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024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4-12
- 國民生產力
- 61
- 附加生產力
- 740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7-2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621
- 主題
- 104
- 精華
- 0
- 積分
- 12084
- UID
- 27213
  
|
幾個月前看程介明在信報的一篇文章,講述在大學轉制雙班年,高考及第一屆文憑試學生同讀大學一年班,各大學都發現文憑試的學生較高考學生活潑及好發問。他認為這就是通識所造成的結果。
記得我讀完書後,輔助了弟弟進入大學。快要開學時,我對他講,如果不是專業學系,讀大學重要的不是本科知識,而是思考能力、對社會的認識及其語文能力。因此,本科知識讀得不過不失就可以,但需要注意兩方面,一是英文,二是多留意時事。
弟弟比我遲近十年讀大學,但其實大家在入大學時對社會的認識都不相上下,都是書本知識充足,時事認識不足。
到女兒讀中學,以性向來說,她理應和爸爸及叔叔一樣,都是對時事沒有興趣。但無奈通識是必修,所以也要付出一定努力,唯有經常和我討論時事。慢慢地,她從完全沒有興趣,變得不再討厭,再變為有點興趣。有時,在學校她也會和她的一個死黨討論一些很深入的社會議題。
女兒也讀大學了,開學不久就有超大型學運。在這期間,她參與其中,非常專心地留意著事件的發展,對每一個細節都很清楚,對每一個問題都細心地思考。在佔中一事,她破天荒可以用平起平坐的姿態和我討論。
對女兒的入大學忠告,和對弟弟有些不同。雖然這個中中生,比起當年英中畢業,要讀港大的叔叔的英文強多了,但英文仍是她要努力的事項。相反地,時事方面,我不需要特別叫她注意,她自己已有基本的認識及濃厚的興趣了。另外,論思考能力,經歷通識洗禮的她,思考能力已比爸爸及叔叔入大學時強了。
對削減政治議題,我無意見,因為政治已深入校園,每年培養了思考能力較高、對社會觸覺較強的學生了,這趨勢很難逆轉。
Pandora’s Box一經打開,這個社會再也不會回復舊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