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6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8-5-31
- 國民生產力
- 24
- 附加生產力
- 211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11-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76
- 主題
- 36
- 精華
- 0
- 積分
- 4418
- UID
- 16008
 
|
Eviepa:
英中, 中中的問題有很多不同角度可以討論, 我十分同意你這說法. 就因為有太多影響因素, 以普通家長, 沒有任何實質數據, 如何可以空中樓閣地逐一個角度來分析比較, 就算能得出共識結論, 你覺得有代表性和會準確嗎? 如果我們對一個由大學學者花近十年百校追蹤萬七學生的研究數據結果也有懷疑的話, 如何對自己閉門造車的結果可以相信作準, 這不是有點班門弄斧.
你的看法是用有限數據和社會共識於英語能力、思考能力、學科知識、升大機會等. 但這一切, 如你所說, 不同學校收不同組別能力學生, 有不同增值起點基數, 加上你想的老師英語傳輸和學生接收能力的劣勢, 和我想的好學生間的互動激發優勢, 弱勢學生無心向學對同儕或老師的學習教學不良影響, 還有我常掛在口邊的因人而異, 還有因學校而異, 因學習氣氛或誘因而異, 因程度深淺吸收而異. 我們如何在多變的過程或環境作出有效分折, 尤以對數據訊息不足的門外漢家長而言, 結果還不是較佳印證.
你說因為起始基數組別不同, 不能以最後成績比較, 祇以過程增值為重. 曾教授在隨後記者會對此作出澄清解釋. 同一成績能力小六學生, 讀英中比中中有更大機會入大學. 同一成績起點, 中中過程增值如認為是絕大優勢, 為什麼在未段勝不出來. 又基數不同, 大幅增值的是否一定較好? 歐美經濟停滯不前, 中印經濟近年大幅增長, 是否可於短期超英趕美, 或要二三十年才可達標? 進步是可喜的, 但不能抹殺現實比較.
我作為一個家長的一貫長期體驗和簡單看法, 就是英中英語能力, 經整過中學英語學習環境時數相差, 和應用互動下, 必大幅超前中中, 如英中不能學好英語, 中中實足堪虞. 至於思考能力和學科知識, 語文所得足可補這方面所失, 這種情形可由我初中兒子印證到. 以我本身而言, 以前我是就讀一間普通成績英中的一個普通成績學生, 但高中時也有能力閱讀好的英語學科書籍, 中文好書與之相比, 無論質量, 實鳳毛麟角. 因為讀到好書, 更能啟發思考. 直至現在, 英語書籍也是我大部分知識之源, 我也希望囝囝也能共享更廣濶的知識世界, 可啟發思維, 終生受用, 不局限中學或大學或某階段所得. 所以得失比較, 應全盤而看, 不能以偏蓋全.
這是我對英中和中中的取向看法, 因各人對重點要求看法相異, 所以也不需他人同意或共識, 講出自己想法意見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