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何希年﹕要有教無類 別要傳統津校當「聖人」 ...
發新帖
查看: 4537|回覆: 16
go

何希年﹕要有教無類 別要傳統津校當「聖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5 15:15 |顯示全部帖子
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5/fad1.htm


這是3年前已草稿的信。可惜上一波「名校轉直」爭議(如九龍華仁)並未促使政府和社會認真面對現行「直資」政策的流弊及其衍生的深遠社會影響。在堅持教育理念與抵禦現實壓力的兩難之間,好些傳統津貼中學各承受與日俱增的艱辛、矛盾和不公平競爭。遺憾的是,教育部門仍然迴避全面檢討「直資」政策的迫切和必要。

作為另一拒轉直資的傳統女中校友,看到「聖士提反」師生校友的決心、「聖保祿」的申請被拒,無可否認,情感上甚是振奮。然而,「直資」本只提供多一個教學模式選項,問題不在直資學校,而是現制度賦予直資學校近乎特權的「鼓勵」(incentives)誘導轉軌。為何即便歷史悠久、水平相當的傳統津中,如不轉直資便要陷入資源匱乏、疲於奔命、生源流失、成績降班等結構性困境?為何現政策結果沒給家長和學生更多選擇,反造成某些階層逐漸喪失優質教育的機會,而另一些階層實質上亦只有「擠出愈來愈多錢」的「選擇」?

現行制度 「威迫利誘」轉軌

公共政策爭議不止於一時情緒,更不應變成「正邪之爭」一類道德標籤和審判。假如香港珍惜以往優質教育的大門向社會打開,決不可一邊把主張轉直資的學校或個人批判「功利」,一邊卻要拒轉的學校上下當「聖人」,承擔所有成本,然後安然佔別人「有理想」的便宜。現行政策制度何以發展至「威迫利誘」辦學團體、校董會、校長、教師和家長紛紛傾向轉軌?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唯有先診斷不同利益持份者面對的實質困難,對症下藥,才能協助他們堅持辦學理念。

現時,轉直資對學校管理來說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1. 直資學校不單可以自行收生,更可早至小六首學期年底,便優先挑選和取錄學生。反觀其他津貼中學即使保留一部分自行收生名額,卻被禁止在6月統一派位結果公布前通知學生。許多家長為安全計,不會「賭」(等)派位結果;一得旗鼓相當甚或稍遜的直資學校取錄,只要能勉強承擔學費,結果還是先選直資,放棄免學費或更心儀的津貼中學。結果津中無論從派位或自行收生途徑,都會失去資質不錯、家境尚可的學生。這是「資訊不對稱」造成的「非理性選擇」,並非因為直資學校質素優勝,贏得家長選擇交學費。

遺憾的是不公平競爭造成惡性循環:「直資」羅致到愈多中上水平學生,在小學及家長圈的「品牌效應」愈顯著,自然吸引更多優勢學生(包括學生資質及家庭資源);教學自然事半功倍,同學互相刺激,考試或課外表現也更標青。要維持給具潛質學生(小六未必已表現超卓),不問家境、發展自我的機會,津校更不可失背景佔優生源維繫。政府為何不准津中提早公布自行收生結果,讓家長精明選擇、讓直資與津中公平競爭?直資至今已不需初始政策保護了。

2. 資源方面,現行的簡單資助制度令直資學校比私校或高成本的國際學校更得天獨厚,它們一面可收取學費及五花八門的活動收費,一面卻接受政府給津中一樣的資助。比方說一所1000學額的津貼中學,每年獲政府基本資助4000萬元;但直資學校即使只收取政府容許的學費幅度中位(如每月3500元),學校每年則有3000萬多元額外經費,幾乎等於津中的雙倍資源!名校縱各具歷史承傳和辦學特色,但大家實際上都在競爭優秀生源。津校教學上屢受當局「新政」干擾,還要以僅半資源開辦類「直資」的多元化科目和活動,維持評級和吸引力,此非事實威迫利誘津中轉軌嗎?

