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平心而論,現今小學生學習範圍太深 - by Radiomama ...
發新帖
查看: 2623|回覆: 9
go

平心而論,現今小學生學習範圍太深 - by Radiomama [複製鏈接]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101
1#
發表於 14-12-29 10: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4-12-29 17:29 編輯

被冰封的好好的帖, "平心而論,現今小學生學習範圍太深"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21329

#5 "不是所有科目如此.  中文確是深了, 以前中學課文都拿到小學去, 小三讀《愛蓮說》, 楊修死早幾年, 中一就睇佢點死 ; 不過, 數學越教越淺, 一些算術基本功都拿到奧數去了."

#6 "小四有魯迅的差不多先生,以前是中四?中五?"

#22 "所以現在我勸孩子尚讀幼稚園的家長,不要只給孩子看英文書,要盡早多看中文書"

#75 "中文叻既中學同學, 小學好早已經唔睇小羊羊, 木連樹,紅頻果. 係睇古龍, 金傭....  現在睇好深文學作品.."

#15 "中文o個種深仲要係冇辦法靠短期操練得返黎,所以都是盡早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為妙。" --- 萬二分認同, 多謝 ANChan59 今年初係討論區分享小朋友讀及背誦 "三字經" 用來學古文, 典故, 做人處世及中國歷史等多方面好處, 雖然小女今年年初小三才開始學及背 "三字經", 她的中文古詩詞, 典故及中國歷史等知識真的好好多, 而呢方面的興趣亦激發起來. 我係另一帖 高小初中想嘗試睇金庸, 請教睇邊本先呢?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55653&extra=page%3D1 亦得網友分享及介紹依家小四慢慢開始睇金庸, 真心話, 如果佢能 keep 住落去, 中學中文以至 DSE 中文我可以提早收爐唔洗擔心了. 依家中學中文如果係小學階段唔花啲心思及時間培養對中文及中國歷史文化及典故有興趣, 到中學先至追會比較吃力了. 我個人愚見, 依家DSE 嘅中文, 中文內包含有中國歷史+文學+典故等, 對考生個人的中文文學修養有一定程度要求啊!

真心分享, 小學生家長們唔好只係專注英文 (因為係 EK 好多請教, 分享及討論都圍繞英文 ), 小學階段千祈唔好忽略中文, 反而要認真努力培養小孩對中文興趣, 中學中文及DSE 中文真的考得好深入, 唔係考表面野啊!


Remarks:
討論區: 高中教育--中文成績: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4019&extra=page%3D1, 我地作為小學生嘅父母, 不妨睇下呢個帖, 好好的反思. 好彩依家大家嘅小朋友仲係小學階段, 仲有時間"培養"小朋友中文興趣, 大家一齊努力啊!

點評

cleverpig0011    發表於 14-12-31 00:52
王家爸爸    發表於 14-12-29 15:34
hingning   好多謝你分享  發表於 14-12-29 11:09
   16    0    0    0

Rank: 5Rank: 5


1685
2#
發表於 14-12-29 14:27 |只看該作者

回覆:平心而論,現今小學生學習範圍太深 - by Radiomama

中文科都係我經常同朋友議論的話題。有一個大陸做老師既朋友睇過我仔啲功課(小二),佢覺得香港中文課程深廣但不紮實,而且操之過急。呢一點我都好同意。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3#
發表於 14-12-29 15:14 |只看該作者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4-12-29 10:16
真心分享, 小學生家長們唔好只係專注英文 (因為係 EK 好多請教, 分享及討論都圍繞英文 ), 小學階段千祈唔好忽略中文, 反而要認真努力培養小孩對中文興趣, 中學中文及DSE 中文真的考得好深入, 唔係考表面野啊!


