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香港大學名人榜
發新帖
查看: 6490|回覆: 0
go

香港大學名人榜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2
1#
發表於 13-5-10 19: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也是國際認可並享有盛名,以研究為主導的綜合型大學,在2013年全球名牌大學排名榜中排行23,學術地位在全球大學排位名列前茅。剛過去的一個世紀,香港大學秉承創新知識、教育傳承和服務社群的宗旨,大學及其畢業生與香港一起成長,無論甚麼界別,均名人輩出,特別挑選了15位揚名於各大領域的港大校友,向讀者介紹其事。





  孫中山本名孫文,譜名德明,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今廣東中山)人,是中國政治家、醫師、革命家、中華民族主義者。曾任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等職,亦為三民主義思想的創建者。
  孫中山先生是在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西醫書院和香港官立技術專科學校後來於1911年合併成為香港大學)修讀醫科,是香港大學前身香港西醫書院的校友。





  張愛玲本名張煐,後因入學需要,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張愛玲是現代作家,上海淪陷時期,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中、短篇小說,震動上海文壇。1952年離開中國大陸,其後赴美。在美國期間翻譯了清代吳語小說《海上花列傳》(韓邦慶所著),又寫了文學評論《紅樓夢魘》。張愛玲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漂泊於上海、香港、天津、美國各地。1939年,她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成為了香港大學校友。





  南海十三郎真名江譽鏐,自稱江譽球,別字江楓,廣東南海縣人,影星梅綺的叔父,他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年輕編劇家。父親為太史江孔殷,在兄弟中排行十三,故改藝名「南海十三郎」。十三郎晉身梨園,效力於覺先聲劇團,寫下不少劇作。他恃才傲物,卻遭逢愛情和事業的打擊,最後因神智失常在青山醫院病逝。作品有《心聲淚影》、《梨香院》、《女兒香》等。江譽鏐曾經在港大習醫,1930年參加大學舞會遇上心儀女同學,後因該女同學要遷回上海,江譽鏐為愛情而中途放下學業,離港追隨心儀女同學到上海,適逢一二八事變而不能回港,無法完成學業。





  有「賭王」之稱的何鴻燊生於香港,擁有中國,荷蘭、猶太血統,但按照何東家族的傳統何東家族成員對外宣稱自己祖籍的時候只跟隨母系,所以他宣稱自己是中國廣東寶安人。
  何鴻燊曾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1941年於香港大學理科學院肄業,澳門博彩專利權開放之前經營澳門娛樂賭博公司,在澳門博彩業獨占鰲頭,而且其名下的香港信德集團業務深入航運、地產、酒店及娛樂等多行業。





  傅秉常原名傅褧裳,廣東南海人,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出生。父慶兆,有子女五人,一門英俊。傅秉常於191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工程科第一期,1931年再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他是當年中華民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官,曾擔任國民政府最後一任駐蘇聯大使,參加過1946年的巴黎和會,後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長,部長(未到職)等職。傅秉常曾參與過民法和海商法的修訂、撰寫過憲法草案。1965年7月29日病逝於台北,終年69歲,曾編《最新六法全書》,並遺有《一九四九年日記》等。





  黃霑原名黃湛森,生於廣州,籍貫廣東番禺,於1949年移居香港,年輕時為天主教徒,晚年潛修佛學,他是著名填詞人、廣告人、作家及傳媒創作人,創作接近2000首流行曲,於中港台三地獲獎無數,乃當代粵語流行歌曲重要人物之一。有「香港鬼才」、「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封號。著名填詞作品包括《家變》、《獅子山下》、《問我》、《奮鬥》、《上海灘》、《楚留香》、《滄海一聲笑》等;他病故後,香港文化界高度推崇他對香港文化的貢獻。黃霑於1963年在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1982年於港大攻讀哲學碩士,2003年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頒發哲學博士學位。





  衛奕信在1960年至1962年任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之政治顧問期間,同時成為香港大學學生,學習普通話,也是香港大學校友。學成後,衛奕信在1963年獲派到英國駐北京的代辦處擔任二等秘書,未幾即獲擢升為一等秘書。
  在1987年4月9日,衛奕信正式出任第27任香港總督,他在六四事件發生後提出玫瑰園計劃,決定興建規模龐大的新機場,1992年7月3日任期圓滿離開香港。





  梁愛詩祖籍廣東佛山巿南海區鹽步,於1968年在香港大學完成律師課程,取得律師資格,1988年獲香港大學法律系碩士學位,她是香港首名華人律政司司長,於2005年10月辭職,但繼續出任政制發展小組成員到2005年12月為止。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陳方安生本名方安生,1959年至1962年在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英文及英國文學文學士,她是唯一曾任政府主要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的香港政治人物。陳方安生在1993年至1997年間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過渡成為特區政府首任政務司司長,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後,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在2007年9月11日,她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曾鈺成生於廣州,籍貫廣東順德龍江鎮仙塘村。於1968年在香港大學數學系一等榮譽畢業,並於1981年修畢香港大學教育文憑,1983年獲頒香港大學教育碩士,他是民主建港聯盟(簡稱民建聯)(民建聯後來與港進聯合併成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仍簡稱民建聯)前主席,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林鄭月娥祖籍浙江省寧波市,1980年在香港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第6任政務司司長,其夫為林兆波博士,育有兩子林節思、林約希,林氏及兩子均已移民英國。2012年初,林鄭於英國一小鎮置業,打算於發展局局長任期完結後,赴英與丈夫和兩名兒子生活,但是最後在夫游說下改變初衷留港出任政務司長。





  任志剛在香港出生,籍貫廣東東莞常平,1970年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取得一級榮譽學士學位。1971年加入香港政府,擔任統計主任,1976年調任為經濟主任。1982年獲政府任命為丙級政務官,出任首席助理金融司,參與香港的貨幣與金融事務。1993至2009年間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其職位實際名稱為「金融管理專員」,而金融管理局則是金融管理專員的辦公室,現任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名譽教授、中大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傑出研究員」。





  「歌神」許冠傑是香港著名的創作歌手及演員,1971年畢業於港大社會科學學院。70年代前,香港人普遍將本地粵語流行曲視為低俗,當時香港樂壇仍以西方英文歌及主要來自台灣的國語歌曲作為主流,許冠傑不避通俗,以廣東話唱出多首反映社會現況、諷刺時弊的歌曲,作品大受歡迎,此後粵語流行曲在香港樂壇如雨後春筍,粵語流行曲的潮流可算是他開創,因此在香港樂壇,他被稱為「歌神」、「香港樂壇天王巨星」、「香港流行音樂祖師」,除了歌唱成就外,1974年,許冠傑與兩位胞兄許冠文、許冠英創建許氏兄弟影業公司,拍攝多套賣座電影,包括《賣身契》、《半斤八兩》和《鬼馬雙星》等。





  現任中文大學校長的沈祖堯教授原籍中國寧波,在198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並於同年獲得香港醫學會獎。後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學系任職,至1986年,獲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銜,1989年,獲選為裘槎基金研究員及加拿大IzaakWaltonKillam紀念學人,於1991年獲得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哲學博士銜。因2003年積極對抗非典型肺炎的形象而受香港市民廣泛認識,獲《時代週刊》譽為「亞洲英雄」。2010年7月1日接替任期結束的政協和行政會議成員劉遵義,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至今,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燕妮是香港著名女作家,美譽為香江才女、香江淑女。
  林燕妮畢業於香港真光中學,擁有美國柏克萊大學遺傳學學士學位,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學位,香港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1974年林燕妮開始寫作,作品眾多,不少還被改編成電影。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