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90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3-26
- 國民生產力
- 21631
- 附加生產力
- 60760
- 貢獻生產力
- 1100
- 註冊時間
- 13-12-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8007
- 主題
- 177
- 精華
- 44
- 積分
- 121498
- UID
- 1389083
   
|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1-23 15:20 編輯
我份人好現實, 同埋少許功利. 雖然心底裡最基本既希望係子女能平平安安, 健健康康, 但少不免亦會期盼佢地日後能入到名校, 繼而平步青雲, 咁自己安樂之餘, 得閑又可以係親友面講多幾樣子女既威水史, 沾吓佢地既光.
但作為男人兼爸爸, 做事都係頃向以理性角度去考慮. 所以為子女選校時, 除了所謂名氣/人氣, 我更偏重既係學校有冇一D能夠量化佢"能力"既客觀資料俾我去評估.
又講番我既選校要求, 其實我對子女期望好實際, 希望佢地日後有能力"食自己", 自力更生. 相信日後無論係香港, 定係世界各地, 如果要可以做到自力更生, 期望佢至少攞個Degree畢業應該係好合理吧! 咁所以選校時, 會從中學開始, 再往後退番去諗小學, 即係, 先諗日後想佢入咩中學(先至大機會入到大學), 再諗吓讀咩小學會容易入到呢D中學.
自問家底有限, 所以一心想子女係中小學時都係讀官津學校, 留番D錢日後升讀local degree, 或以備不時之需啦!
另外, 個人認為小學階段讀官津小學其實已經足夠, 即使有大把彈藥, 不妨等小朋友去到高小時, 更清楚知道小朋友既能力, 到升中時幫佢選間合適既學校, 再繼而投放適量既資源 (如搵間合適既直資中學, 或者去海外升學) 去協助小朋友係中學階段衝刺.
所以我先尋找一D升讀local degree學生比較高既中學(官津校為主), 然後再研究咩小學可以較大機會去到呢D中學. 於是, 我自己在選校時, 選擇了小學"升讀一線/B1中學比例"同中學"升讀local degree比例"呢兩個指標去評估學校.
根住一定有人會話: 嘩! 淨係睇呢D指標, 乜你咁膚淺? 我承認係可能會, 但呢D係屬於較客觀既資料, 亦係較統一, 咁至少可以有一個較一致既指標去比較/評估學校既能力同自己心目中既差距; 而且其實呢D指標, 除咗見到一間學校既學術表現是否理想, 可以推而廣之, 去衡量一間學校其它方面.
我又試吓講吓我既睇法:
*** 小學篇 ***
係官津小學, 因收生不能自控, 所以邊類學生/家庭背景都有, 學生係學習上既差異(包括家庭支援), 一定較高. 如果係咁既環境下, 能夠"恒常地"令一定比例既學生爭取到好成績 (入到一線/B1中學), 咁至少可睇到, 學生家長都傾向支持學校方針, 學生對學校歸屬感應較好, 否則應該會Hea考Pre-S1, 或者唔會太努力去協助學校爭取好既Pre-S1成績.
如果咁睇, 能夠令一定比例既家長同學生都"喜愛學校", 一定有原因吧!
*** 中學篇 ***
去到中學層面, 如果一間中學, 能"恒常地"保持一貫既入U率, 尤其係不論學生人數/學制/考試制度如何轉變, 咁至少反映咗, 學校既教職員, 有能力協助學生面對挑戰. 當然, 你可以話個D學校本身入得去既都係尖子, 成績繼續表現好, 無乜出奇.
其實只要細心留意, 每次環境改變, 總有一D名校成績向下走, 呢D就係一個顯示. 另一方面睇, 不少無名/二線中學, 多年來都係主收非B1學生, 但佢地既入U率如果可以達到B1中學既水平, 咁好明顯係有增值; 相反, 一間主收B1學生既中學, 最後入U率偏低, 就明顯係負增值學校.
另外, 係一間高入U率既學校, 某程度反映了該校大部份學生既心態同風氣. 學校風氣對學生既學習, 亦有好大影響.
所以參考"升讀一線/B1中學比例"同中學既"升讀local degree比例"去評估學校係幾有用, 都係睇吓你幾用心分析呢D資料衍生出嚟既訊息.
當然, 大家要求唔同, 你可能著重關愛, 功課量多D, 咁就建議你諗清楚有咩方法去評估, 唔好人云亦云.
