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中史首納香港史 不迴避敏感議題
發新帖
查看: 327|回覆: 1
go

中史首納香港史 不迴避敏感議題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5-11-10 08: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中史首納香港史 不迴避敏感議題
2015-11-10

        (星島日報報道)教育局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已進入尾聲,當局將於本月底正式推出課程方案,並展開諮詢。本報獲悉,首次納入課程的香港史內容,將以對照方式與中國歷史並行講述,強調中港互動與彼此影響,預料多個牽涉中港關係的近代歷史事件,包括六七暴動經過、六四事件對港影響等,日後將首次列入課程。當局亦會為新課綱進行兩階段諮詢,是歷來課程修訂的首次。
        
         備受關注的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課程大綱即將揭盅,今次修訂焦點是增加近代史比例,並首次將香港史納入課程。
        
         據了解,新增香港史內容雖不設獨立篇章,但會以編年史方式,與中國歷朝發展作對照介紹。在近代中國的部分,以中港兩地互動與影響為教學焦點,比如加強香港在辛亥革命及抗戰時的角色與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內地政局如何影響本港,亦是日後香港史的重點。消息指,課程不會迴避敏感議題,預料受文革影響的六七暴動、改革開放與六四事件對港影響等內容,日後將納入課程。
        
         現時高中中史科課程必修部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已包括建國初期政治運動及經濟改革、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議題,消息指初中課程將沿用此框架,強調公正、持平及客觀,「新課綱不會輕輕帶過文革,或者說大躍進沒死人。六四事件在討論改革開放的挫折時,亦一定會提到。」課程大綱將列明學習重點及涵蓋哪些史事,至於教學方法與史觀,由教師專業自決。
        
         消息指,當局認為現行課程施教上側重歷朝治亂興衰,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部分學校更跳過近代史不教,無助學生認識國史,期望新課程讓初中生認識歷史功過,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體會當時社會限制與想法。對於有不少教師質疑要增加近代史課節,消息指主要原因是近代史所涉史事與史料較多,須相應調整課節比例,強調無政治考慮。
        
         以往當局修訂現有課程,只會進行一次過諮詢,但今次中史科備受關注,據悉當局將仿效新課程的諮詢模式,先在本月底推出課程大綱初稿進行諮詢,收集前線教師意見後再行微調,預定明年四至五月間再作第二次諮詢,始會推出最終課程大綱。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5-11-10 08: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JWKun 的帖子

教科書作者:謹慎處理近代史內容
2015-11-10

        (星島日報報道)修訂後中史科課程預料加入六七暴動等香港史內容,有撰寫該科教科書的資深教師指,對敏感的近代史事會謹慎處理,由作者及編輯開會討論文字描述,確保觀點得到社會大眾所接受。他又預料,教科書提及六七暴動、六四事件等香港史內容,多集中於事件經過與影響。
        
         李求恩紀念中學教師徐曉琦曾撰寫中史科教科書,當時已涉獵六四事件及改革開放等內容。他指中史教科書著重原因、經過及影響,新課綱首度加入香港史內容,多是中國影響香港,故相信描述上較集中後兩者。
        
         以六七暴動為例,教科書已有文革內容,須新增的是當時香港情況,「比如示威者舉《毛語錄》往港督府示威、土製炸彈等經過,對殖民地統治帶來甚麼影響,如何改變港英政府施政,均須提到」。至於六四事件,他認為教科書可加入港人遊行集會聲援北京學運,以及移民潮與信心危機等,「這些議題現在沒有科目會講,但正是學生想知,教師要認識的歷史,相信日後研習中史將更立體。」
        
         近代史有不少爭議事件,部分更牽動政治爭議,徐曉琦坦言教科書作者與編輯看待近代史,一般較古代史謹慎,甚至逐字逐句敲定內容,確保觀點持平客觀,獲社會廣泛接受,「最重要是千萬別被人有所聯想,認為書中這樣寫有政治動機。」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