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以色列创新教育模式
查看: 3522|回覆: 20
go

以色列创新教育模式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996
1#
發表於 13-2-23 17: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3-2-23 17:11 編輯

转载上月国内网站一篇关于以色列创新教育模式的文章,从中或可对比一下他们与我们对教育观念的差异。文章比较长。
------------------------------------------------------------------------------------------------------------------------------

有个师父最近给宁高宁、马蔚华、杨元庆、汪潮涌、阎焱、陈宏等十几位中国企业家上了一课。离开课堂,这些人患上了同一种“病”:张口闭口都夸自己的师父如何如何牛,仿佛他们梦回春秋,亲炙了孔丘的教诲。

  师父不是人,是那个炮火连天的弹丸小国——以色列。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面积不足1.5万平方公里、2/3国土被沙漠覆盖、人口不足800万,但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被西方国家视为全球创新工厂的犹太国。

  2012年11月30日,香港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启宗拉着这帮企业界好友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只是想组织一次针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的休闲商务之旅,所以参与者都带着太太,费用自理。

  但到了以色列后,太太们发现,陈启宗忽悠了她们,这帮男人根本就不是来旅游的,短短6天,他们参加投资论坛,到大学听讲座,与以色列89岁的总统佩雷斯聊天,参观创业公司……男人们却因此大呼过瘾,每天只肯睡五六个小时,有人甚至迫不及待地对此行进行微博直播。

  以色列奉行科技强国的治国方针,它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科技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我们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现在只有1.7%,发达国家是2.5%-3%。我们的科技转化率只有20%,而发达国家高达80%以上。

  这个国家真该纠结,为什么呢?犹太人被阿拉伯人包围了,每天都要打仗,都是炸弹,所有的目标,军工目标是第一位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国家居然有这么多创造发明,我到的那个大学,竟然有8个中国博士在那儿学农业。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人Dan Shechman教授认为,成为创业国家的前提条件是:1、全民教育;2、优秀的科技教育;3、政府政策支持;4、自由市场经济;5、没有贪腐。创业教育与激励也很重要,以色列在高中、大学提供由企业家和专家教授的创业课程。

  1、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超过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2、中国不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如毛和邓,但现在需要的是有个性、能满足民众不同诉求的领导人;3、贪腐是执政者最大的风险,也是创新最大的障碍,我从政一生最大的成绩就是洁身自好、勤勉工作、奉献国家。当今世界,国家的功能在变化,政府要从统治型向服务型转变,要重视跨国公司稳定世界的作用。

  以下是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的感受:

  以色列之行,让我们明白了一连串道理:为什么资源匮乏的以色列能够成为创新之国,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可以高达90%,而我们连人家1/10的水平都不到?为什么一个人口不到800万的小国,在战火中还能安然创业,创业公司数量超过欧洲的总和?犹太人并不比我们聪明多少,为什么人家能出爱因斯坦、洛克菲勒、巴菲特这样的翘楚,而中国人中出不了?

  我们十几个企业家,从第一站开始,就在寻找以色列的关键词。先从教育说起吧。

  我们参观的两所大学都是1912年创办的: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和以色列理工大学。

  希伯来大学的本·萨松校长和三位副校长请我们到学校食堂共进晚餐。本·萨松校长介绍,他们学校出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若计算整个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就更多了,犹太人占全球人口的0.3%,而获诺奖的比例是22%左右。犹太人主要生活在以色列和美国,美国获诺奖的科学家不少是犹太人。

  我们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出了1个诺奖就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本·萨松给出的答案是,教育观念不一样。犹太人崇尚创新,能想出新奇点子并能付诸现实,都备受尊重,从家庭到学校都如此。比如,犹太人的妈妈放学后会问孩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在学校问老师什么问题了?而中国的父母往往是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考了多少分。分数引导和创新引导从孩子教育上就有了差距,到了大学更是如此。以色列大学是义务教育,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如此,大学格外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希伯来大学校长交谈的两个半小时,他谈论的重点就是他们有多少研究成果转化成应用了,而不是发表了多少论文,更不拿论文数量来考核教学能力。这一点又和中国的大学不一样。

