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24
- 國民生產力
- 3642
- 附加生產力
- 4606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0
- 主題
- 12608
- 精華
- 0
- 積分
- 77516
- UID
- 168291
   
|

就 讀 香 港 道 教 聯 合 會 圓 玄 學 院 第 三 中 學 中 三 的 江 愛 蓮 ( 左 二 ) 及 江 美 雪 ( 中 ) , 獲 學 校 提 拔 參 加 朗 誦 比 賽 , 提 升 對 學 習 中 文 的 信 心 。
(星島日報報道)融合教育有助非華語學生適應本地的教育體系和學習中文,但同時令不諳中文的非華語生在主流學校學習時面對不少困難,教育局本學年向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的學校,提供津貼。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按學生中文能力分組,並銳意在課程上作出調適,令非華語生的中文學習有很大進步,及格率上升;亦有學校的非華語生在校際粵語詩文朗誦比賽中奪獎。
教育局本學年起為消除指定學校標籤,改為向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提供津貼和校本專業支援服務,其中今年獲撥款六十萬元、位於屯門的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早於○三年開始取錄非華語學生,但至近年容許在共同課程架構之下,為非華語生提供經調適的考試,以及突出教學重點的課程模式策略,令學生的中文科及格率比以往多一倍以上。
該校中文科主任葉雅紅表示,以往非華語生學習一般中文課程及格率偏低,一組十三人只有兩名學生及格,但去年起首次在課程上作調適後,她所任教的中二級非華語學生能力較高組別中,八位學生中有三位考獲中文科及格成績。當中就讀中二的越南女生范卓堯,來港一年半,現時中文科成績比中一時進步逾三成有多,二百分滿分能考獲一百二十分,作文字數更可達八百字,成為接受一年多調適課程後成績進步最多的非華語生。
范卓堯表示,「學校以高小TSA補充練習為非華語學生作課後補底班,又教我們善用免費對譯網站上網『查字典』。」協助該校作課程調適的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主任黃鄧淑惠表示,非華語生學中文的問題之一是缺乏詞彙,「我建議該校率先試驗以對譯網站,協助學生遇到不懂以中文表達的字詞時,可快捷地輸入自己國家的文字作中文翻譯,有些網站有語音功能,他們更可即時知道中文發音。」
位於將軍澳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則由一一學年才開始招收非華語生,該校花了兩年時間籌備專為外籍學生而設的調適中文課程,按能力分四級水平,包括程度一乙、一甲、二和三,為加強非華語生學中文的信心,更揀選有心想學好中文的學生,參加校際粵語朗誦比賽。
就讀中三的巴基斯坦裔學生江愛蓮和印度裔學生江美雪,自中一開始參加校際朗誦節,前者去年獲校際朗誦節粵語詩文組季軍,今年獲亞軍,後者為今年季軍得主。美雪表示,「中一、二參賽,以為背了首詩,再把它讀出來便是朗誦,完全不明白詩文的內容,但今年得了獎,才知道真正的朗誦需理解當中的內容和流露的感情,過程中認識更多詞彙和正確發音,亦提升對中文的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