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轉貼:升小一家長須知,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
發新帖
查看: 2066|回覆: 6
go

轉貼:升小一家長須知,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658
1#
發表於 08-7-24 18: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轉貼: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直資學校是香港教育改革的重要產物之一。一九九七年,全港直資中學僅十二間,十年後直資學校(包括中小學)猛增至六十八間,其中大部分在二千年教改啟動後產生。一如教改推動者羅范椒芬所稱,「(相對於官津學校)直資學校有更廣闊的空間,發展本身的特色;讓家長有更多選擇,也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才投身教育。」

自主彈性是號召力

無疑,自主和彈性是直資學校的號召力,主要體現在五方面:課程、學費、入學要求、教師招聘和學校授課語言(即選擇做中中或英中),二千年後成立的直資中學,無一例外都是英中,近年由津校體制轉為直資的,全部是英中。這些既收學費又獲政府等額資助的私校,左右逢源。難怪有的學費高達四萬八千、五萬元,依然其門如市,報讀的學生動輒過千,等候名單之長直迫國際學校,它們在公開試產生的一個個狀元,又成了其教學成績的最佳代言人。

全港現有十一間兼辦中小學的直資學校,結成「一條龍」,要以相同的辦學理念,在課程、教學和運作上首尾呼應,讓結龍的小六學生「毋須參加中一派位機制而直接升讀連繫中學。」(引自(華仁仔)郭少棠著:《育才創新路──香港十年教育回望》)換言之,結龍中學必須全數收取小學部畢業生,除非有關學生選擇報讀其他中學。羅范椒芬在二○○三年祝賀一個辦學團體獲得營辦一條龍直資中學時,對一條龍學校的詮釋是,「讓同學可以在理念一致、課程一貫的環境中完成中小學的學習階段。」又肯定該辦學團體回應了「社會大眾對多元化教育選擇的訴求」。

直資「一條龍」中小學,有充足的資源,在資源運用、課程安排和收生各方面都享有高度自主權,辦出特色,辦出佳績,是應有之義,理所當然。相信這是直資學校在八年間勁增五倍的主因,當然也與政府批地建校的政策傾斜有關。

直資校仍擇優而教

很可惜,部分直資一條龍浪得虛名,甚至是「亂晒龍」。不少受訪的直資學校家長慨嘆,一些直資學校只是「走舊路」─擇優而教,成績至上,未給予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應有的關注,縱使教育局已就把支援特殊學生的資源加進學校撥款中(資源多寡可以討論,也不可能無限量,最起碼政府有撥款),有直資校仍在喊窮。

難以置信的是,有直資一條龍的公開訊息,包括學校網頁、傳單,甚至多年來置放於校務處的精裝宣傳品,清清楚楚寫明是一條龍學校。但記者接觸所見,中小學部在課程連貫、師資交往上,可以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但有關直資學校的校董,有幾位開完中學部校董會,又接上小學部校董會的,不可能容許各自為政!在小六生直升問題上,中學部說完全不認識有關學生,全靠小學推薦,小學部稱全按中學部要求。但記者接觸連續三屆的家長都說,根本沒有白紙黑字寫明升中要求,即中英數常識和操行及格。校方卻稱升中政策是與家長商訂,未見異議,也無家長校董反對。奇怪的是,明明可以要求不及格的小六生留級,但校方連續三年備而不用,一方面致函有關學生指其未具足夠條件升讀,另方面多方游說他們轉讀其他程度可能較低的中學,只因為中學是英中。一句自主權就可以抹煞家長知情權?當初的辦學承諾,竟以「校本自主」,自設關卡,讓原本以為可以直升的上進學生,結果要知難而退,黯然離校。

更混帳的是,有直資學校拿了幾十萬特殊教育津貼卻不做事,負責人一句請不到師資就不了了之。教育局不斷接到家長投訴校政,卻莫可奈何,最終也只是一紙警告信,促請改進而已。多年來,好些直資學校出現教師逃亡潮,校長換班潮,對教學延續、學校管理,在在造成衝擊,受苦的往往是學生,無奈的則是家長。

有學界先進說過,直資學校「有特色,無特權」,但不少例子來看,似乎應該改作「有特權,少特色」較為貼切。筆者衷心希望各界同心,讓直資學校發揮應有優勢,為社會培育多元化人才。
  
   0    0    0    0

Rank: 4


734
2#
發表於 08-7-25 23:04 |只看該作者
一些直屬中小學如喇沙、港華、瑪利諾等,他們小一是抽籤入去
的,程度不一,升中時學校是會揀過才可升上其中學以配合其程度
,我反而覺得不是太衰格,話晒都讀完6年小學完完整整,早些決
定讀程度相符中學還好呢! 但祟真的學生全是自已精心挑選,小學成績表都給學校過目過、面試過,未夠兩年就踢走人仲衰格,
其餘4年點算?!