香港英文科份卷係「第二語」水平,中文才是「第一語」水平。
好多家長學生搞唔清楚,以為推到英文有 ** 就得,
但其實就算有 ** ,都只係「第二語」,出去外國,一樣要你有 TOEFL 或 IELTS。
反而中文的 ** ,才是真正真材實料。
其實外國大學,好多都將重點放在「第一語」成績,英文有 TOEFL 或 IELTS 就得。
因此大把英文麻麻的大陸台灣學生,都入到外國名大。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132916
4#
發表於 14-12-29 15:40 |只看該作者
英文科筆試(文法,作文等),香港學生不一定比鬼仔差,但聽力和口語,差別可以相當大。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101
5#
發表於 14-12-29 17: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5-1-2 15:38 編輯

討論區: 高中教育--中文成績帖: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4019&extra=page%3D1

討論區:  升中派位  ----- 其實中小升英中係咪真係會好辛苦?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69717&extra=page%3D6


#12 中學中文係唔同晒,好深層次.....我小朋友小學中文係TOP5,但上到中學就出晒事,雖則合格高DD,但已經同小學兩碼子事,佢已經叫好喇,其他同學成績慘不忍睹....

#13 我果個都係英文好過中文喎;升到中學後,中文同中史係成日扣寫錯字分(少一點一劃咁)反而用英文作答的科目,無乜扣串錯字分,佢覺得中文字仲難寫。

#17 .......一提到中文,通常係最難學好嘅科目,我大囝到而家高中都仲係衰呢科,所以經驗話我知中文絕對不能忽視。所以我細囝好早已經頗重視呢科。

#28 已經中三了,小學英文程度低, 小學時英文成績只是一般,但上了中學後,中文科或中文教的科一直全炒,反而英文教的科目無問題,甚至可以在前幾個 .....

#29 香港普遍比較重視英語,很多中學都會刻意製造很多英語環境,所以只要英文唔太差,升上中學通常都會慢慢進步,達標,但中文就唔同,閱讀理解,詞彙運用,文章,文言文等等都增加了中文難度,亦連帶中史,通識等都會受影響,尤其男孩子一般語文冇數理感咁強,好容易會衰響呢d科。


我地作為小學生嘅父母, 不妨睇下呢個帖, 好好的反思. 好彩依家大家嘅小朋友仲係小學階段, 仲有時間"培養"小朋友中文興趣, 大家一齊努力啊!

Rank: 8Rank: 8


16422
6#
發表於 14-12-29 17: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平心而論,現今小學生學習範圍太深 - by Radiomama

而家趨勢好明顯是重中輕英,跟袓國接軌, 同不同意就見仁見智




307
7#
發表於 14-12-29 19:06 |只看該作者

引用:而家趨勢好明顯是重中輕英,跟袓國接軌,+同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692
8#
發表於 14-12-29 23: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venicebb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2Rank: 12Rank: 12


62101
9#
發表於 14-12-30 13:0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4-12-30 13:01 編輯

引用torunpoland討論帖: 陳耀南-我們現在為甚麼還要讀一些中國古代文章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8035&extra=page%3D3

第一,是要了解人性人情,以洞明世務;第二,是要了解中國文化精神,以知所承繼;
第三,是要增加文學修養,以提高表達能力和藝術樂趣.
以上三點,對各行各業,,甚麼年齡的人,都是重要的.

首先,物質科技的確是日新月異的,但古往今來的人性人情,卻大同小異.人性人情,便是文學藝術的基礎.當然,工商世界與農業社會兩者的生活環境不同,人的做法與想法也自然有異;不過,親情友誼之可珍,天道命運之可疑,山水田園之可愛,鬥爭殘殺之可懼,許多情節,固然”太陽之下無新事”,許多感受,也是古今中外,同出一轍.這也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有關作品,能夠引起共鳴的原因.我們也藉此而對人對己,對事對理,都增加了解.此其一.

