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調適課程助非華語生學中文
發新帖
查看: 1148|回覆: 1
go

調適課程助非華語生學中文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16
1#
發表於 13-12-25 11: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就  讀  香  港  道  教  聯  合  會  圓  玄  學  院  第  三  中  學  中  三  的  江  愛  蓮  (  左  二  )  及  江  美  雪  (  中  )  ,  獲  學  校  提  拔  參  加  朗  誦  比  賽  ,  提  升  對  學  習  中  文  的  信  心  。

  (星島日報報道)融合教育有助非華語學生適應本地的教育體系和學習中文,但同時令不諳中文的非華語生在主流學校學習時面對不少困難,教育局本學年向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生的學校,提供津貼。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學校,按學生中文能力分組,並銳意在課程上作出調適,令非華語生的中文學習有很大進步,及格率上升;亦有學校的非華語生在校際粵語詩文朗誦比賽中奪獎。

  教育局本學年起為消除指定學校標籤,改為向所有取錄十名或以上非華語學生的學校,提供津貼和校本專業支援服務,其中今年獲撥款六十萬元、位於屯門的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早於○三年開始取錄非華語學生,但至近年容許在共同課程架構之下,為非華語生提供經調適的考試,以及突出教學重點的課程模式策略,令學生的中文科及格率比以往多一倍以上。

  該校中文科主任葉雅紅表示,以往非華語生學習一般中文課程及格率偏低,一組十三人只有兩名學生及格,但去年起首次在課程上作調適後,她所任教的中二級非華語學生能力較高組別中,八位學生中有三位考獲中文科及格成績。當中就讀中二的越南女生范卓堯,來港一年半,現時中文科成績比中一時進步逾三成有多,二百分滿分能考獲一百二十分,作文字數更可達八百字,成為接受一年多調適課程後成績進步最多的非華語生。

  范卓堯表示,「學校以高小TSA補充練習為非華語學生作課後補底班,又教我們善用免費對譯網站上網『查字典』。」協助該校作課程調適的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主任黃鄧淑惠表示,非華語生學中文的問題之一是缺乏詞彙,「我建議該校率先試驗以對譯網站,協助學生遇到不懂以中文表達的字詞時,可快捷地輸入自己國家的文字作中文翻譯,有些網站有語音功能,他們更可即時知道中文發音。」

  位於將軍澳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則由一一學年才開始招收非華語生,該校花了兩年時間籌備專為外籍學生而設的調適中文課程,按能力分四級水平,包括程度一乙、一甲、二和三,為加強非華語生學中文的信心,更揀選有心想學好中文的學生,參加校際粵語朗誦比賽。

  就讀中三的巴基斯坦裔學生江愛蓮和印度裔學生江美雪,自中一開始參加校際朗誦節,前者去年獲校際朗誦節粵語詩文組季軍,今年獲亞軍,後者為今年季軍得主。美雪表示,「中一、二參賽,以為背了首詩,再把它讀出來便是朗誦,完全不明白詩文的內容,但今年得了獎,才知道真正的朗誦需理解當中的內容和流露的感情,過程中認識更多詞彙和正確發音,亦提升對中文的信心。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16
2#
發表於 13-12-25 11:38 |只看該作者
各師各法學中文聽歌自製生字簿


小  五  從  巴  基  斯  坦  來  港  ,  現  於  鐘  聲  慈  善  社  胡  陳  金  枝  中  學  就  讀  中  二  的  簡  艾  倫  ,  自  製  生  字  簿  記  錄  所  學  的  中  文  新  詞  ,  曾  於  中  一  期  末  考  試  中  文  科  五  卷  中  考  獲  四  卷  及  格  成  績  。

  (星島日報報道)除學校支援外,非華語生學中文亦各師各法,要追趕中文根基,快捷的方法都是靠背誦記憶,有勤奮學生自製生字簿記錄所學新詞,或在生活上活用背誦過的諺語、詞彙等,亦有學生投其所好,包括研究喜愛本地歌手所唱的歌和詞,看本港電視劇集、卡通片、中國神話故事書等。

  在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就讀中二的簡艾倫,小五才從巴基斯坦來港,由於小學就讀伊斯蘭學校,因此小學階段的中文水平仍然很低,但升中後大大增加接觸中文的機會,加上自己會自製生字簿記錄所學新詞,用英文寫下解釋、拼音等,每日溫故知新。

  「我會時刻活用所學的中文詞彙和諺語,有次我在街場打籃球,有本地青年以為我十八歲,我說我只有十四歲,並加了一句『人不可以貌相』,那名青年便稱讚我中文厲害。」

  教育局語文教學支援主任黃鄧淑惠也稱讚他,在中文科口試中活用中文科課程篇章《馬說》中「伯樂」和「千里馬」兩個詞彙,套用在介紹《作死不離3兄弟》電影的主角法漢身上,形容他最終忠於自己喜愛的攝影興趣,放棄被父親逼覑讀的工程學,可謂完全掌握了「伯樂」和「千里馬」的抽象意思。

  簡艾倫更表示,看過《中山先生的習醫時代》這篇課文後,覺得孫中山很聰明、偉大,未來最希望效法他入港大讀醫,其次是做政治家。

  就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中二的巴基斯坦裔女生簡佩芝,則表示自己喜歡本地歌手陳奕迅,有時不明歌詞意思都會問老師,從中學習到不少新詞彙。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