直資津校公平競爭

停止「懲罰好人」

「直資」本可幫助一些較新而具特色教學目標的學校發展,給社會更多選擇。惟制度系統性傾斜,令具備歷史優勢的傳統津中紛紛「轉直」,但對提升名校質素的作用微乎其微。這是否在慷納稅人之慨,幫助部分名校跟日受中高階層父母歡迎的國際學校競爭呢?

教育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社會需共同承擔孩子的未來。芷君的故事讓全港看到,即使在這「蠱惑仔世界」,還有一些人希望堅持「有教無類」的原則。可香港要「懲罰好人」多久?若孩子從學校已見識「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甚至無好結果),將來誰會講原則信念做事?內地常戲稱「人民會感謝你」就是諷刺「剝削好人」文化。我們要繼續無賴,借好人好事「歌頌吃虧」,或是協力重建合理一點、可持續的香港?


作者是英華女學校校友

點評

hw1115  ME 2  發表於 13-8-6 16:36
grace_xian  唔好意思, 我看成了沖二的何年希  發表於 13-8-5 15:51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119
發表於 13-8-5 15:30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5/fad1.ht

原帖由 elbar 於 13-08-05 發表
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5/fad1.htm
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

「16號愛人」其中一句歌詞。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發表於 13-8-5 19:31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本可幫助一些較新而具特色教學目標的學校發展,給社會更多選擇。惟制度系統性傾斜,令具備歷史優勢的傳統津中紛紛「轉直」,但對提升名校質素的作用微乎其微。這是否在慷納稅人之慨,幫助部分名校跟日受中高階層父母歡迎的國際學校競爭呢?


直資是一種制度。在此制度下,學校收幾多學生,政府按額資助多少。只有收到學生,才有經費,真係唔係咁多學校敢轉。就算學校管理層想轉,也過不了亨慣政府鐵鈑碗教識員嗰關。

所以何生真係担了多餘的心。看看直資的分佈,咁多年來,出名學校而轉得成直資的,十隻手指數得哂。

仲有,如想照顧貧下階層的話,直資簡直係度身定做的制度:直資所得資助不亚於津校,又有收生自主。一於定下貧窮線,家庭收入多於10000者不得入學。幾好!

點評

elbar  英華女學校校友竟然 叫何生  發表於 13-8-5 19:44

Rank: 8Rank: 8


15383
發表於 13-8-5 19:43 |顯示全部帖子
elbar 發表於 13-8-5 15:15
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5/fad1.htm
愛上了 看見你 如何不懂謙卑 去講心中理想
不會俗氣 猶如看得見晨曦 才能歡天喜地

抱著你 我每次 回來多少驚喜 也許一生太短
陪著你 情感有若行李 仍然沉重待我整理

天氣不似如期 但要走 總要飛
道別不可再等你 不管有沒有機
1   2   3   6  8

Rank: 12Rank: 12Rank: 12


56590
發表於 13-8-5 20:50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Quote:elbar+發表於+13-8-5+15:15+http://n

原帖由 redkoni 於 13-08-05 發表
愛上了 看見你 如何不懂謙卑 去講心中理想
不會俗氣 猶如看得見晨曦 才能歡天喜地
一個字形容成件事……'慘 '



Rank: 8Rank: 8


15383
發表於 13-8-5 21:31 |顯示全部帖子
like_travel 發表於 13-8-5 20:50
一個字形容成件事……'慘 '
當世事再沒完美 可遠在歲月如歌中找你
1   2   3   6  8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6 11:34 |顯示全部帖子
吳嘉華﹕直資制度的檢討與改善

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6/fad1.htm


近期圍繞直資制度的爭議升溫,當中多有批評。筆者曾任職直資學校多年,對直資學校的運作有一定了解,希望在此分享一下。

「直資」仍有存在價值

首先我認為直資學校存在有不少好處。自1991年「直資」制度實行至今,我們的而且確看見學校的種類變得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宗教及慈善團體外,一些新興的辦學團體如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和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能成功獲得政府資助創辦學校。第二,直資學校在資金運用上較官津學校更具彈性。他們可以按辦學團體的理念,分配資源,開設例如國際文憑課程(IB)等一些主流學校沒有的課程,創新學制(如中、小11年一貫學制),舉辦更多與海外交流的學術活動,提供另類的學習和體驗,使學生受惠。第三,「直資」的出現可以增加學校間的競爭,藉此提高整體教學質素。

