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DGJS vs SPCC
樓主: tinoijcc
go

DGJS vs SPCC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016
121#
發表於 24-6-3 19:52 |只看該作者
Cheerup821 發表於 24-6-3 17:52
回覆 PTL_L 的帖子

期望子女有人可依靠並不等於要放任佢做個無能力的人 , 無論窮爸、富爸或中產爸,大概都 ...

本帖最後由 FNN 於 24-6-3 21:46 編輯

我再次重申,我看問題沒有立場,看問題從窮爸爸和富爸爸不同角度出發,並將社會學上研究論文結果引述一次。

你要將自己或女兒對號入座,我不能阻撓並沒有辦法。

Rank: 4


524
122#
發表於 24-6-3 20: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PTL_L 的帖子

十分同意你說不論男女也想選擇與自己能力相若的伴侶,這才可真正互相依靠吧。反之,道不同不相為謀, 實在沒法亦沒有興趣與那些想不斷帶出父母想放任孩子成為一個無法獨立自主的人(無論引申別人或是自己想法也好) 作任何溝通 。


5977
123#
發表於 24-6-3 20:4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5977
124#
發表於 24-6-3 20: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4


958
125#
發表於 24-6-3 20:52 |只看該作者
liverpool2023 發表於 24-6-3 20:48
曾經有個媽媽說,她會為女兒留房間,讓女兒在與丈夫相處得不開心的時候有家可回。
這樣說好像理所當然,但 ...

後路是一個保障,也是阻礙前進的障礙。

Rank: 5Rank: 5


1247
126#
發表於 24-6-3 22:24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4-6-1 23:31
大家唔好估估下。
小女係DGJS小一讀上去嘅,唔覺得學校超催谷。佢成績肯定中遊偏中下(有入過關愛班),冇 ...

請問升中條件係咪中英數主科合格就可以?另外想問點樣知道嗰班係咪關愛班,唔見學校有講,不過知道中英文有分精英班。謝謝你。

Rank: 6Rank: 6


8963
127#
發表於 24-6-3 22:31 |只看該作者
貓頭鷹之家 發表於 24-6-3 20:52
後路是一個保障,也是阻礙前進的障礙。

佢都無女兒,喺度亂噏廿四。
講乜道理都係嘥氣,唔會明白父母養女兒的期望。

Rank: 12Rank: 12Rank: 12


53935
128#
發表於 24-6-3 22:36 |只看該作者
yee123480 發表於 24-6-3 22:24
請問升中條件係咪中英數主科合格就可以?另外想問點樣知道嗰班係咪關愛班,唔見學校有講,不過知道中英文 ...
關愛班唔係一整班。我個女當時中文進度慢咗少少,所以同其他需要關愛(即係補底啦)嘅同學會中文堂抽離去另一個班房上堂。(即係兩班廣教中之中需要額外幫忙嘅同學去另一個班房上堂。)後來我女追上進度就留番喺原來班房上堂。所以關愛班唔係其中特定一班...


Rank: 5Rank: 5


1247
129#
發表於 24-6-3 22:45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4-6-3 22:36
關愛班唔係一整班。我個女當時中文進度慢咗少少,所以同其他需要關愛(即係補底啦)嘅同學會中文堂抽離去另 ...

謝謝你分享(emoji)(emoji)(emoji)

點評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4-6-3 23:04

Rank: 5Rank: 5


1016
130#
發表於 24-6-3 23:14 |只看該作者
當我們探討女兒角色與地位的平衡,其實觸及的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 人類社會的價值觀究竟應該如何建構?

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在其著作《習俗與傳統》中指出,每個社會都有其獨特的價值觀體系,這些價值觀滲透在日常習慣、言行中,形成一種「公民宗教」(1)。而這種價值觀的建構,往往源自於長期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淬煉。

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家庭和諧、仁愛、孝道一直是核心價值。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個人主義、自我實現也日益崛起。這種文化價值的扭轉,給女兒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們不能簡單地指責女兒應當回歸傳統角色,也不能無原則地主張完全的個人解放。相反,我們應該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審視當代社會的價值取向,尋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發展之道。

正如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所言: 「只有當我們理解自己的傳統時,我們才能真正超越它」(2)。我們需要在深厚的文化傳統中汲取智慧,並與現代價值理念相結合,共同塑造一種嶄新的女兒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應該體現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的和諧共生,強調女兒在家庭、事業、社會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只有築牢這種堅實的價值基礎,女兒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在社會中擁有更廣闊的舞台。

[1] Bellah, Robert. Habits 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2] Heidegger, Martin. Being and Time. Trans. Joan Stambaugh.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Rank: 7Rank: 7Rank: 7


11950
131#
發表於 24-6-3 23: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afeva 於 24-6-3 23:27 編輯
FNN 發表於 24-6-3 23:14
當我們探討女兒角色與地位的平衡,其實觸及的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 人類社會的價值觀究竟應該如何建構?

美 ...

