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1-1-23
- 國民生產力
- 3193
- 附加生產力
- 4376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6640
- 主題
- 12511
- 精華
- 0
- 積分
- 73602
- UID
- 168291
  
|
【明報專訊】中國大陸一年一度在港招收大學新生的工作已開始,市民在報讀什麽專業的問題上要考慮將來畢業後的出路,當中,中醫大學畢業生要面對的嚴重學歷錯配問題,的確不容忽視。
香港只有3間大學有中醫學院,每年約培養70至80位中醫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但近年中國內地有相當多中醫藥大學或學院已陸續招收港生前往就讀,其人數之龐大,今後如不加以調整,則會為香港中醫業的就業市場,乃至中醫師的專業市場帶來很大問題。
目前香港的註冊中醫、有限制註冊中醫,與表列中醫合計有9514人,他們絕大部分在私營診所執業,能進入醫管局中醫診所執業的,只有200餘人。按目前的現狀,中醫師的就業市場如能容納現在本地每年培養的70至80餘位中醫畢業生,已算幸運。
大陸培養港籍畢業生迅速增加
而大陸地區近年培養的香港籍的中醫大學畢業生人數迅速增加,以華南地區某省份為例,該省有招收港生的其中一間大學,在2013年已招收中醫專業的港生251人,約是香港3間大學當年招收人數的3倍。一間大學的招生數字已如此可觀,而香港中醫執業資格試承認其畢業生學歷的大陸院校有29間之多,當中已有不少院校已招收或計劃招收香港學生。如以多間大學合計,則香港的中醫大學畢業生人數,便蔚為壯觀(估計會有過千人至數千人之多)。
香港目前的中醫專業市場的確難以容納這支「龐大」的中醫大學畢業生隊伍,這一領域極有可能成為年輕專業人才學歷錯配的重災區。學歷錯配不僅令畢業生及其家庭所投入的時間與資源未能得到合理的回報,亦會為業界及社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未能找到專業對口工作的畢業生可能會失業,浪費專業人力資源之餘,也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即使他們勉強擠入現在狹窄的中醫市場,亦只會進一步拖低現已偏低的中醫畢業生待遇,並會為業界帶來惡性競爭,影響為市民服務的質素。
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特區政府或有關機構應盡快着手統計,大陸地區在過去數年有多少間大專院校在香港招收中醫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香港的中醫業市場可容納的畢業生人數又是多少?並盡快將有關資訊向市民公布,使市民與學子可避免「一窩蜂」地入讀某些專業。
二、內地大專院校來港招生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以減輕香港學生的升學壓力,幫助香港培養人才。但各地院校並不一定了解香港的情况,因此,特區政府應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上述統計所得的資料,尤其是香港中醫師人力資源供求情况的調查結果,以便有關部門能對各地院校的招生人數作宏觀的調整或安排。
三、中醫中藥、針灸、骨傷整復、推拿等治療方法,其實可以為解除市民的病痛發揮更多的作用,但香港目前無論在公營或私營醫療市場,都未有充分發揮中醫師的作用,中醫師所佔的市場份額極少。因此,特區政府應該盡快制訂發展中醫藥的政策,例如在財政上,對公立醫院病人分流至私營中醫市場提供津貼;在政府預留500億元將實施的醫療保險中加入中醫元素;並將中醫服務納入公務員醫療福利體制;開展中醫住院服務;開展中醫「治未病」的服務等等,以便充分發揮中醫服務成本低效益高的優勢,推動中醫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為將來的中醫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減少學歷錯配的情况。
作者是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