直資制度有其弊端

直資學校有其存在意義,但亦不無弊端。首先是資源分配不均。2012/13年度,直資學校以每名學生計,最少獲40,332元(視乎學校情)的政府資助,連同學校收取的學費(有些高達每名學生每年54,500),「直資」學生可以獲得比官津學生為多的資源。

第二,影響社會流動。「直資」學生可以在資源比較充裕的學校獲得教育,例如可以在外籍英語教師較多的環境學習,他們的競爭力較普遍學生大,將來升學、就業相較基層學生更具優勢。而基層學生由於競爭條件較弱,向上流動的機會較少。這造成既得利益者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更大機會長期佔據社會上層,使貧者較難通過教育階梯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

第三,筆者曾在官立及津貼學校就讀,亦曾任教津貼及直資學校,就個人觀察所得,「直資」這類收費學校的學生由於多來自中等或以上入息階層,在家多獲工人照顧,物質條件較豐富,對基層市民生活的了解甚少。「直資」中自我中心、慣於依賴、抗逆力弱的學生比官津學校為多。學校缺少不同階層的學生,對學童本身而言並不健康。

助學機制難助基層學生

有鑑於此,教育局似乎早有先見之明,要求直資學校如學費超逾一個資助學校學位平均單位成本的三分之二,便須從學費中撥取資金作獎、助學金用途。

但實際情是,即使有獎助學金,清貧學生仍然無法入讀。第一個原因是學校會每年審批助學金,家長需要申報入息及資產,有些家長會憂慮今年申請成功,第二年卻未必。筆者曾經遇見一位數學資優生,成績、品行俱佳,校方決定豁免其首年學費,並表示如學生第二年成績亦理想,會繼續獲減免。學生本已準備入讀,但第二天家長謂因經濟考慮,決定放棄學位。

第二,有些直資學校助學金「全免」的門檻太高,要求學生的家庭每月入息不超逾公屋申請的入息上限,才會獲學費全免。

第三,還有一種情是憂慮活動費的負擔。據筆者了解曾有一所直資中學向一所基層學生為主的小學接觸,希望向該校的優秀學生發放獎學金,吸引他們入讀。結果該校的校長表示其學生入讀機會不大,因為他們即使能夠獲免除學費,也無法負擔其他活動開支。

解決方法

有弊端就應有改善。既然直資學校獲公帑資助,我們就應該確保資源更適當地分配。有人提出將直資學位的某個百比分,例如10%,撥作中央派位,且學費全免。此舉無疑有助解決問題。不過這將影響直資學校的收生自主性,未必能獲大部分直資學校的接受。

我認為另一個解決方法是讓直資學校仍然擁有100%自主收生權,而某部分的百分比的學生必須獲6年學費全免,一些必須參與的活動須獲全數資助。因應這個改變,教育局的資助金額及分配方法、學費的金額將需再重新釐定。對某些直資學校而言,此舉既可增加申請入讀的人數,又不影響收生自主權,一舉兩得。

全免學額的多寡亦是一個重要考慮,如只有10%,則校內學生會形成一批與別不同的基層少數。假設中一級120人,若當中只有10%,即12人是基層,而大部分的學生則來自較富裕家庭,那麼基層學生便可能會因身處其中而感受到不少壓力。故此,提供予基層學生入讀的學額的百分比既不能過多,亦不宜過少。

總括而言,直資制度有利有弊,政府及教育界應尋求方法,保利除弊,為莘莘學子謀求最大利益。


作者是現職小學副校長


點評

enidchiu  有人提出將直資學位的某個百比分,例如10%,撥作中央派位,且學費全免。
So that means the lucky ones can get free education? Is it fair to the rest of 90%.  發表於 13-8-16 22:38
joyjoyparent    發表於 13-8-8 18:5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9 17:24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校限學費 保社會上流力(陳成斌)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6f7f252-de0f-4038-96ed-47ee455e973c-709190