  全世界都认为犹太人聪明,实际上并非他们天赋超常,而是从家庭到学校、社会对教育和创新思维重视的结果。我1985年到美国留学,认识的第一个犹太人是个社会学的女博士,她并非天资过人,甚至给人感觉还有点笨,我问她:你为何要读博啊?她的回答是:如果不多读书,是很丢人的。

  后来我们参观的理工大学,也有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73%的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都是由该校校友创办的。这就是以色列的教育成果。他们国家的小学生很少拿什么奥数比赛奖之类,但到了大学阶段,创新能力一下子突出出来,而且以色列也奖励科技创新,类似我们的火炬计划之类的。以色列专门设立了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首席科学家是干吗的?他负责寻找搞创新研究的人和团队,给予足够的资金,研究者一旦成功,就把研究成果免费给国家。他扶持的这些研究者,大都成功了。

  为了验证以色列创新教育模式是否有效,我们后来便去参观了十几家创业的中小公司,还参加了在特拉维夫的一场投资论坛,有个诺奖获得者给我们作了报告,分析为何以色列能成为创新之国。他提到《创业的国度》(Start-up Nation)这本书。他说,美国已经把科研中心慢慢转移到以色列了,利用以色列的创新氛围和人才,加强智力资源的强强联合。

  果然,在以色列中小企业居多。因为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过程,会出现很多创业公司。以色列每年的创业公司数量是欧洲的总和,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卖给国外其它大公司,一卖可能就是上亿美金。欧洲人卖了几亿美金,肯定买别墅、奢侈品炫耀去了,以色列的创业公司赚了几亿美金之后,又去投资创业,或者购买其它公司股权,他们一直是这样循环的。

  我问这些创业者,以色列除了几家大公司外,大多数公司都会卖给世界上的大公司,而不是坚持做成全球最大的公司,为什么?他们回答我,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优势,以色列是小国,资源有限,人口又少,没有能力去建构全球的产销体系,那就专攻自己的优势,把创新做出来,做到全球第一,大公司收购后实现全球化,不也是一样成功吗?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实际。就像我们去参观,不论是以色列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他们表达热情的方式,就是花时间陪你参观,专人讲解,但不会给你花钱,公事公办。若是外国人来我们这,我们会大包大揽他们的费用,显示我们的热情。

  以色列这个招待客人的细节,并没有让大家觉得不愉快,反倒是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很感染人,也让我们领教了犹太人精于算账的本事。这个会算账,并非占你便宜或怎样,而是不铺张浪费,具体到企业和国家财政预算都是这样,不像国内企业,账算不细,算不精。

  以色列之所以有那么多创业公司,还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领导力和执行力好。他们是全民服兵役,不分男女。在街上,你都能看到背着枪的女兵在巡逻。大学毕业后四年军队生活,塑造了他们很强的团队精神和执行力,这对创业公司尤其重要,创业就要团队合作,并把想法付诸实施。

  很幸运的是,我们还见到了以色列总统——89岁的佩雷斯。他和我们这个代表团聊了一个多小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以色列资源匮乏,只能走科技创新这条路。

  后来我们坐直升飞机,在以色列上空转了两个多小时,看到这个国家可利用的资源确实太少,2/3国土被沙漠覆盖。

  有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去一个企业家的家里参观,竟然碰到了美国的参议员在那里做客。你到了以色列会发现,这个国家和美国关系确实很好,就是在美国的以色列人或者犹太人,也都能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这一点又是中国人做不到的。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后,还是选择回国工作,就像我这样,有一个原因就是无法融入当地生活。这个美国参议员跟我们讲,这一点中国人应该学习犹太人,因为他们非常团结,不论在什么国家,他们都会团结到一起,然后分享各种资源和信息,并和当地政府搞好关系。

