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12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2-1-1 
 - 國民生產力
 - 303  
 - 附加生產力
 - 877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8-3-2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857 
 - 主題
 - 51 
 - 精華
 - 0 
 - 積分
 - 10937 
 - UID
 - 186143 
  
 
 
 
    
 
 | 
 本帖最後由 apple~y 於 12-9-21 14:27 編輯  
 
美國有研究指,米含有可致癌的砷(俗稱砒霜),部份樣本的含量更超出當地飲用水的安全標準,當地消費者團體要求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就米中的「砷」含量制訂標準。本港食安中心表示,本港對食物含有機砷的濃度上限為百萬分之1.4,今年1月至7月期間抽取了180個稻米樣本進行化學測試,全部合格。 
 
美國《消費者報告》測試了60種米及米類產品,發現其中24個樣本的無機砷含量,高於當地為飲用水制訂的砷含量標準,這些樣本包括米、粟米片及米漿等,一些港人熟悉的品牌,其產品亦驗出含有砷,而帶有穀皮及胚芽等糙米,砷含量比白米高。組織指出,即使是嬰兒進食的米糊都一樣有砷,情況令人吃驚,因為這是一般嬰兒最先進食的固體食物。砷已被證實與癌症、心臟疾病有關,亦會影響兒童的腦部功能。  
 
港驗180樣本皆合格 
報告發現,進食一種米類產品的人,其砷攝取量較沒吃的高44%,若吃兩種米類產品,其砷攝取量更較沒吃的高七成。報告指若想減低攝取砷,應限制進食米類產品份量,以米為例,成人每周最多吃兩份、每份1/4杯未煮的米。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其後也公佈了200款米產品的測試結果,情況與《消費者報告》相若。 
本港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本港法例限制食物蘊藏的有機砷最高准許濃度為百萬分之1.4;而中心今年2月公佈的全港首個總膳食研究,曾評估港人從膳食攝入金屬污染物無機砷的情況,雖然穀物及穀物製品是市民攝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只屬中度風險。中心透過恒常食物監察計劃,由今年1月至7月期間抽取了180個稻米樣本進行化學測試,結果全部合格。 
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表示,人攝取砷主要來自海產,而其研究的樣本中,亦未見有人因此中砷毒,故因吃米而攝取過量砷中毒的風險更低。他又說,本港的米主要來自泰國及澳洲等地,相信水源受嚴重污染機會不大,市民毋庸過份擔心。  
 
 
 
0甘多食物有問題,唔怪得有問題兒童一年比一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