傳統名校聖保祿中學轉直資申請雖被否決,但反直資團體早前仍到立法會申訴部與議員會面,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直資政策。

近年來,香港不論是中學還是大專教育,都面對着一連串教育改革和改革的後遺症;其中一項,就是中學教育和專上教育都多了很多所謂「市場化」的學校。

在中學,是多了直資學校;在大專教育,是多了自資學院。這些學校的出現,有好有壞;當中一些問題,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直資校少貧學生 資助餘額大

先說直資中學的問題。近年來,愈來愈多傳統津貼中學轉為直資學校,而當中有不少都是頗有聲譽的名校,變相令到不少校區少了優良名校給貧困學生選擇。

誠然,理論上,各直資名校皆設有資助貧窮學生的機制,免得有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的問題而不能入學和完成學業。可是,在實際運作上,不少直資學校的學費減免和資助計劃,最終都有大量餘額未能發放給有需要學生,變相代表了沒有多少貧苦學生申請和入讀這些直資名校。

這個教育貧富懸殊的問題,近年愈來愈困擾香港學界,以致近日不少名校,例如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和聖保祿中學等,欲申請轉為直資時,都遇上極大的阻力和反對聲音。

當然,轉為直資有不少對學校自身的好處,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傳統名校改為直資。其中一個好處,正是學校可以減少來自政府過多的束縛和干預,例如學校有更大的收生自主權,不用受到教育政策改變的困擾。而另一個好處,則是收取學費更有彈性,甚至可以收取昂貴學費,令學校有更多資源運用。

教育自由可貴 均等機會亦重要

可以說,對直資這種教育制度,我們社會是面臨兩難的。一方面,我們對於教育受到政府過度干預甚有戒心,覺得教育自由必不可少,而直資制度正好提供學校更大的自由度。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相信教育機會均等,每個人在有足夠的學習能力的情況下,不應該因為他們的家庭經濟因素,而失去教育機會,從而失去在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現在愈來愈多名校變成直資的嚴重副作用,正是截斷了這個流動機會。

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恐怕不可能走回頭路,不可能停止直資制度,可是,我們或許可以在直資學校的收費貴問題加上更多的規管。其實直資中學並非沒有來自政府的資助;政府會按照學校收生數目給予相關的資源,情況如「資源跟着學生走」。

理論上,直資學校可以只是象徵式的收取學生學費,例如收取相等於入讀官校津校的學費,令窮困學生能直接以等於入讀津校的成本入讀直資。直資學校學費昂貴,主因還是學校希望得到更多資源,而政府對直資學費上限的規管亦頗為寬鬆,才會造成現在直資名校通通收取高價學費,變相成了貴族學校。

但純粹為了增加學校資源,結果卻造成這種收取昂貴學費的制度,扼殺了貧窮學生申請和入讀的機會,是本末倒置了。

在收費上限的問題上,政府、教育界、和社會各方都應該好好思考,直資學校應該收取多少學費才是合理的,並且怎樣才可以減少貧富懸殊的問題,不讓貧困家庭的學生失去入讀這些名校的機會。


撰文:陳成斌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系助理教授


Rank: 10Rank: 10Rank: 10


25867
發表於 13-8-10 22:05 |顯示全部帖子
我認為限制收費不是辦法, 因為香港也想教育質素改善, 有全球競爭力的學校及學生. 最好反而是DSS學校提供10%免費學位與中央派位, 讓大眾同學有得揀, 可得到優質教育. 至於那些因差不多要殺校而轉直資的, 若沒有同學揀他們, 也不用用盡10%學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12 13:32 |顯示全部帖子
助草根上流 直資學費設上限(王力行)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834809d-97e3-4faf-878f-873953d37683-982251





筆者指出,傳統名校若轉直資,不止清貧家庭難以支持子女入讀,收入一般的家庭也會感到吃力;圖為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撰文:王力行
欄名:新香港人

最近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申請轉為直資中學,引起家長和舊生的反對。其中一個主要反對理由是,學費將會大幅提升,將趕絕清貧學生。

