輕人對於翻轉未來,則明顯消極保守,無論「夢想力」「驅動力」和「執行力」皆是華人圈最冷感的。


進一步細究四地青年在這三大能力的觀感。在夢想力方面,結果發現台灣年輕人對於做夢的重要性、明確性和實踐率,皆是華人圈最積極樂觀的,顯見台灣新生代很勇於做夢。不過,一談到全力以赴是否會有好未來?新加坡青年卻比台灣更有信心,高達73.6%(7.40分)的人持肯定態度,比台灣高出11.3%(表5)。





發現3〉上海最具創意能量

驅動力方面,四地年輕人則各有千秋。台灣是華人青年中最願意為夢想奮不顧身的,若以1~10分(10分最有動力)來區分,台灣為6.25分;上海青年則最有自信能克服築夢時的困境,同時也是四地青年最有創意能量的,分數分別為7.13分、6.94分。新加坡青壯世代則最勇於突破舒適圈(挑戰生活不確定性),分數為6.42分(表6)。







到了實踐夢想的階段時,問及四地年輕人對於自己在「專業能力」「溝通協調」「自學能力」「創新行動」和「國際觀」的信心程度時,大陸青年展現十足的戰鬥力,在所有面向的自信心都高居四地榜首(表7)。新加坡年輕族群則在「自學能力」「創新行動」和「國際觀」自信滿滿,皆位居榜眼。台灣年輕人,則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溝通協調」較具自信,信心度是華人圈第二名。





問起年輕人最希望十年後的自己,扮演什麼角色?台灣以「團隊管理者」為首選,其次依序為「創業家或企業主」「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一般上班族」(表8)。相對的,新加坡和香港皆以「專業人士」為首選。





發現4〉台青最任勞任怨

至於談到未來的人生價值,「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幾乎是華人青年的首選,其次才是「找到喜愛的工作」。唯獨台灣人將工作擺第一(23.9%),其次才是家庭(20.6%)(表9)。




再探究年輕人的心中,到底要選擇悠閒還是忙碌,結果發現,台灣年輕人最任勞任怨,選擇未來要過著忙碌充實生活的,是四地最高,達40.7%(表10)。反之,台灣年輕人想過著休閒隨性生活的,則是華人圈之末,只有22.7%。



台灣青年把工作擺第一、又寧願忙碌也不要太休閒,可見過去一段時間來台灣年輕人給社會普遍喜愛追求小確幸的印象,可能失真。出現反差的,還有新加坡。向來給人積極進取印象的新加坡年輕人,反而渴望休閒隨性者,達40.1%;喜歡忙碌充實生活的才23.8%。


進一步比較工作和生活,孰輕孰重?多數華人青年都認為要工作生活得兩者平衡,其次是生活優先。但會以工作至上的,台灣年輕人亦不在少數,高達20.9%,是四地少壯世代最愛工作的。反之,新加坡青年高達51.7%認為生活優於一切(表11)。





[整體而言,本次調查發現,台灣整體環境實在低迷,只有8.6%青年對未來樂觀。但台灣年輕人的夢想力、驅動力與工作的信念,卻非常高,不輸其他地區華人。


【調查說明】


1. 執行單位:遠見研究調查統籌
2. 調查來源: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第一財經周刊》、台灣「遠見研究調查」
3. 調查對象:四地18~35歲華人青年
4. 調查區域:香港、新加坡、上海、台灣
5. 調查方式:網路自填問卷
6. 調查期間:2017年7月至8月
7. 四地有效樣本數:香港1000份、新加坡923份、上海1016份、台灣1024份



*********

Other views from Taiwan.

Look at those responses, HK youth not that bad as the HK media said.

One thing in common, all local media steps on the local youth ..... Is it the Chinese culture ?



   0    0    0    0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2#
發表於 17-10-3 09:3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10-2 16:12
台灣、香港、上海、新加坡 年輕世代比一比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3 09:33 編輯

HK youth is not that bad?  May be from the TW media.   But look at the chart.   HK youth was "last" in all 4 areas, behind all other 4 cities, by a large margin.
0932026x61b6aazc6lxkcl.JPEG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3#
發表於 17-10-3 09:4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3 09:30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7-10-3 09:33 編輯

HK youth is not that bad?  May be from the TW media ...

How about other questions? That's why I posted all questions to have an overall view.

Don't jump into conclusion based on single question.

I quoted the survey details and also highlight the survey based on Internet survey, personally, I am not comfortable about using this. Difficult to verify their validit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
發表於 17-10-3 10:05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10-3 09:48
How about other questions? That's why I posted all questions to have an overall view.

Don't jump  ...

I am not jumping into conclusion.  You highlight part of the survey that led to your feeling of HK youth is not that bad.  I quoted another part of the survey that led to my feeling of HK youth is quite worrying.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5#
發表於 17-10-3 10:1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7-10-3 10:05
I am not jumping into conclusion.  You highlight part of the survey that led to your feeling of HK  ...
是嗎?你我講了兩個極端,咁中間是什麼?
我今次又學吓你,「香港青年」有什麼優勢、心態及競爭力呢!

你不是針對我,你只是針對香港青年,點樣幫到他們更上一層樓!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
發表於 17-10-3 10:27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10-3 10:12
是嗎?你我講了兩個極端,咁中間是什麼?
我今次又學吓你,「香港青年」有什麼優勢、心態及競爭力呢!

Of course I am not nikpicking you.   

香港靑年的問題唔係香港靑年自己産生的。真正係社會的錯。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7#
發表於 17-10-3 10: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你今天不用上班?
我可以休息一個星期!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8#
發表於 17-10-3 10:5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7-10-3 10:46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你今天不用上班?

Holiday mood ma.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2786
9#
發表於 17-10-3 11: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Me too.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