  虽然以色列人善于利用高层资源,但整个国家不是“官本位”思维,甚至在公司中,我们看到员工和老板因思路不一致可以吵得不可开交,但会议一结束,大家又能各自归位,老板并不会因为下属“抗上”而处理他,反而鼓励下属的独立和创新思维。我现在也鼓励我的员工这么做,可是效果达不到人家那样子,这个真需要从小孩子时期开始培养。

  我们在以色列也就待了5天,每天晚上一两点才睡觉,早晨7点就出门,就这样还觉得没学完以色列模式。

  除了创新精神,以色列人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危机感。

  我们参观了Yad Vashem纪念馆,明白了什么叫宗教冲突和种族屠杀,二战时几百万犹太人被纳粹屠杀了。1948年,以色列在中东战乱中建国。如今,以色列没有孤儿院,失去父母的孩子会被别的家庭领养,他们对后代格外珍惜,历史遗留给他们的是如影随形的危机感和夹缝中求生存的强烈意识,这是骨子里的东西。危机感催生的创新力,成就了以色列模式,让这个弹丸之地成了世界的创新工厂,犹太人也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金融大鳄罗斯柴尔德、索罗斯、巴菲特等等。

  我们一行人从以色列回来以后,对这个市场运作环境透明和正规的国家产生了投资、合作的兴趣,他们的电子眼、芯片等技术,甚至服装设计都很出色,很适合做战略伙伴。其实已经有不少中国公司和以色列合作了,比如我们参观的一家以色列企业,就与奇瑞汽车合资设立高端车的研发项目。

  做个总结的话,中国人或许无法像以色列人那么有危机感,但要学习他们的危机意识,有五点经验至少要借鉴:一、教育改革,改变分数导向,转向创新导向;二、企业要有危机意识,精细化管理;三、公司人要有挑战上司的创新思维,不能是应声虫;四、国家要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生态,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严加保护,重罚盗用版权行为,否则创新永远起不来;五、要抱团,增强合作和共享意识,能够融入到其它国家的主流社会里去。
   4    0    0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603
2#
發表於 13-2-23 18:29 |只看該作者
Good article.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982
3#
發表於 13-2-24 11: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1234ats 的帖子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2-25 14:28 編輯

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不易讓“創新教育文化”土壤的積累。

看看我們現在各校的小一收生模式便知道了。更不要說大陸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8603
4#
發表於 13-2-24 12:09 |只看該作者
serinac 發表於 13-2-24 11:40
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不易造就“創新教育文化”的土瀼的積累。

看看我們現在各校的小 ...
香港講的是:
High Tech 揩野
Low Tech 撈野

UGC 評估教授計paper 唔計教學成效,唔計研究商品化成果.............

講科技創新教育,邊個教 ..... 幾間大學剛剛開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2977
5#
發表於 13-2-24 19:11 |只看該作者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
發表於 13-2-24 20: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以色列创新教育模式

成也教育,敗也教育。香港有不錯的自由,但發展出的教育體系和亞洲其他地方相近。標準答案主導如何培養創新?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7#
發表於 13-2-24 20: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4 20:51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你好。就讓我們看看鄰近的日本。教育制度比我們可能更屬刻板苦讀型,但其創意及科技水平也不低,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我相信問題在於教育制度以外的整體文化氛圍、國民價值觀更重一些。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8#
發表於 13-2-24 21: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3-2-24 21:43 編輯
mesmerising 發表於 13-2-24 20:44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你好。就讓我們看看鄰近的日本。教育制度比我們可能更屬刻板苦讀型,但其創意及 ...

我相信問題在於教育制度以外的整體文化氛圍、國民價值觀更重一些。

xxxxx

I have used a broad definition of education which covers culture and values.  Regardless, the standard answer approach is all about conformity, and in HK, it means there is only one answer.  It cannot be a good thing when it comes to nurtur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can it?  