據報道,轉了直資學校以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每年學費將高達3.5萬元,即是每月學費接近3,000元,這還未包括其他雜費。我認為,這類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學校,不止清貧家庭難以支持子女入讀直資學校,收入一般的家庭也會感到吃力。畢竟,根據政府公布,今年首季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也只為2.2萬元而已。

轉直資誘因多 學費助增資源

這件事凸顯了一個問題,由於可以透過收取高學費以增加學校資源,傳統名校很有誘因轉為直資學校。其實,很多傳統名校已由津貼學校轉為直資學校,著名的例子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聖士提反書院、拔萃女書院、拔萃男書院等。

有人會說,名校也培育出讀書成績差的學生。而另一方面,不少地區官立或津貼學校的學生也能在公開試中考得好成績。因此,入讀甚麼學校不是關鍵,最重要是學生的態度。如果他肯勤力讀書,就算就讀地區津貼學校,亦可取得佳績,考入本地著名大學。

社會流動停滯 怨氣損社會穩定

也許是受個人經驗的影響,我很不認同上述的見解。自己曾先後讀過兩間中學,當我讀第二間中學時,便深刻地感受到學校的好壞是非常關鍵。不過,重要的不是師資,而是同學的質素。記得當年班上有幾個同學的讀書成績很好,每當我學習時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便向他們發問。由於立刻便得到答案,因此學習的進度比前快多了。另一方面,由於見到班上同學在放學後都會到自修室溫習,自己也不敢懶惰。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年不是跟那班同學一起讀書,相信自己的公開試成績會差得多。

想說的是,愈來愈多名校轉為直資學校,對草根家庭很不利,因為很可能會影響家庭收入增加的機會。教育一向被視為很能促進階級流動。如果大量來自草根家庭的學生不認為自己有向上流動的機會,而又要面對難以負擔的樓價和其他生活支出,只會產生不滿的情緒,相信香港社會的穩定性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建議政府要認真地檢討直資學校的制度,例如提出學費上限。另一方面,我亦期望,代表低下階層的政黨要關注這問題。因為對於草根家庭來說,這問題實在太重要了。


Rank: 5Rank: 5


3443
發表於 13-8-12 14:20 |顯示全部帖子
同是基督教學校,要轉直資先有好資源培育好成績,咁英華女校呢....它是津校都可以培育一班好學生啦!,為何一定要轉直資?YWGS真是好好的典範!

點評

laiping  Absolutely agree!  發表於 13-8-17 21:04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16 10:29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嚇走窮尖子 恐得不償失(關焯照)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fb4d226-0880-4aac-b9fc-080ba0ccd8a3-427396





傳統名校轉直資成風,近日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直資,部分學生、家長及舊生極力反對。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即是無論富貧、長幼、智愚的人都應該有同等的機會接受教育。

早年寬學費限制 誘轉直資

現時香港的公立和資助學校正是「有教無類」的例子——在政府的資助下,來自不同階層和背景的學生都有接受基本教育的機會,但自從政府在1991年推出「直接資助計劃」(下稱「直資計劃」,幫助當時營運困難的私校和一直未能加入統一派位及資助計劃的「左派學校」後,香港「有教無類」的教育制度逐漸變質,幾成香港教育的一個計時炸彈。

在政府推出「直資計劃」的頭10年,只有私立學校、左派學校和國際學校加入。為了吸引資助學校轉直資,政府在2001年容許直資校大幅提升學費,由原先的學費限制不能多於資助額的67%,加至不能多於233%,而且將計劃延伸至小學。經過這些修訂,在最近11年,陸續有資助學校包括傳統名校轉為直資。直至今年7月,香港共有73所直資學校(61所中學和12所小學)。

助學金成效差 嚇窒窮孩子

近日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學生、家長和舊生極力反對學校轉直資的事件,引起社會巨大回響,尤其是在過去幾年,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後收取高昂學費,窒礙負擔能力較差的學生報讀心儀的傳統名校。從表一,讀者可以看到由2002年至今總共有7所傳統名校轉直資。但在學費方面,除英華中學外,其他6所傳統名校轉直資後的學費起碼是3萬元,即每月學費2,500元。以2013年第一季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2.2萬元計算,單是孩子的學費已佔家庭收入的11.4%,這並不包括學校雜費和課外活動費用。就算以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負擔亦頗重,更遑論基層家庭。

