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保良局幼園混齡教育 助建自信推動學習
2016-12-29教育
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設不同學習區域,在文化欣賞區,學生通過世界地圖認識不同國家。
(星島日報報道)幼兒成長步伐不一,學習能力差異在幼稚園階段更為明顯。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屬下二十五所幼稚園暨幼兒園,均推展「混齡教育」模式,按學習進度分組,如能力較高的幼兒班(K1)學生可混入低班(K2)一同學習。學校配合開放式教育,打造不同主題課室,學習傳意、視覺藝術、文化欣賞等,配合校本設計教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同年幼兒之中,年頭或年尾出生,其發育進度、吸收能力已不一致。為兼顧不同成長進度的學童,保良局社會服務部屬下二十五所幼稚園暨幼兒園採取「混齡教育」方式,不受年級所限,編排年齡相近的學童為一組,如K1生可混入K2班,或混入學前班學習,但不可橫跨兩個年級。
保良局助理社會服務總幹事(幼兒服務)鄧何惠霞稱,希望學童按個人學習步伐發展,而非跟隨特定框架,「幾多歲就一定要學到某一種知識」。
鄧何惠霞稱,不同年齡的同學「孖住學」,年幼同學在師兄姊協助下解難,年長學生亦有得益,「家長或會疑問『子女負責教其他小朋友,豈不是只有付出?』其實成為小老師,也是一種領袖訓練,培養責任心。」
她稱,這類學習模式有助建立學童自信,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效益更大,連「坐不定」的學生都會被感染,因他們不再追不上學習進度,「各人的學習需要都可兼顧,令他們投入學習,學習動機大增。」
學童分組後,會到不同主題學習室,分傳情達意、音樂視藝、探索、文化欣賞等學習領域,區域各有布置,放置不同教具,以及專題學習角,定期更換學習主題。如在探索室設有「自然生態區,每兩至三個月更換主題,如極地奇觀、熱帶雨林、海洋生物等。
以學語文為例,同級學生會先一起學習基本知識,然後分組到「傳情達意」區,通過主題遊戲或活動形式,如寫信給老師、寫點唱紙,鞏固「聽講讀寫」知識。
有份推行「混齡教育」的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校長李錦屏解釋,「K2學生很多時只懂寫簡單字,但見到K3學生寫完整句子,會感興趣,模仿他們。」她又稱,所有教具都是由老師精心設計,分不同深淺程度,讓學生按需要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