其次,最基本的人性人情,便是求幸福地生存,求不斷地進步.為了提升物質與精神各方面的生活質素,人就作出種種努力,表現為宗教,哲理,道德,法律,政治,經濟,科技,藝術......等等,其成績之總和,便稱之為”文化”.文化是代代承傳的,正如長河巨川,不可斬斷.文學是文化的一環,也是與日常語言文字關係最密的一種藝術.通過前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我們最容易了解文化精神的所在,於是知其得失,可以有所承繼.此其二.

第三,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但是,那演變是緩慢的,逐漸的,後先相繼的.以中文而論,語法,詞彙,都大體相通,甚或一致;而字體的長期統一,穩定,更給我們以直接閱讀的重大方便.古人文章超奇的想像,高雅的情思,縝密的構句,優美的措詞,流暢的律調,諧協的聲韻,在在都給讀者以藝術的沾溉;讓我們欣賞之時,有無窮的樂趣;運用之時,有無盡的營養.此其三.

當然,時世不同,讀者的心境有異,即使欣賞同一作品,那詮釋,感受有時也會分別--這點,明清之際的王船山,昊已在現代西方”接受美學”興起之前講過--也因此,現代我們讀中國古人的文章,可以在欣賞與評論方面,繼續增加新解,於是又一點一滴地豐富了整體的文化.

所以,前人的智慧,是現代的參考;文言的典範,是語體的營養;而今人的努力,又反過來把古代的成就發揚光大--或者考驗,淘汰.事實上,古人的寫作雖然比不上現代人那麼容易,古代的壞作品也理所當然地為數不少.好在,這些東西的絕大部分,都經不起無情的時間考驗而消失了.所謂”美斯愛,愛斯傳”,歷代家傳戶誦的精品,它們的傳達的訊息,變為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它們的名言佳句,變成了日常的成語諺語,從逍都大邑到窮鄉僻壤,都共同表現了民族的文化.

譬如本書所選的四十多篇短文而論,它們的主題和雋語,就表現了中國傳統的”三達德”:--


首先是”智”.”智”是對事物情理的洞悉.<左傳>的”一鼓作氣,再衰而竭”,道出了”衝勁”的可貴而又難以持久,”隣之厚,君之薄”,又是國際基本矛盾的真正認識.西周的智者,已經昭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現代人如果缺乏這種政治胸襟,就真應愧死.為人師表的,更應當取法孔子的鼓勵學生”各言爾志"(<論語>).善學莊子的”目無全牛”,我們便容易”游刃有餘”地做事.讀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我們知道”弱國”不一定就”無外交”,而身為領袖,最可貴的是禮賢下士,而誠懇地道歉.<韓非子>的”互相矛盾” ”狗猛酒酸”,都是生動的比喻.<戰國策>裡面的”酁忌與徐公”,促使人們面對阿諛時懂得反省.<史記.貨殖列傳>展示了千百年後西方經濟學家所美稱的”無形之手”;<世說新語>謝安的故事,闡釋了為甚麼”身教”重於”言教”.謝道韞”柳絮因風”的設擬,讓千百年前的人醒覺女性的藝術才質,從來都勝過許多男兒,劉禹錫”惟吾德馨”的自信,喚醒了許多人問舍求田的迷執.韓文公的短札與雜說,啟示了”用人”與”為文”的真理,王文公的短文,從反面揭示有天才不可無教育.......諸如此類,都可以使讀者的智慧,有所增長.

