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2-6-10
- 國民生產力
- 3347
- 附加生產力
- 4460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057
- 主題
- 12553
- 精華
- 1
- 積分
- 75004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2-5 09:29 編輯
 
踏入二月,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過,統一派位亦已截止交表,家長大可休息一下,等待終極放榜。但奇怪的是,這幾天仍收到不少家長電郵,問如何為子女選擇優質學校?恰巧本周六下午,我要到灣仔合和中心出席升小選校講座,據主辦單位透露,名額已爆滿。我估計這些家長是明年、甚至是兩年後才要為孩子報小一,現在提早搜集資料以作部署,家長們的勤奮和毅力令人佩服!
每次出席選校講座,總有家長問如何為子女入讀名校鋪路,他們眼中,名校的定義是成績好,名氣高。我卻認為,名氣是假象,可以借助傳媒包裝出來,也可以是「食老本」,是上一代校友的餘輝惠澤後人吧了;反而成績有公開試表現作客觀指標,但不要把焦點放在一、兩個狀元身上,而要留意學校整體表現;學校的增值指標、校本評核也是很好的參考資料。傳統名校必有其優秀之處,但同時這些學校不少是催谷型,功課量多,課程艱深,拔尖有餘,補底不足,同儕競爭激烈,老師支援不足。要立體而全面認識這些學校,最好找一些子女正在這些學校讀書的家長問問,求取平衡。
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校便是優質學校,哪一所學校能配合子女的成長發展需要,它便是好學校了。所以選校關鍵是先要認識自己的子女,他們的學習方法、能力、興趣、性格如何?他們若有某些特別才能或特別需要,學校能給予足夠支持嗎?他的能力水平與學校水平是否相距很遠?他的性格是喜歡競爭或是需要很多支持肯定以提升自信呢?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因為崇拜某某學校,便按收生要求,把孩子化妝或模造成另一個人,以配合學校,最終受損是孩子。
總的來說,選校應以孩子為本,而不是以學校為本。
張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