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7 小時
- 最後登錄
- 13-6-17
- 國民生產力
- 321
- 附加生產力
- 2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0-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36
- 主題
- 281
- 精華
- 0
- 積分
- 1077
- UID
- 160248
 
|
(摘錄自10月2日經濟日報羅乃萱《甜酸人生》專欄)
阿蓮的兒子十六歲了,打算明年到外國留學,但阿蓮計劃陪孩子到美國唸書,全天候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此,我並不苟同,不少類似的例子,兒子覺得媽媽「又煩又黐身」,媽媽覺得兒子「反判不聽話」,鬧得極不愉快。這類父母都是覺得這樣做為孩子著想,但許多我世代的孩子,就是被這類「過份的父母」害苦的。
美國幾位教育學家共同撰寫了一本名叫《多少才叫足夠?》的書,談到如何啟導父母對我世代的孩子施行有效的管教,才能教養出可愛、負責任和懂得尊重別人的下一代。
作者指出,這類父母有三方面做得過分的,過分供應、過分寵愛和照顧,以及過軟的管教原則。
過分供應是孩子要甚麼都給。過分寵愛照顧,就是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孩子身上,為他們做一些「本是他們自己該做的事」(如他們本懂自行坐車出入,父母卻二十四小時管送管接),教孩子只為自己著想,不理他人。過軟的管教就是「沒有規矩」,孩子犯錯也不用負責等等。
別以為對孩子「好」就足夠,也要「好」得有道理,有分寸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