Rank: 5Rank: 5


2658
3#
發表於 08-7-26 06:0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inicat 於 08-7-24 18:35 發表
轉貼: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直資學校是香港教育改革的重要產物之一。一九九七年,全港直資中學僅十二間,十年後直資學校(包括中小學)猛增至六十八間,其中大部分在二千年教改啟動後產生。一如教改推動者羅范 ...


我所講既係直資一條龍問題,並不是直資中學收外來生問題祟真中學勸退一名兩年都是留級學生轉去其他中學,我覺得問題不大!學校唔勸退學生由他繼續留班,每年都不合格但就由那位學生繼續留級?留到二三十歲都要留?對學生是不是最好!我所講既一條龍直資校,早年某校長話學校轉了直資,小一生有收生自主權,六年後教唔好係學校問題!(大口氣)哈!而家那所中小直資一條龍學校某校長就話五年級成績不達標要留級(聽d家長朋友講)!升中某程度或成績不達標不准升回中學!某校長今時就話:如果我地小學生升回中學係有條件升中既?(即係教不好啦!)d升小一家長重一窩蜂去報考?滿以為兒子入到有中學的直資小學將來可以升回自己一條龍中學!真係羊生!羊太!多的是!


[ 本文章最後由 minicat 於 08-7-26 06:18 編輯 ]

Rank: 5Rank: 5


3327
4#
發表於 08-7-26 11:27 |只看該作者
咁教唔好又唔係全部係學校責任, 我覺得既然知道左遊戲規則, 唯有裝備好自己未唔怕升唔返中學.  

好既中學想收達標既學生就係一定架啦, 佢地要保住自己既名氣, 雖然好殘酷, 不過遊戲規則係咁, 只可以自己努力配合.

Rank: 5Rank: 5


2658
5#
發表於 08-7-29 05:0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G-Ma 於 08-7-26 11:27 發表
咁教唔好又唔係全部係學校責任, 我覺得既然知道左遊戲規則, 唯有裝備好自己未唔怕升唔返中學.  

好既中學想收達標既學生就係一定架啦, 佢地要保住自己既名氣, 雖然好殘酷, 不過遊戲規則係咁, 只可以自己努力配合. ...


我所講既係某校校長早年該校轉直資時所說的一番話:小學轉直資收生自主!如果六年也教不好學生係學校責任!呢番說話係某直資校校長公開講唔係我講!衹昰家長誤解說了是遊戲規則!某校在簡介會時應該一早和有心報讀孩子家長講清楚!學校一條龍唔係個個可以直升回中學部,係有條件嘅!咪得囉!問題就在某校沒有和升小一家長講清楚,唔係G-Ma家長所說的遊戲規則問題!就算現在某校都是說一條龍直資學校?

[ 本文章最後由 minicat 於 08-7-29 10:53 編輯 ]

Rank: 5Rank: 5


2658
6#
發表於 08-7-29 05:09 |只看該作者
轉貼:升小一家長須知,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轉貼:直資校「一條龍」升學是虛名?   

直資學校是香港教育改革的重要產物之一。一九九七年,全港直資中學僅十二間,十年後直資學校(包括中小學)猛增至六十八間,其中大部分在二千年教改啟動後產生。一如教改推動者羅范椒芬所稱,「(相對於官津學校)直資學校有更廣闊的空間,發展本身的特色;讓家長有更多選擇,也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才投身教育。」

自主彈性是號召力

無疑,自主和彈性是直資學校的號召力,主要體現在五方面:課程、學費、入學要求、教師招聘和學校授課語言(即選擇做中中或英中),二千年後成立的直資中學,無一例外都是英中,近年由津校體制轉為直資的,全部是英中。這些既收學費又獲政府等額資助的私校,左右逢源。難怪有的學費高達四萬八千、五萬元,依然其門如市,報讀的學生動輒過千,等候名單之長直迫國際學校,它們在公開試產生的一個個狀元,又成了其教學成績的最佳代言人。