I am not sure about Japan.  I don't know if they have the same one-answer approach to homework, exams and tests.  Not many years ago, they were known to be copy cats.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9#
發表於 13-2-24 22: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4 22:31 編輯

在我看來,教育模式並不能等同文化及價值觀。and when it comes to conformity, creativity and whether our education system are really that unreasonable, all these has been covered in our discussion under 一些小分享。

And yes, according to my knowledge from a few Japanese moms, theirs also tends towards an one answer approach with strong emphasis on reciting,but their culture has not failed from nurturing world class literature pieces,exquisite cuisinary art, Sony(though a bit outdated),Lexus(a revolution for western concept of what a car should be) , to name but a few categories.  All these I will see as revelation of creativity.

And last, the harm done by an angry parents are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Children who find their work(schoolwork) and effort appreciated will gain life long benefit of self worth.  Out of my love to my boy, I will assert the deficit in our system but at the same time embrace what we have in hand, awaiting for the improvement that is sure to come( again, as discussed in 一些小分享 why I am sure for the change yet to come)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0#
發表於 13-2-25 02:34 |只看該作者
Is there a yes or no answer from you on my question above?

"Standard answer approach for homework, tests and exams cannot be a good thing when it comes to nurturing children's creativity, can it?"

Maybe, if the Japanese did not have standard answer approach, Steve Jobs would have been Japanese.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11#
發表於 13-2-25 08: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5 08:55 編輯

If you want to single out the one- answer exercise from an all round learning experience(小組討論、creativity project based learning which last for a whole term to let kids build from scratch 等等),the answer is NO, one answer approach does not sprout creativity.  But it does provide training i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entities which lead to success. Perseverance, failure and ability to endure repetition and boredom in the long run to success:) are three that come to my mind, and I am sure that there are more to gain.


As for the mega success of Steve Jobs, it relie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talents( namely marketing ) to promote this step in front of the stage approach and make him iconic.  I am sure Sony once had numerous great talents working behind the screen quietly as well.  Don't forget our pocket sized Walkman was once as well mesmerizing!
...

Rank: 6Rank: 6


6635
12#
發表於 13-2-25 11: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3-2-25 11:16 編輯

以色列有自己的背景, 文化,.....

1 星期前"六十分鐘時事雜誌" 報導以色列有如美國一般先進的防衛導彈系統:
"Iron Dome" 鐵弓. 命中來攻擊飛彈準確度over80%. 所以, 以色列的防空十分安全.

But, each Missile costs  USD50,000.00.
導彈可命中"真" & "假" 攻擊飛彈. 巴勒斯坦的"真" & "假" 攻擊飛彈只值USD500.00.

如果, 巴勒斯坦用上好多好多假彈, 再轉用真槍實彈. 以色列每燒一支導彈就五萬美元, 可以燒多少? 軍事公司, 沒有回應記者問題.

以色列的科技和軍工, 做得出色.
是否"百是無非"?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6Rank: 6


6635
13#
發表於 13-2-25 11:47 |只看該作者
mesmerising 發表於 13-2-25 08:52
If you want to single out the one- answer exercise from an all round learning experience(小組討論、c ...

dear meserising

About Steve Jobs的成功, 有些觀點, 我不完全認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曾買一本"喬布斯100條創新法則"給的囝囝.
內容當然引述Steve Jobs言行, 提倡創意,.....
其實, 內容千篇一律, 只不過, 換了主角是Steve Jobs. 當然, 法則不無道理.

每個成功的故事, 都應該是異數.

Steve JObs 比別人更成功, 可能係Steve Jobs 的堅持/固執.

話說, Steve Jobs一位很要好的朋友. 名字忘記了, 是其中一位幫Apple計劃的設計公司老闆.
這人在一個講佢自己公司和個人, 和朋友,....的訪問中.
對於Steve Jobs 的認真和要求, 甚至在零晨三時, Steve Jobs都會突然打電話跟他商量設計細節.

又或者, Iphone4外殼設計有問題, 會hang機.Steve Jobs都堅持不改動設計, 只你係送電話套.