雖然政府要求直資學校最少撥出學費收入的10%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以保障不同階層學生的入學機會。但在2010年11月,審計署發表報告指出多間直資學校竟然扣起學費減免及獎學金,令基層學生的支援受到影響。另外,有直資學校亦曾表示,申請學費減免者不多,反映基層家庭不想孩子申請直資學校,以免被標籤為清貧學生。

現在社會普遍對傳統名校轉直資抱有負面的評價。在過去幾個月,不少市民批評部分直資學校收費高昂,令負擔能力差的學生未能報讀,違反「有教無類」的原則。但筆者卻認為如果直資學校,尤其是傳統名校轉直資,若能夠提高香港教育的質素,直資學校推崇的開放型教學是值得學習和被肯定的。

最近香港專業教育出版社編製了《2014香港中學教育競爭力排名榜》,排名結果是基於3大項目:(一)教育投入;(二)教育過程和(三)教育成效。在每個大項目再細分為數個細項目包括(i)學校資源設施;(ii)教師質素;(iii)師生比率:(iv)教學質素;(v)學生支援措施;(vi)學生成績;(vii)課外活動表現和(viii)校風。在這排名榜中,總共有450所中學(60直資、390非直資)被評核。

首25校排名 直資校佔5間

表二是直資學校分別在首25名和100名內的排名。首先,在首25名的中學競爭力排名中,有5所是直資學校(前身是傳統名校),包括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女書院、拔萃男書院和協恩中學。以百分比計算,即是有8.3%的直資學校位列於首25名競爭力排名榜上,相對非直資學校的5.1%,直資學校的競爭力似乎略高一籌。

但若果我們考慮首100名的排名,直資學校只有10所,即是只有16.7%的直資學校能夠晉身首100位,但非直資學校卻有高達23.1%出現在100名排名榜內,這結果顯示直資學校的競爭力明顯不及非直資學校。

流失優秀貧生 質素不升反跌

以上結果並不難理解,雖然直資學校能夠選取18區的學生,但基於學費不便宜,不少負擔能力較差的好學生不會選擇這些名校,所以直資校極有可能出現以下現象:平均來說,直資校流失的優秀「清貧學生」數量大於多收的「優良富貴學生」。那整體而言,直資學校的學生質素到頭來竟是降低了!如果這是真相,大家便要細心思考究竟政府應否繼續讓資助學校轉直資了?

(作者長期從事金融與計量經濟研究、曾於中文大學經濟系任教授)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Rank: 3Rank: 3


207
發表於 13-8-16 14:10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吳嘉華﹕直資制度的檢討與改善http://news.

原帖由 elbar 於 13-08-06 發表
吳嘉華﹕直資制度的檢討與改善

http://news.mingpao.com/20130806/fad1.htm
支持直資的是“既得利益者”?公一份婆一份辛辛苦苦工作,上有父母要養,年年交税無任何特別税務優惠,只因没有任何人脈關係和世襲分等等,又不想讀最差的津校,只有交學費讀直資。相信香港有不少夾心人,請也給我們生路。



點評

like_travel  所以要孩子努力讀書, 即使未能在心儀中學讀書, 或者入了不理想的中學, 更加要努力上進, 靠政府是無望 發表於 13-8-16 15:17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17 12:37 |顯示全部帖子
天主教教育助理 撰文撐直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17/18382856






■聖保祿中學轉直資受到多個團體反對,最終被否決。


聖保祿中學轉直資被否決,引發全城關注,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儲富有以個人名義發表文章,指現時津貼學校面對極多掣肘,不單學生學習差異大、照顧學障童的資源不足、行政工作繁多,專門照顧貧者的學校更面臨殺校威脅,指轉直資可能是出路。他認為政府應增加津校的資源,又建議硬性規定直資學校撥出一成免費學額收取清貧學生,保護基層學生利益。

儲富有在最新一期《公教報》發表題為《從「聖保祿學校轉直資」說起》的文章,回應坊間對教會津貼學校轉直資,走貴族化路線的質疑。他指教會學校不應只照顧物質上貧窮的人,精神貧乏和缺乏人脈亦屬教會關注,又指香港社會情況轉變,聖保祿學校和聖保祿中學的辦學團體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轉直資是「可以理解及接受」。