全港現有十一間兼辦中小學的直資學校,結成「一條龍」,要以相同的辦學理念,在課程、教學和運作上首尾呼應,讓結龍的小六學生「毋須參加中一派位機制而直接升讀連繫中學。」(引自(華仁仔)郭少棠著:《育才創新路──香港十年教育回望》)換言之,結龍中學必須全數收取小學部畢業生,除非有關學生選擇報讀其他中學。羅范椒芬在二○○三年祝賀一個辦學團體獲得營辦一條龍直資中學時,對一條龍學校的詮釋是,「讓同學可以在理念一致、課程一貫的環境中完成中小學的學習階段。」又肯定該辦學團體回應了「社會大眾對多元化教育選擇的訴求」。

直資「一條龍」中小學,有充足的資源,在資源運用、課程安排和收生各方面都享有高度自主權,辦出特色,辦出佳績,是應有之義,理所當然。相信這是直資學校在八年間勁增五倍的主因,當然也與政府批地建校的政策傾斜有關。

直資校仍擇優而教

很可惜,部分直資一條龍浪得虛名,甚至是「亂晒龍」。不少受訪的直資學校家長慨嘆,一些直資學校只是「走舊路」─擇優而教,成績至上,未給予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應有的關注,縱使教育局已就把支援特殊學生的資源加進學校撥款中(資源多寡可以討論,也不可能無限量,最起碼政府有撥款),有直資校仍在喊窮。

難以置信的是,有直資一條龍的公開訊息,包括學校網頁、傳單,甚至多年來置放於校務處的精裝宣傳品,清清楚楚寫明是一條龍學校。但記者接觸所見,中小學部在課程連貫、師資交往上,可以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但有關直資學校的校董,有幾位開完中學部校董會,又接上小學部校董會的,不可能容許各自為政!在小六生直升問題上,中學部說完全不認識有關學生,全靠小學推薦,小學部稱全按中學部要求。但記者接觸連續三屆的家長都說,根本沒有白紙黑字寫明升中要求,即中英數常識和操行及格。校方卻稱升中政策是與家長商訂,未見異議,也無家長校董反對。奇怪的是,明明可以要求不及格的小六生留級,但校方連續三年備而不用,一方面致函有關學生指其未具足夠條件升讀,另方面多方游說他們轉讀其他程度可能較低的中學,只因為中學是英中。一句自主權就可以抹煞家長知情權?當初的辦學承諾,竟以「校本自主」,自設關卡,讓原本以為可以直升的上進學生,結果要知難而退,黯然離校。

更混帳的是,有直資學校拿了幾十萬特殊教育津貼卻不做事,負責人一句請不到師資就不了了之。教育局不斷接到家長投訴校政,卻莫可奈何,最終也只是一紙警告信,促請改進而已。多年來,好些直資學校出現教師逃亡潮,校長換班潮,對教學延續、學校管理,在在造成衝擊,受苦的往往是學生,無奈的則是家長。

有學界先進說過,直資學校「有特色,無特權」,但不少例子來看,似乎應該改作「有特權,少特色」較為貼切。筆者衷心希望各界同心,讓直資學校發揮應有優勢,為社會培育多元化人才。
  羊生!羊太!醒目d啦!

Rank: 5Rank: 5


3327
7#
發表於 08-7-30 23:34 |只看該作者
(以下純粹個人意見, 請不要見怪)

如果我去到一個簡介會有個校長保證一定會教好所有學生, 教不好是學校責任, 咁我會半信半疑, 會覺得此學校有點hard sell同過份自信, 我相信我未必會揀呢間學校.  要教好一個學生, 因素太多, 有時學校幾努力都未必一定教得好, 肯作出這種承諾既學校我相信唔會多.

但始終我覺得無論如何, 在那間學校也好, 不管學校承諾多少, 怎說小一到小六是六年時間, 制度規則隨時有機會變, 所以還是要小朋友先裝備好自己, 那就無論制度如何變都不用擔心升中問題.  始終孩子是自己的, 還是自己最著緊, 不可只依賴學校.


原文章由 minicat 於 08-7-29 05:02 發表


我所講既係某校校長早年該校轉直資時所說的一番話:小學轉直資收生自主!如果六年也教不好學生係學校責任!呢番說話係某直資校校長公開講唔係我講!衹昰家長誤解說了是遊戲規則!某校在簡介會時應該一早和有心報讀孩子家長講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