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高中中史公開試 多招改革減死背
發新帖
查看: 380|回覆: 1
go

高中中史公開試 多招改革減死背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1#
發表於 15-2-12 15: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2-12 15:31 編輯

放大圖片

■吳克儉指教育局與考評局一直緊密合作,在中史科公開試鼓勵多元化評核模式。圖為文憑試考試情況。

中學中國歷史教育情況近年備受關注,課程發展議會去年特別成立「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檢視優化中史課程。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重申,自2001年起,當局已要求初中生每周平均兩節課要必修中史,當中88%中學設獨立中史科。他又指,高中選修的中史科近年於公開試進行不同改革,包括取消多項選擇題、於題目提供歷史資料供分析及綜合評鑑,避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現正進行的中期檢討亦建議取消校本評核,減少師生壓力。

盼優化課程增學習興趣

吳克儉昨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委員會透過優化中史課程,希望提高學生學習中史的興趣,首要工作是照顧初中獨立中史科,另也會規範課程,予小部分以其他模式教授中史的學校依循。

取消多項選題 考核綜合能力

至於高中情況,吳克儉表示教育局與考評局一直緊密合作,鼓勵多元化評核模式,近年來中史科公開試已取消了多項選擇題,減少要求記憶國家歷史細節;又在考卷中提供多項歷史資料,考核學生分析、評鑑、綜合、推論等不同能力,避免死記硬背。

於早前的新學制短期檢討及正進行的中期檢討,已分別於中史科減少一個佔課程15%的選修單元,以及建議不再實施校本評核,有望減少師生壓力。

他指當局會繼續聆聽各持份者對中史科評核的意見,按實際需要作改進。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1
2#
發表於 15-2-12 15: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2-12 15:32 編輯

立法會五題:在中學教授中國歷史
***************


  以下為今日(二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慧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的資料,在一九九九年報考香港中學會考(會考)中國歷史科(中史科)日校考生有30 649人,約佔考生人數三分之一,而去年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中史科的日校考生有6 464人,約佔考生人數十分之一。有評論指出,考生人數連年下降將會使中史科有「亡科」的危險。按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回覆本會議員的質詢時解釋,現時全港初中都有教授中史,只是課程模式不同。課程發展議會(議會)已在二○○一年編訂課程指引,列明中史及文化為初中核心學習內容。在本學年,有392間中學(即88.29%)在初中設有獨立的中史科,當中有350間(即78.83%)在整個初中設有獨立中史科,另有42間中學在初中其中一或兩年設有獨立中史科。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在二○一三/一四及二○一四/一五學年修讀高中中史科的學生人數;二○一五年文憑試中史科的考生人數及其佔日校考生總數的百分比,以及該人數及百分比與報考最後一屆中學會考中史科的有關數字如何比較;

(二)鑑於議會正檢視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科的課程,而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表示,當局「會更新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的課程內容,豐富學習經歷及加強師資培訓,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興趣和認識,及擴闊國際視野」,當局會否透過今次的課程檢視,落實中史成為每位初中學生的必修科目;若會,詳情如何;若否,當局會如何鼓勵青年人更全面和正確地認識國家的歷史;及

(三)當局會否考慮調整高中中史科的課程設計及考試模式(例如改以更多元化的答題方式評核考生的中史水平),以減少考生強記國家歷史的細節;若會,詳情如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李慧議員問題的三個部分,現答覆如下:

(一)在二○一三/一四學年修讀高中中史科的學生人數,中四是8 755人,中五是7 619人,而中六是6 622人。至於二○一四/一五學年,我們暫時未有有關數字。

  此外,二○一五年文憑試中史科的考生報考人數為6 318人,佔日校考生總數10.1%。最後一屆高考(即二○一二年)中史科考生人數為4 753人,佔考生總數15.2%。最後一屆(即二○一○年)中學會考中史科考生人數為26 790人,佔日校考生總數32.3%。

  新高中學制與舊學制兩者在學生選科方面有顯著的分別。在比較兩組數字之餘,需要留意新學制亦屬進入大學的高考,一般考生只選兩至三個選修科,而昔日中學會考一般學生選四至五個選修科,故此不宜簡單直接將今天文憑試的選修人數與昔日中五會考的選修人數相提並論。另一方面,中學文憑試作為大學入學試,中史考生人數較舊制高考多。

(二)課程發展議會在二○○一年編訂的《學會學習》課程指引,已列明中國歷史及文化是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必須學習內容。初中中國歷史不但必修,更列明教學課時不可少於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總課時的四分之一,即平均計每年級約每周兩節課,並有指定內容。

  現時,88%中學在初中以獨立科形式教授中史;4%以中史為主軸,結合世界史事件為內容;另外8%開設專題形式的綜合中國歷史課程。這是學校因應整體課程編排、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和教師的能力素養等,嘗試以不同的課程模式組織中國歷史的元素和內容,藉以擴闊研習的角度,和加強課題之間的聯繫。教育局認為這些課程模式有其好處,同意讓學校按照學生的需要、興趣及能力,教師的專長和學校的情況作出選擇。現時全港初中學生都有修讀中國歷史,大多數學校都採用獨立學科模式(即皇朝順序式),其餘的學校都有教授中國歷史,只是課程模式不同而已。

  課程發展議會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及轄下工作小組現正檢視如何優化獨立的中國歷史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首要聚焦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旨在照顧大部分推行獨立中國歷史科的學校。當上述工作完成,如有需要,專責委員會也會照顧少數推行以其他課程模式教授中國歷史的學校(例如因應個別校情,以中史為主軸結合相關世史課題),讓他們有一個更有規範的課程可依循。

(三)教育局重視中國歷史教育,且已於二○○一年列為初中必修;高中方面,中國歷史科向來都是選修科,這地位沒有因新高中學制推行而有改變。至於中學文憑考試,教育局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一向緊密合作,經常就課程範圍及考試模式進行檢討。

  教育局一直鼓勵運用多元化的形式評核學生的學習表現,中史科亦不例外。近年來中國歷史科在公開考試的改革包括取消了多項選擇題,減少要求學生對國家歷史細節的記憶,又採用歷史資料題,在考卷中提供多項資料,考核學生分析、評鑑、綜合、推論等不同能力,避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過去的新學制短期檢討,已減少學生修讀一個選修單元,使課程的分量減少了15%;而現正進行的中期檢討,亦建議不再實施校本評核,相信能減少師生的壓力。教育局會一如既往,繼續聆聽各持份者對中史科評核的意見,按實際需要作出改進。



2015年2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10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