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仁大生經濟論文 獲「少年諾貝爾獎」
2016-10-19
獲唯一亞洲區經濟學大獎的樹仁大學學生麥楚基(左),感激其論文指導老師袁偉基(右)。
(星島日報報道)被譽為「少年諾貝爾獎」的全球性學術獎,樹仁大學今年首次有學生參加,其中經濟及金融系生麥楚基,在約二百份參賽論文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亞洲區經濟學得獎者。他以《快樂指數與可持續性發展在亞洲國家的關係》的論文參賽,結論反映亞洲國家的開心指數由經濟因素驅動的成分較大,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則較少。他以自身經歷鼓勵同輩不要妄自菲薄,而多在不同領域上挑戰自我。記者 劉潔伶
自一二年起獲愛爾蘭元首贊助的全球性國際學術獎(The Undergraduate Awards),每年均表揚本科生在科學、人文學科和藝術等範疇的優秀作業,今年更收到五千五百多份的論文,數目為歷屆之冠,參賽者來自全球近二百五十所學府。就讀仁大經濟及金融系四年級的麥楚基說,當初抱著一試心態,自發參賽,「想知道自己能力與世界列強的差距。」結果,他憑着《快樂指數與可持續性發展在亞洲國家的關係》一文,在經濟類別近二百份參賽論文中脫穎而出,奪得亞洲區經濟學大獎,與歐洲區得主的劍橋大學學生、美洲區得主的史丹福大學學生並列。
提及寫論文的困難,他直言「中間取數據很痛苦、研究方法也很困擾」。最終,他聽取指導老師們的意見,以創新的研究方法Instrumental Regression,蒐集亞洲區內四十多個地區的快樂指數、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資料,並與世界逾百個國家作比較,花了兩個多星期,才完成這篇五千字為限的參賽論文。
研究發現,亞洲地區裏的快樂指數與可持續發展性屬於正相關,相較全球其他國家,亞洲國家的開心指數受經濟因素的影響,比社會和環境大。他說,研究令他反思到亞洲政府應更關注社會議題,如爭取男女平等、公司競爭法和環境保育。將在十一月遠赴都柏林領取論文獎項、參加「學術高峰會」的他,計畫與眾得獎者討論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歐債危機等話題。
由最初獲悉得獎感到興奮,時隔數月,他說心情已經平伏下來,準備好迎接新挑戰,「無論繼續升學或畢業出來工作,都想對香港有貢獻。」他以自身經歷勉勵同輩,「成功不是取決於在哪裏出身,更重要是一個人的態度和價值觀。仁大同學都有能力與其他世界大學一較高下。」
仁大是私立大學,就讀仁大經融系的麥楚基成績優異,他坦言曾有同學指他的成績可申請入讀其他資助大學,但認為自己已在仁大「找到伯樂」,又指今次獲獎在於校內師生間的學術討論氛圍;學術以外,他形容師生關係緊密,無想過離開樹仁大學,「老師不時在facebook上分享就業和升學資訊,更轉載旅行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