回說, Steve Jobs...Bill Gates...畢菲特等, 慨念都不難理解. 但點解, 一般人又唔見成功.
分別在於堅持 (其他, 生死有命, 富貴由天, 太玄唔講)

至於,marketing, CEO庫克真係玩marketing. 遲d i-phone出平價版, 攻市場佔有率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4#
發表於 13-2-25 11:59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mesmerising+於+13-2-25+08:54

原帖由 mesmerising 於 13-02-2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5 08:55 編輯

If you want to single out the one- answer exercise f ...
As we spoke in the other thread, I admire those who turn a adverse situation around and make it a learning opportunity as much as they can.  However, it is not the same as saying the adverse situation is "useful" because it offers a training opportunity.  

The way you talk about standard answer approach is very interesting. To me, it is like saying corporal punishment in school does not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it does provide opportunity and training i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traits of a child's education, I can think of "enduring  physical pain" and "understanding who is in charge at school".  I can think of many other examples.

By the way, why should all children start to learn perseverance, conformity at the age of 4, 5, 6 when they start doing homework, test and exams?  What is the best time and means for children to learn perseverance and conformity?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6Rank: 6


6635
15#
發表於 13-2-25 12:26 |只看該作者
serinac 發表於 13-2-24 11:40
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及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不易造就“創新教育文化”的土瀼的積累。

看看我們現在各校的小 ...

"捨得"是一個很難的心態.

比如, 我讓孩子很自由去玩, 去思考!
卻得不到好成績!

剛過去的中一考試, 細囝成績超低.
派成績表, 見班主任.

我解釋給班主任, 細囝在思想各科的重要性.
有些沒興趣的, 便沒有關注.
班主任當時表情係 "呆"了!

不過, 我係支持個囝. 媽咪呢, 當然唔開心喇!
二十多年未見船民了。今天,電視新聞又再見緬甸有難民坐船出海逃難。

Rank: 5Rank: 5


3079
16#
發表於 13-2-25 12:51 |只看該作者
香港教育是以分數行先,學校只重視分數,這種問題已討論了幾十年,不會有答案的,我同很多家長一樣,都不愛香港教育制度。學校功課少一點,不少家長問學校為何功課少。
看看香港富豪的子女都在外國讀,人家的月亮真的圓的嗎?不是,只是人家會尊重小孩的思維及讓小孩自由發揮。
我叔叔的女兒在加拿大讀書,記得她小四時學校已叫她們去街頭訪問市民,對未來國家的看法,國會議會選舉時,又叫她們在街上做民意調查,了解市民支持那個政黨。
她們是在輕鬆環境下讀書,叔叔女兒已大學畢業了,已是一名醫生了。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17#
發表於 13-2-25 13:1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你好。你是對的。我也認同一位成功人士必備perseverance+talents+charisma等的條件。我只想指出Steve jobs這種走到台前的偶像化成功,實在是和80年代那些紅產品不紅人(幕後功臣)的銷售型式在本質上有不同。回應shadeslayer說日本出不了Steve jobs.

點評

Stillgood2  Thank you! Just sharing!  發表於 13-2-25 14:37
...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18#
發表於 13-2-25 13: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5 13:44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Shadeslayer,我覺得你說我認同learn something out of adverse situation。。。這說法有點強詞奪理。首先,我已多番強調於兒子和我來說,我們的教育is far from adverse, unreasonable 等形容。同時,也承認現況與完美有距離。在不太極端的情況下,我們母子倆選擇了承認不足,嘗試協調並在過程中看到益處,然後觀望更美好的來臨。不要誤會,其實兒子成績只算中上,絶不是這型式下的勝利者,但我教他就算面對自己沒能力掌握得好的skill sets 時(如捉到one-answer approach 條路),也不能用消極和憤怒走下去,在全面學習中,每種經歷(如one answer, project base,open ended等)也有它的存在價值,都對all rounded learning有contribution.(creativity 只是學習的其一層面。)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9#
發表於 13-2-25 13:51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復+shadeslayer+的帖子 Shadeslayer,我

原帖由 mesmerising 於 13-02-2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2-25 13:44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可能誤會了。你會怎樣形容標準答案這教育方式?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7Rank: 7Rank: 7


10185
20#
發表於 13-2-25 14:1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於一些知識型學科,有它一定的存在價值。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