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讀 — 此是英中對英文訓練最重要的一環,書本大部分是英文,所以學生要經常閱讀,英文進步快。不過這點卻有局限性。對學生吸收知識而言,英文教科書比中文教科書的效率低得多,大抵而言,讀一小時中文課本所能夠得到的知識比讀幾小時英文教科書要高;對學生訓練英語來說,這也是糟透了的讀物:內容乏味、深淺程度不對、普遍用差勁的英文編寫。讀一小時內容有趣、深淺適中、活潑生動生活化語言編寫的英文讀物比讀幾小時課本要高。計一計數,讀一小時中文課本,再讀一小時良好英文課外書,無論在知識吸收以及英文的進益,均比讀幾小時英文課本要好。在閱讀方面的效益,中中生是有可能全面戰勝英中生的。
b) 聽 — 英中生天天都聽老師講英文,聆聽能力當然有幫助,但老師帶有濃烈香港口音的英文,是否學習聆聽英語的好方法?我相信,聽中學老師講十幾年英文也沒法聽懂荷李活的電影。在沒有外國人的香港環境中,要訓練學好英語的聆聽,看西片、看英文台新聞的效果好得多。看一小時西片,比聽幾小時課的進益還要多。
c) 寫 — 英中生普遍寫得多,所以進步快。但寫作不可以在家中做嗎?英中生可以寫給老師看,中中生不可以在家中寫給父母看嗎?父母沒有這個英語程度,不可以假手補習老師嗎?
a) 讀 — 我規定女兒每天閱讀、看有英文字幕的西片約三十至四十五分。由於這些都是適合她程度、興趣,而且較為生活化的讀物,就算她花在英文閱讀的時間比普通英中生少,但她英文的進步速度,相信比一般英中生快。從中一的Mr Midnight到現在的Animorphs,大家可以看到我女兒的進度。現在閱讀西報一段時間,進度還算不錯。現在我女兒閱讀Animorphs大概每分鐘一頁,比頂級的英中學生還差很遠,但相比普通英中學生,閱讀能力還是較強吧。
b) 聽 — 由於女兒經常看西片,現在開始偶爾看明珠台新聞,所以聆聽能力相當不錯。普通英中生不錯是聽英文的時間比我女兒多,但對比看西片有母語、有不同口音的角色,勝在質素高,聆聽能力進度比普通英中生快。我女兒看西片時,有能力聽著英文,看著英文字幕在而享受電影的樂趣。對比普通英中生,聆聽能力還是較強吧。
c) 寫 — 雖然學校沒有多少功課要用英文寫,但我偶爾也會叫女兒寫些文章。現在她寫故事的能力,比起老爸考高考時勝一籌。雖云小弟當年只拿E,但已達到香港大學的收生要求。我有幾個同學也是以英文E的成績入香港大學。
我囡正在讀屋邨小學,她很多同學都喜歡林峰,囡囡就因為沒有聽過林峰唱歌,被人排擠於聊天圈子外。而她前兩年喜歡的high school musical,卻沒有多少人對此有共鳴。
她向同學介紹愛看的英文書,也有不少會看看包裝、覺得漂亮但堅持不借閱的。"英文書唔好搞我"。女兒對我給她買的magic tree house原本沒有興趣,但當小天下的中英對照版在同學中流行時,她卻翻起她之前表示不感興趣的中文譯本看 而囡囡所處的那一班已有過半同學以band1頭的聯繫英中為目標了,也有很多都選同區英中。地區中中能有幾個不抗拒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