他又指,津校營運困難重重,政府資源和配套不足,原先應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融入了主流津校,卻沒有投入相對的資源。他表示,若要阻止直資貴族化,當局可考慮硬性規定要求直資學校把一成免費學位撥予清貧學生,保護基層學生利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23 09:19 |顯示全部帖子
直資學校物有所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823/18390911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轉直資引發強烈反對,學校日前決定暫時擱置申辦直資。


上月,教育局正式否決傳統名校聖保祿中學轉直資的申請。今個星期二晚上,另一間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也宣佈,基於直資議題已嚴重分化學校群體和影響學校團結,所以決定暫時擱置轉為直資的申請。

現在直資制度和傳統名校轉直資已成為極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反對直資制度的市民主要認為政府容許直資學校收取高昂學費,但同時得到政府可觀的津貼,對很多負擔能力較差的學生是一項不公平的措施。雖然直資學校有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減免學費和獎學金計劃,但「優秀清貧學生」仍然難以避免被人標籤,這會直接影響他們報讀直資學校,最終會對社會流動性和貧富差距產生負面影響。

至於支持直資的市民相信這制度促進學校體制多元化,使本地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提供更多選擇。加上市場化和減少被政府的控制下,辦學團體更能夠提高教育質素。

支持和反對直資制度的市民各持己見。筆者認為現在是時候為這個制度來一個仔細的評核,尤其是在增加教育質素的有效性方面作一個研究。今年5月,香港專業教育出版社公佈《2014香港450所中學教育競爭力排名榜》,這個排名評分是包括8個標準:(一)學校資源設施;(二)教師質素;(三)師生比率;(四)教學質素;(五)學生支援設施;(六)學生成績;(七)課外活動表現和(八)校風。從這個排名榜,我們希望可以解答以下兩個問題:
一、直資是否物有所值?
二、直資能否提高本地教育質素?

在450所被評審的中學,當中有60所是直資中學(唯一不被納入這項排名調查的直資中學是李寶椿聯合世界學院)。附表為六所學費最高昂的直資學校:



從附表,讀者可以看到有4所直資中學在教育競爭力排名榜竟然位列到150名以外。筆者特別留意到2008年轉直資的聖士提反書院,作為一間創校超過100年的傳統名校,其教育競爭力排名竟然是169位,遠遠不及一些平民化的官立或資助學校,如斯表現,實在令人失望。

如果我們考慮收取學費最昂貴的首20所直資中學,有12所直資中學的教育競爭力排名是低於125位。結果明顯指出收取頗高學費的直資學校不能同時保證提供到相對高的教育質素。從香港專中教育出版社制定的排名榜來看,直資是否物有所值,大家心中有數。

雖然直資制度是有其優點,但容許直資學校,尤其是傳統名校轉直資後,收取高昂學費是有違「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如果政府希望提升本地教育質素和增加基層家庭的孩子能夠在社會向上流動,政府是有必要考慮取消直資學校收取學費的制度。以筆者意見,只要加強教師培訓和政府增加學生教育的津貼額,香港整體的教育質素才可以得到真正改善。


關焯照
經濟學家
林廣泉、葉藹程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2048
發表於 13-8-27 16:50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6
發表於 13-8-30 22:53 |顯示全部帖子
聖士提反家長向議員揭津助漏洞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830go02.html


  支持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轉直資的家長,早前獲立法會申訴部安排會面,雖然該校其後擱置轉制,但約二十名支持轉制的家長昨如期到申訴部,與六名議員會面,反映津助制度的漏洞。

  出席的家長袁先生透露,議員普遍同意,直資學校公布收生日期較津助學校早,令前者收生有一定優勢,議員不排除向教育局反映問題。

  對於學校擱置轉制,袁先生感到遺憾,但指支持轉制的家長暫時不會主動向校方重提轉制,只會就學校在津校制度下的發展作出建議,例如附屬幼稚園學生報讀同校小一時,應獲額外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