***
除此以外, 針對近年一D家長既"要求", 同部份學校既"賣點", 我又有D個人觀點 (相信一定會有不少人反駁):
* 一條龍中小學
近年好多人去投考不同類型既私立/直資一條龍中小學, 但其實我好懷疑, 到底有幾多人係真係瞭解過佢地考果間學校既中學部同小學部? 須知道, 考入一條龍中小學, 其實理想係一路讀到中學畢業, 如果成日想中途走人或諗住攞住個升中保障先, 不如勇敢一點, 出去搵間強既私小, 或者有直屬學位既學校吧!
升中按成績分Banding, 雖然有標籤性, 但某程度上, 其實係希望能令能力較接近既學生歸入程度較合適既學校既方式, 減少同校學生能力上差異, 讓教學資源更集中, 效果更好, 原理亦有點似直資/私校收取能力/背景相近學生一樣.
但係一條龍中學呢? 因為要全部學生直升, 學生之間既能力差異方面經過6年小學課程之後會更明顯. 如果一條龍學校收番晒所有小學部學生, 除非有較好既資源去跟進拔尖補底, 否則, 恐怕只會攬炒.
另外, 一條龍中小學, 好聽就有教無類, 但實際呢? 家長自己去衡量吧!
其實最怕既另一場面係, 部份學生本身能力不夠, 但勉強能直升, 可能會令家長對學生能力有一個錯誤既憧景.
* 少功課, 唔好谷
點為之少功課? 點先叫唔谷? 如果你自己唔知, 咁.... 你想點?
問心吧! 你要求學校少功課, 唔好谷, 咁係咪都要求學術成績唔需要太高先? 咁如果學術成績都唔係太高, 升中表現自然唔會太亮麗, 咁你係咪真係接受先?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有D嘢, 真係要有適當程度既練習先可以做得好, 要求零/少付出多回報? 我都想, 但現實有冇先?
* 關愛學校?
關愛係選校方面我唔認為係太有意思, 亦唔係太實際. 如果你個小朋友係正正常常既(唔係SEN), 點解一定搵間特別關愛既學校? 到底係自己懶唔想有咁多功課之類既嘢要跟進, 定係其實你心底裡係有一個不切實際既期望, 希望有間關愛學校而又能自動令小朋友有好成績?
大多數正常既學校, 就算唔係對學生特別關愛, 應該都唔會專登害學生 (除咗某間我有保留). 咁如果你子女無特需要, 點解要咁關愛? 駛唔駛起間溫室俾子女去讀書? 不如 Home Schooling 算了吧!
* 活動教學?
活動教學? 咪玩啦! 你知唔知你口中講既活動教學, 包括/代表D咩呀? 如果自己都唔知, 咁.... 你想點? 搵間學校日日叫學生上住堂要跳住舞大叫"我地係活動教學"好唔好? 如果自己對呢D一知半解, 又唔清楚自己需求, 千祈唔好見到某校一寫住呢幾個字就兩眼發光衝埋去.... 小心車毁人亡.
* 訓練國際視野?
我比較傳統, 相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小朋友, 由小學至中學, 我覺得最重要係學會修身(培養品德)同齊家(明白自己係家庭同學校既角色同責任). 需唔需要治國平天下等佢大個自己決定吧!
訓練國際視野, 咁早叫小朋友學定天下事, 有冇必要呢? 依家資訊同科技都發達, 要小朋友知天下事, 只要佢肯睇多D報紙/新聞, 或者上網搵吓, 要知天下事唔會太難. 如果真係好想學習海外既嘢, 咁點解唔去"國際化"既學校? 例如有地球村學校之稱既灣仔官校, 有超過15個國家既學生, 親身接觸總俾由老師講解, 新聞/網上見聞嚟得實在, 而又更有深度吧!
* 培養成為未來領袖
世界上最大既問題之一, 係太多人想做Leader, 所以, 有必要不斷培育"領袖"嗎? 而且, 個人認為, 真正既領袖, 根本無需培訓. 只怕培訓完出嚟既, 好多本身力有不逮但依然當自己係真。領袖. 世界之所以可以運行正常, 係需要不同類的人, 各施其職, 如果全世界都只有領袖, 恐怕世界好快回歸洪荒, 咁大家可以一齊去提升洪荒之力了!
唔理你是否同意我以上既觀點, 我只係想同大家講, 做得家長都係成年人, 就算未夠成熟都要學習點樣去為子女計劃, 為子女選校最重要係知道自己想要乜, 同埋點解要選個間學校. 千祈唔好人云亦云咁去選校/考學校.
仲有就係, 萬一出現計劃以外既事, 如入到名小但子女跟唔上, 要馬上諗同執行Plan B, 絕對不要為了面子, 輸了孩子.
瞭解自己想要乜, 有計劃咁去執行同跟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三者都係好緊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