有無近少少既? 起碼都廿一世紀啦

Rank: 5Rank: 5


1016
132#
發表於 24-6-3 23:57 |只看該作者
cafeva 發表於 24-6-3 23:25
有無近少少既? 起碼都廿一世紀啦

本帖最後由 FNN 於 24-6-4 00:01 編輯

我嘗試按照你的要求,用較新的21世紀論文,補充我上述的觀點。

傳統觀念常將事業發展和家庭照顧框定為非黑即白的抉擇,但最新研究卻呈現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畫卷。原來,對於很多當代女性而言,工作與家庭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可以在適當的社會支撐下實現和諧共融的。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女性並非單純地拋棄家庭責任,而是希望在此基礎上尋找自我實現的新(emoji)口(1,2)。她們渴望在事業發展和家庭照顧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同時也盡好作為妻子、母親的崇高職責。這種追求兩者共生共贏的願景,正是當代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的重要體現。很遺憾,原來不難發現頗多家長可能帶有非黑即白的眼光,強加於自己女兒身上。

當然,實現這一願景需要賴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諸如彈性工作安排、完善的育兒政策等,都是緩解女性在工作家庭之間張力的關鍵所在(1,2)。只有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下,她們才能真正獲得自由選擇的機會,在兩大領域之間游刃有餘。

此外,我們還需要正視當代女性群體內部的多元性。研究發現,有些女性可能更偏好傳統的家庭角色,而另一些則渴望追求更為開放的生活方式(2)。這種差異並非非黑即白,而是多元共融的寫照。因此,建構一個尊重個體差異的社會環境,成為實現女性自主發展的重要前提。

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是一個充滿動態變化的複雜過程。只有通過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各方的通力合作,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加自主、自由的現代女性群體,為社會發展注入勃勃生機。

(1)Hou, Y., & Shen, J. (2022). Work–Family Balance of Professional Women in China: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3(3), 779-803.

(2)Li, M., & Wang, Z. (2021). The Pursuit of Work–Family Balance among Chinese Professional Women: A Qualitative Study. Gender, Work & Organization, 28(4), 1472-1490.

Rank: 6Rank: 6


8963
133#
發表於 24-6-3 23:57 |只看該作者
cafeva 發表於 24-6-3 23:25
有無近少少既? 起碼都廿一世紀啦

跟另一網友,[天外之人]十足相似。

點評

RainyRice    發表於 24-6-4 09:58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847
134#
發表於 24-6-4 04: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24-6-4 04:16 編輯

目標管理,調整期望,接受自己跟身邊人有異同,學識平衡自己嘅失敗經驗同欣賞別人嘅成功,成熟啲去面對生活挑戰,對人對自己都寬容多少少,選擇就會無咁有焦慮同負担。

學業、社交、感情、婚姻、事業方面,勝負心太強,管控唔好情緒,好難係必經嘅挫折中學習同成長。

多謝有營養嘅好貼,亦接受其他實質嘅個人感受。


謙卑、包容兩間學校都有嘅,學生嘅個性發展有唔少先天同外部因素影響,包括社會人士嘅主觀投射,一 笑置之。

Rank: 5Rank: 5


1690
135#
發表於 24-6-4 07:5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肥仔爸B 於 24-6-4 07:58 編輯
liverpool2023 發表於 24-6-3 20:48
曾經有個媽媽說,她會為女兒留房間,讓女兒在與丈夫相處得不開心的時候有家可回。
這樣說好像理所當然,但 ...

那我可以說是因為買了交通保險,所心以會發生交通意外。因為買了醫療保險,所以生了大病嗎? 這是什麼因果關係?

好像說得如果不為自己保障,歷史從來就不發生離婚。

任何事(包括為自己留後路留保障)都有可能是離婚的原因之一,但絕不可能是主要的真正原因。除非真的會因為買了醫療保險便會患絕症,買了人壽保險便會身亡吧

就算是中國傳統社會,嫁妝也是給女性的一個重要保障。那可以說是因為有嫁妝,所以導致古時女性離婚嗎?


5977
136#
發表於 24-6-4 08:1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5977
137#
發表於 24-6-4 08:2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690
138#
發表於 24-6-4 08: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肥仔爸B 於 24-6-4 09:16 編輯

回覆 liverpool2023 的帖子

古時嫁妝是讓不幸喪夫的女性能有所依靠及可以自主維持生計,及防止嫁入的女子受男方家庭的輕視和差的待遇,可以認為嫁妝是用來鼓勵丈夫善待其妻。

古時已有保障女性的觀念,現在保障女性反而被標籤成女權主義,甚至要說成是離婚主因,這是難以置信的。


不過也可以解釋為一部分男性還是不希望女性有任何主導權,只可依靠自己。但社會就是這樣轉變中,唯有去適應。


現在也已出現過多位女性總統或元首,世界就是不斷變遷。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9%80%89%E4%B8%BE%E6%88%96%E4%BB%BB%E5%91%BD%E7%9A%84%E5%A5%B3%E6%80%A7%E5%9B%BD%E5%AE%B6%E5%85%83%E9%A6%96%E5%88%97%E8%A1%A8

Rank: 5Rank: 5


1690
139#
發表於 24-6-4 09: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liverpool2023 的帖子

女校有很多跟男校的聯誼活動,有很多比賽甚至是男校及女校一起經常練習的(如合唱團)。很明顯跟學習男性相處亦是女校的教育之一。
至於家長如何教育,是自己決擇,便跟學校無關了。


5977
140#
發表於 24-6-4 09:3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