然後是”仁”.”仁”是無限的愛心,也是儒家所標舉的萬德之本.”鳥獸不可與同群”(<論語>),我們因此尊重避世的”隱士”,但更崇敬用世的”志士”;而只要堅持理想,不斷努力,充分表現了人類愛的”天下為公”(<禮記:大同.小康>)不會是永難實現的理想.”大同”或者還是遙遠了,要亂世恢復”小康”,要報答故主的知己,要扶持子姪般的領袖,諸葛亮以由種種愛心而匯成的責任感,鞠躬盡瘁,在感人肺腑的<出師表>中,展示了一顆”兩朝開濟”的老臣之心.在驚覺政治的黑暗與冷酷之後,”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陶潛,毅然捨官歸去,移情於”欣欣向榮”的田園草木,甚至”不足為外人道”的桃花幻境”.比幻境容易”問津”的,是吳均與陶弘筆下的江南山水.同樣地愛山愛水,但絕不放棄仁民愛物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獨樂與眾樂合一的歐陽”文忠”,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甚至在<世說新語>記載的”新亭對泣”中,號召朋友們化悲憤為力量的王導.要貫徹國家社會之愛,自然先要愛護人才,人才不單是王安石所鄙夷的”雞鳴狗盜之士”(<讀孟嘗君傳>),更不是劉基筆下的”金云其外,敗絮其中”的高官大將(<賣柑者言>),不過,如果不受栽培(<傷仲永>),或者未逢”伯樂”(<雜說四>),甚至變成龔自珍誓要救治的”病梅”(<病梅館記>),那就值得關心社會的人,特別是身居九五之尊,準備”噓氣成雲”,”神變化,水下土”的靈龍(<雜說一>),好好反省了.至於周濂溪鍾情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愛蓮說>),而李青蓮又在<春夜宴桃李園中序>中高唱:”天地者萬物而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真箇秀句如珍,噴薄而出,都是源於深摰的生命之愛.

”仁者必有勇”,”勇”是一種現諸於行動的強大精神力量.這力量使人在苦難艱困中,拔升自己.<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章,對勞苦空乏,挫折重重的人,是最有力的安慰與鼓勵;而<荀子.天論>的號召,也激發了不甘與草木同腐者的鬥志.有時是為了一種理想,一些原則,而犧牲自己.<史記.荊軻傳>”圖窮匕現”的一幕,就凝住了這位烈酒的勇武.更大的勇武,是克服自己,張良的忍辱負重(<留侯論>),周處的改過自新(<世說新語>),都是古人所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最好例證;而韓愈在<伯夷頌>中指出:”信道篤而自知明”的特立獨行之士,能夠橫眉冷眼對天下後世的千夫之指,才是真正的勇者,至於方苞的揭露黑獄,扣戈人弦,出自舊社會的一介文人,也不失為一種勇氣了.

所以,古人的好文章,是很值得讀,很應該讀的.

怎樣讀?--七個要訣:

首先是”明訓話”--透過工具書,參考書的幫助,初步解通了文義.

其次是”析章句”--掌握了全篇的結構,段節的大意,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開合呼應.

第三是”體用心”--體會作者的撰寫動機和全文的主旨.

第四是”會情理”--進一步探討作者的生活環境和思想背景,以明白作者為甚麼會有此感此情,甚至為甚麼要採取某種表達手法.

第五是”賞藝術”--沒有情思不成其為藝術,單有情思而沒有語文技巧,也不成其為藝術.作品的謀篇組織,修辭造句,對偶聲律,用典舉例,比喻誇飾......等種種藝術,都要留心欣賞.

第六是”務朗讀”--好的文章一定富有音樂感.流暢的節奏,鏗鏘的聲律,以至作者的情思,一定要投入而放聲朗讀,才能真正體會.自己執筆的時候,朗讀也是極好的檢驗作品的方法.

第七時”多背誦”--好的作品,自己喜愛的作品,如果並非太長,一定要背誦;否則也要背誦片斷,那些篇章的段節層次,精辭美句才真正成為自己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營養.自己的記憶力,也因此可以鍛鍊加強,以作為進一步理解,發揮,創作的基礎.

1993年10月


<中學生文學精讀.古文>
ISBN 978-962-04-1189-2

Rank: 7Rank: 7Rank: 7


13024
10#
發表於 14-12-31 18: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小時了了 的帖子

同意, 阿仔學校今年開始已要交分別圖書館科及中文科的讀書報告, 平均一個月交一份. 還有隨筆,週記,社評.而小四老師介紹金庸, 同學仔就去圖書館借, 現在已看了金庸大部份作品
中文課程有差不多先生, 背影

老師真的下心思谷中文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