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5-18
- 國民生產力
- 3564
- 附加生產力
- 4580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20
- 主題
- 12585
- 精華
- 0
- 積分
- 77091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2-17 16:34 編輯
(星島日報報道)隨港生熟悉內地升學途徑,北上升學漸趨普及。專門供前往內地或台灣升學港生申請的「羅定邦勵志獎學金」,新學年的資助名額由現時十個增至二十個,每人每年可獲發一萬元,最多可獲四年資助。
羅氏慈善基金日前舉行簡介會,基金執委曹啟樂透露,由該基金設立的「羅定邦勵志獎學金」今年把獲獎學生人數由十人提高至二十人,根據過往經驗,預計每三個申請人競逐一名額,報名日期由即日至八月十二日。
曹啟樂提醒有意報名的學生,須為中學文憑考試的應屆考生,文憑試五科成績達三級或以上,並且已獲內地或台灣的高等院校取錄為本科生。他又強調會考慮申請人的成績、品行和抱負等因素,「要展現往內地升學的強烈意願」。
去年在文憑試考獲十九分的夏琪,未能在港升讀大學,又認為副學士等銜接課程「太博」,因而選擇入讀中山大學。提到內地升學的困難,她直言,「院系要求大一生一年內寫一百篇中文文章」。而且大學重視體育,學生要在指定時間通過跑步及游泳考試。對於就業前景,她表示,「現時不少學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我會有較大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